例谈转化小学学困生的策略

时间:2022-07-21 08:48:05

例谈转化小学学困生的策略

【关键词】学困生 转化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18-02

小学生因自身发展的差异或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环境教育产生的不同影响,往往会在学习上出现分化现象,因而会出现一部分学习上暂时有困难的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这是一种普遍的教育现象。在多年的教育生涯中,笔者深切地体会到转化学困生是一项极其艰难的工作,要解决学困生的问题,需要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爱为基点,在感动中转化学困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灵的深处。”可见,教师只有用爱与学生相处,在师生真诚情感交流的过程中,对他们“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才能感化他们,转化他们。

两年前,笔者新接了一个班。在没正式接班之前,笔者早就听说该班的小威是教师办公室的“常客”,他因性格孤僻、暴躁、经常打架且经常不完成作业而“臭名远扬”。班上的同学都讨厌他,歧视他。在班里没有人喊他的姓名,全班同学都用一个外号称呼他。看到学生们都这样对待他,笔者心想:多么可怜的孩子,我一定要关心他、爱护他!第二天放学后,笔者从家访工作中了解到小威是一个单亲留守儿童后,就真诚地对他说:“不要放弃自己,你有什么困难或心里话都可以对老师说,老师会帮助你的。”小威听了感动得使劲地点头。从那以后的每次早读课,在他吃力地读书时,笔者就站在一旁及时教他读他不认识的字。课余时间,笔者经常和他谈心,鼓励他勇敢面对生活……渐渐地,笔者的行动感化了他。在笔者的影响下,班上的其他同学也主动帮助他,没有人再喊他的外号了。在教师和同学们的关心帮助下,小威慢慢爱上了学习,以前考试从不及格的他,到了期末考试数学居然考了81分。他的努力也终于赢得了全班同学对他的尊重。看着他的改变,笔者的感触很深――爱,可以产生巨大的教育力量。

二、及时放大学困生的优点,树立他们的自信心

自信心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学困生因为在学习上经常遭受失败的经历,体会不到成功的喜悦,很容易产生挫败感。这就需要教师为学困生打开心结,善于在学困生身上找闪光点,帮助学生增加成功的体验。苏霍姆林斯基说得好:“不了解孩子、不了解他的智力发展,他的思想、兴趣、爱好、才能、禀赋、倾向,就谈不上教育。”因此,教师要善于观察学困生,留心其每天的变化,一旦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就要及时肯定,让他们获得被人肯定和认可的体验。

在笔者班上有一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总是在及格的边缘徘徊。经过观察,笔者发现他对自己不够自信,在学习上表现为对答案不够肯定,总是反复验证,从而影响了答题的时间。一次,该生在家人的辅导下完成了笔者布置的一份家庭作业,笔者在批改作业时发现他不像以前那样反复修改题目的答案了,便在他的试卷上画了一张笑脸并写上:“其实你是很棒的哦,对自己自信些!”笔者还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了他,同时也告知了家长,让家长配合教师继续为其树立自信心。在笔者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该生对学习有了自信心,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可见,选准教育时机,帮助学困生树立自信心,就能发挥学困生的内在潜力,使他们获得学习上的成功。

三、提高教学技能,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能对学习产生兴趣,就会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有一部分学困生的学习成绩不好,并不是他们的脑子不聪明,而是因为他们对学习的内容不感兴趣。对于这种类型的学生,教师就要想方设法提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使他们爱上讲课内容,喜欢学习。

以下是某教师执教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上册《8的组成》的教学片段:

师:小朋友们,请你们帮老师想一个问题:如果老师在两个盆子里各撒一把米,有8只小鸡跑过来吃米,每只盆子边会有几只小鸡在吃米呢?

生:每只盆子边有4只小鸡。

师:一定吗?

生:不一定,还可能是一边3只,一边5只。

师:还有什么可能呢?

……

师:一共可能有多少种情况呢?小朋友能分别把它们画出来吗?

(学生们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动手操作。在这样的浓郁学习氛围之下,学困生也被感染了)

该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课堂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对于提高学困生学习的自觉性有特别明显的作用。可见,教师只有重视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想方设法激发学困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他们爱上学习。

四、合理布置分层作业,同时进行合理评价

学困生往往基础差,起点低,如果对他们的要求也和其他学生一样,就容易挫伤他们的自信心。因此,不管是布置作业,还是评价作业,教师都应该有“层次”意识,因材施教,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从中获得成就感。如设计作业时,设计多层问题,让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性地完成;在评价学生时,不以分数去判定他们学习的好坏,而是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做详细细致的评价。例如,对于学困生可以采用鼓励性评价法,只要他们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分数和好的评语。如上文提到的分层作业,只要学生在完成相应层次作业的基础上完成了较高层次的作业,即可加分或打高分。这样的评价方法不局限于作业或测试的评定,在课堂提问、课堂交流时都可以灵活运用。这样学困生一旦在每一阶段的知识学习中得到了及时的肯定和鼓励,就会更自信愉快地参与下一阶段的学习,从而不断获得进步。

总之,转化学困生的过程是漫长的,需要教师有更多的耐心、细心和爱心,同时要善于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方面的教育,促使学困生在多方面的协调教育下逐渐发展为优秀生。

(责编 黎雪娟)

(本文为广西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C类课题《农村小学学困生案例研究》研究成果,课题立项编号:2010C432,批准文号:桂教科学【2010】8号。)

上一篇:中小学信息化教育建设现状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小学美术分学段合作学习模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