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地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生长效果探讨

时间:2022-07-21 07:59:56

林地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生长效果探讨

摘要:通过杉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种植试验,对林木的生长状况、生物量和土壤的理化性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杉木马尾松混交的种植方式,可以保证林木相互促进生长,形成树多层次冠幅,枝叶茂盛;混交林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地表的通气度,改善生长环境。

关键词:杉木;马尾松;生长效果

收稿日期:20151221

作者简介:伍基滨(1976―),男,工程师,主要从事速生丰产林基地的经营和管理工作。

中图分类号:S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944(2016)03002502

1引言

杉木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优质树种,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在福建地区受到大面积推广种植。由于杉木是一种浅根性树种,如果采用纯林的方式种植,由于树种涵养水源功能较差,生长速度较慢,产量无法提高,经过多代经营种植后土壤肥力也会逐渐下降,给生态环境带来影响。而马尾松是一种深根性树种,枝叶茂密、根系发达,在种植过程中可以提高土壤肥力。为了提高树种的种植效益。常采用杉木和马尾松混交造林的方式,应用过程中可以极大地提高树种的生长效益,植物树冠之间相互交错,使得马尾松的树冠将更加宽阔,可以充分发挥遮阴的作用,为杉木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1]。

2试验地概况

本研究选取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国有林场为试验用地,该试验用地有杉木纯林、马尾松纯林和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结合本地区的试验地资料可以发现,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被称为“福建的北大门”,浦城气候具有海洋性气候和大陆性气候的特点,地处湿润的气候带。区域内温度适宜,雨量充沛,每年均有明显的干湿季节。年平均气温17.4 ℃,无霜期长达250 d。具有分明的四季特征,冬季较短,夏季较长。气候终年温和、雨量充沛,为林木的生长提供了有利环境。该试验地土壤腐殖质层厚度约12 cm,土层厚度80 cm以上,土地质量较为肥沃,属二级肥力山地红壤,pH值47~5.2,植被为桃金娘、白茅、乌毛蕨。经过专业人员检测后,该地区的空气、水质和土壤条件均符合《用材林树种栽培技术管理规定》的标准,这一地区优势的条件为杉木和马尾松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试验地面积10 hm2。

3材料与方法

3.1林木资料统计

2012年11月开展试验地的杉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生长量的调查工作,杉木马尾松为13年生林木。调查过程中选择临时样地,面积为20m×20m的正方形,不同的样地中选择三个样点,样点在样地内呈“品”字形分布。在每个样点内设置6个样园,在样园内测得树木的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等重要的生长指标和林相状况,做好数据记录。选取标准木的平均值,得出如表1所示的数据。

3.2生物量调查

在杉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的调查工作中,选取合适的标准地,在不同的标准地中选择3~5株标准木,应用分层切割的方法将植株分为树干、树枝、树叶和地下根系部分,分别测出鲜生物量。其中针对地下生物量的测定,需要选择全挖法将根桩、粗根和细根进行称重,其中粗根大于4 mm,细根小于4 mm。在各组分样品中选择300~500 g带回实验室烘干,测定含水量,计算出组分的干重,统计不同林分状况下的单位面积生物量,详见表2。

3.3土壤肥力调查

林木的生长很大程度上与土壤的肥力有关,针对不同的纯林试验地和混交林试验地,挖出9个不同的土壤剖面,每个不同的土壤剖面深度约40 cm,对厚度、质地和结构进行分析,对40 cm厚度的土壤进行层,0~20 cm为一层,20~40 cm为一层,每层的面积为100 cm2。将各层的混合土样选择500g带回实验室测定土壤肥力,详见表3。[FL)]

4结果与分析

4.1林木生长量

从表1中可以看出,将杉木和马尾松混交造林的方法应用于实际生产中,与纯种杉木和纯种马尾松的林木生长量相比,混交林的林木生长量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与杉木纯林种植方式相比,混交林种植方式在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提高2354 %、1801 %、6 %、102 %、6596 %、4496 %;与马尾松纯林相比,混交林树高、胸径、冠幅、枝下高、单株材积、蓄积量分别提高1975 %、1347 %、76 %、72 %、5682 %、6632 %。

4.2生物量统计

从表2可以看出,混交林的生物量明显高于杉木、马尾松纯林,与杉木纯林相比,混交林生物量增加3024 t/hm2,地上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分别增加265 t/hm2和374 t/hm2;与马尾松纯林相比,混交林生物量增加3055 t/hm2,地上生物量和地下部分的生物量分别增加2965 t/hm2和1 t/hm2。

4.3土壤物理性质和肥力

在0~20 cm和20~40 cm的土层中,在土壤容重方面,混交林的容重较轻,与纯种树林对比后可以发现,在通气度、最大持水量等方面表现出较大的优势。从物理角度讲,混交林土壤有更强的蓄水能力,可以为林木的生长提供更多的水分[4]。

林分结构不同,土壤肥力和养分差别较大,混交林的PH值、有机质含量和NPK含量比纯林高。主要是由于混交林的林木枝叶茂盛,凋落物较多,腐殖质提高了土壤肥力,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土壤养分结构[5]。

5结语

通过研究分析可以得出,采用杉木和马尾松混交的方式,其林木生长量高于杉木、马尾松的纯林生长量。混交林的生物量明显高于杉木、马尾松纯林,与纯林相比,通气度、最大持水量等方面也表现出较大的优势。应用杉木和马尾松混交造林的方式,可以很大程度上提高不同林木的生长效益,林木可以形成多层次的冠幅,枝叶更加茂盛。混交林的种植方式可以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地表的通气度,改善生长环境。因此,在杉木和马尾松经济树种种植的过程中,应大力推广混合造林方式,以提高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

陶玉华,冯金朝,马麟英,等.广西罗城马尾松、杉木、桉树人工林碳储量及其动态变化[J].生态环境学报,2011,20(11):160.

[2] 康冰,刘世荣,张广军,等.广西大青山南亚热带马尾松、杉木混交林生态系统碳素积累和分配特征[J].生态学报,2012,26(5):132.

[3] 林洪义.林地杉木马尾松混交造林生长效果分析[J].河北林业科技,2015(2):44~46.

[4] 陈克铭.红椎杉木马尾松混交林经营效果分析[J].绿色科技,2015(9):190~193.

[5] 魏荣富.马尾松采伐基地培育杉木林分套种茯苓效果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4(16):79~80.

上一篇:当宝宝找借口逃避去幼儿园时 下一篇:我国胶合木拱桥现状与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