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夫子的养生经(四)人生三寿之智者寿

时间:2022-07-21 07:16:01

孔老夫子的养生经(四)人生三寿之智者寿

何谓“智”?

“智”是指“聪明,有见识”。“智”字可以衍生出许多词汇,如智慧,是指具有分析判断和发明创造的能力;智力,是指人们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能够运用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内容;智商,是指智力商数,其公式为:智商=智龄÷实足年龄×100,如果智商在120以上者为聪明,100左右者为正常,低于80者为智力低下。总之,“智”就是聪明机敏、明事理、有见识的简称。

从养生的角度讲,“智”又有“大智”与“小智”之分。“大智”者,懂得“天覆地载,万物悉备,莫贵于人”(摘自《黄帝内经》,意思是说:天空所覆盖的,大地所承载的世间万物,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人的生命更宝贵)的道理,能够自觉地尊重生命,保养生命。用现代的语言来讲,就是说“和谐的社会应以人为本,人应以健康为本,健康则以预防为本”。所以,早在两千多年前,《黄帝内经》就明确地提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鐾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的观点。意思是说,圣人(指有非凡智慧和高尚道德的人)对待身体健康的态度是,不要等到已经患了疾病再去治疗,而是要在没有发生疾病前就应该积极地进行预防;对待治理国家的态度是,不要等已经发生了动乱再去治理,而是要在没有发生动乱前就应该积极地治理。如果患了疾病再用药去治疗,发生了动乱再去治理,就像感觉到渴了才想起去挖井,已经发生了战争才想起去铸造武器,岂不是太晚了吗?此言者“大智”也。

“小智”者以功名利禄为第一位,而且将健康与生命放在第二位。在我国的历史上有位非常聪明的人,他就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诸葛亮,娴熟韬略,多谋善断,长于巧思,有“智圣”之称。然而从养生角度讲,诸葛亮之智只能算是“小智”。诸葛亮的格言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见他并没有把健康放在心上。他一生谨慎小心,军中之事无论巨细,事事过问,对手下人做事总是不放心。杨曾劝道:“若皆身亲其事,将形疲神困,终无一成。”意思是说如果你总是事必躬亲,将会身体疲乏,精神困倦,最终的结果是一无所成,提的问题不能说不尖锐,诸葛亮也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唯恐他人不似我尽心也!。”

三国后期,蜀魏交兵,诸葛亮派使者到魏营,魏军的统帅司马懿不问两军的军事问题,而是与蜀军的使者聊起家常,打听诸葛亮的饮食起居和工作情况。使者告诉他,诸葛亮公务繁忙,从来都是晚睡早起,连罚打士兵二十军棍这样的事,都要亲自处理,而且饭菜吃得很少。司马懿听后马上得出结论:“亮将死矣。”果然不出所料,诸葛亮在不久的撤退途中,便呕血而亡了,终年54岁,还不够退休年龄。试想,诸葛亮如果注意养生保健而活到80岁,恐怕西蜀国还能支撑几年。所以,称诸葛君为“小智”。

智者寿从何来

“智者寿”出自《孔子家语》。智者,是指学识渊博而明智的人。在《黄帝内经》中有一段黄帝与岐伯的对话:黄帝问:“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意思是说,“我听说远古时代的人都能活过百岁,而动作也不衰老。当今的人,年龄才过五十便显得动作衰老而迟缓,是时代变化造成的?还是人们自己因失去了好的习惯造成的呢?”岐伯答道:“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常,故半百而衰也。”意思是说,远古时代的人,能够懂得养生方法,会按照自然界阴阳的变化来安排生活习惯,并符合养生方法,做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所以能形体与精神都很好,能够活至人类的自然寿命,超过百岁而去。而现在的人则不然,把酒当水喝,把不正常的生活方式当做正常事做,酒醉后纵情,耗空肾中精气,使自己的真气耗散。不知道人体的精气需要饱满,不知道要时时保养自己的精神,只贪图一时快乐,而置于生死而不顾,起居无常,所以才五十岁就衰老了。我们知道,《黄帝内经》所称的“上古之人”只是假设,而提出的“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才是智者长寿的根本。

洪昭光教授在讲座中提到四种人:第一种是聪明人:他们主动健康,投资健康,结果健康增值,健康长寿120岁;第二种人是明白人:他们关注健康,储蓄健康,结果是健康保值,平安90岁;第三种人是普通人:他们漠视健康,无动于衷,结果是健康贬值,带病活到七八十岁;第四种人是糊涂人:他们透支健康,提前得病,提前死亡,结果生命浓缩,只活到五六十岁。提倡每一个人都要争取做聪明人,最起码要做明白人,不能满足于做普通人,绝对不能做糊涂人!可见大道至简,古今相同。

智者寿的医学理论基础

《黄帝内经》称:“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意思是说,聪明的人懂得如何保养生命,一定会按照春夏秋冬四季的特点来调节自己的衣食住行以适应气候变化,调整自己的情绪并且起居有常,时时注意调节自身与外界的阴阳平衡,就会不患疾病,健康长寿。其实“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二十一个字,包括了传统养生学的精髓,值得我们细细地体会,认真地实践。

智者寿的实例

我国的著名生物化学家――郑集教授,1900年5月6日生,四川南溪人。郑集教授一生致力于营养学和生物化学的研究,为我国生物化学和营养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并在古稀之年开辟了衰老生化机制研究,提高衰老机制的代谢失调学说,奠定了我国衰老生物化学的基础。2004年,已经104岁的郑集教授被“英国剑桥国际人物传记中心”授予“21世纪最有成就奖”,并入选该中心编撰的《世界名人传记专集》。

郑老曾自作《生死辨》一首,可见其是大智慧者:

有生即有死,生死自然律。彭古八百秋,蜉蝣仅朝夕。寿夭虽各殊,其死则为一。

造物巧安排,人无能为力。勿求长生草,世无不死药。只应慎保健,摄生戒偏激。

欲寡神自舒,心宽体常适。劳逸应适度,尤宜慎饮食。小病早求医,大病少焦急。

来之即安之,自强应勿息。皈依自然律,天年当可必。

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人口学家马寅初先生也是智者寿的典范。马老先生性情耿直,虽然一生坎坷,但心胸豁达,不为名利所惑,所以能够享年100岁。关于马寅初先生的传奇故事颇多,最有演义色彩的是马老先生的两个“哼”。马先生平生喜欢洗冷水澡,当宣布免除马老先生职务的文件下达时,据说老先生正在洗澡,夫人告诉他:“老马,你的校长职务被免除了,取消相关待遇。”老先生“哼”了一声,洗完后谈笑自如,面不改色心不跳,像没有发生任何事一样。1979年,撤销对马先生的错误处理,恢复原来的待遇。据说,老先生又在洗澡,夫人告诉他:“老马,对你的处理撤销了,恢复你原来的待遇了。”老先生“哼”了一声,洗完后谈笑自如,面不改色心不跳,还是无事一样。我们都知道北京大学的校长是什么样的待遇,能够如此轻松地看待名利而保持平和的心情,确实非常人所及。

当然,可称得上“智者寿”的人还很多,如季羡林先生、钱钟书先生等,不一一介绍了。

上一篇:家有心梗病人 下一篇:冯其庸 寄情山水 快意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