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时间:2022-07-21 06:58:40

我院消毒供应中心规范化管理存在的难点与对策

【摘 要】目的:按照卫生部关于医院消毒供应中心两个规范一个标准,规范消毒供应中心,实施程序化、标准化、制度化的管理,保证医疗物品质量。方法:根据医院的实际状况和原有的建筑,结合国家规范要求,进行合理化布局,把好设计关,配备必要的清洗消毒设施,规范落实。结果:实施集中管理,发挥专业效能,保障医疗安全。结论:规范消毒供应中心,防止医院感染发生,确保医疗安全。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规范管理;基层医院

我国对医院消毒供应工作比较重视,卫生部2009年4月对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等相关工作制定了六个规范及标准,2009年12月开始实施。我院院感办专职人员和分管院长参加了省卫生厅举办的消毒供应中心三个规范标准实施的培训后,及时向院长汇报规范要求,建议改建供应室,全面实施所有重复使用器械、器具和物品清洗、消毒、以及灭菌由消毒供应中心集中管理,院方大力支持,派出相关人员到省级医院参观学习,从2011年4月开始规划改建,经过一年的时间,于2012年3月投入使用,本人作为医院感染科专职护士,从建筑布局、工作流程、设备配置、健全制度、人员培训都积极参与,并将此项工作中存在的难点问题及相应的对策,做如下总结。

1 改建中存在的难点

1.1 管理模式落后 不能适应医院发展对消毒供应工作需要,人员少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用自来水冲洗器械,没有检查清洗质量的概念,使用破损污浊的包布包装无菌物品,手术室器械自行清洗打包,供应室只起到装锅灭菌的作用

1.2 人员配备不合理 由于管理者对供应室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大多数人眼中认为供应室工作只是一个工作简单、责任不重、任务较轻的养老科室,总是把一些老弱病残、专业素质不高、需要照顾的人员安排在此岗位上,造成工作效率较低。

1.3 科室工作人员认识不足 多数临床科室都认为自行处理器械相比到供应室清洗、消毒、灭菌节约钱,对医院感染标准及预防认识不足,认为灭菌可以代替清洗。因而器械的清洗、包装材料、自备包的体积和质量、指示卡及指示胶带等环节有不规范操作的现象且屡见不鲜。

1.4 布局不合理 未将供应室的基础建设纳入医院改建、扩建发展规划中,周围环境及内部布局不合理,各区域之间未设缓冲区,人员常跨越区域通行,造成人流、物流的交叉感染。

2 对策

2.1 重新规划建筑布局 消毒供应中心的合理化布局,是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保障,是减少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我院按照卫生部颁布的消毒供应中心规范,重新对消毒供应中心进行设计,将消毒供应中心分为辅助区域和工作区域。工作区域划分为去污区、检查包装区和无菌物品存放区,三区之间设有实际屏障,去污区和检查包装及灭菌区分别设置了人员出入缓冲间和物品传递通道,工作区域的天花板和墙面采用彩钢板,地面采用塑胶地板,便于清洗消毒,物品做到由污到洁,空气流向由洁到污不交叉、不逆流,天花板、墙壁无裂隙,不落尘。各区域在合适的部位悬挂标示牌明确标示。[1]

2.2 设备设施 按要求合理添置清洗消毒设施,配置了分类台、手工清洗池、压力水枪、压力气枪、超声清洗器、干燥柜、器械检查台、带光源放大器、医用热分机、预真空压力蒸汽灭菌器,无菌物品存放柜、纯水热水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等。配备了多酶清洗液、医用清洁剂、水溶性油、器械除锈剂。

2.3 规范工作流程 全院所有重复使用物品,进行集中管理,按照回收-分类-清洗-消毒-干燥-检查-保养-包装-灭菌-储存-无菌物品发放的流程进行[2]。由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将各科室中重复使用的器械物品置于密闭的容器中集中收回,同时清点器械总数,并双方签字,回收的的物品在分类台根据器械材质、精密程度进行分类,再进行清洗,清洗时做到初洗、多酶浸泡、刷洗和超声清洗、漂洗、干燥,包布做到一用一洗,无污渍,无菌物品发放有追溯记录,下送人员负责无菌物品的发放和使用科室签收。

2.4 人员配备 根据工作量合理调配了消毒供应中心的工作人员,护士长由从事手术室护理工作多年的主管护师担任,编制由过去的3人调整为7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1人、护士4人,人员配备符合标准要求。

2.5 人员培训 落实岗位培训制度,分次外派科室护士到上级医院及周边地区医院进行学习,持证上岗。护理部、医院感染管理科多次在本科室进行培训,内容包括岗位职责、操作规程、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等内容,手术室每周轮派护士到消毒供应中心指导工作,制定各类手术包的装配表,了解各科室专业特点,掌握器械、用品的要点,逐步培养消毒供应中心人员向专科方向发展。

2.6 健全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岗位职责,操作规程、消毒隔离、质量管理、监测设备管理及职业安全防护等管理制度和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建立了质量管理与追溯制度,并定期学习,进行检查与评价。

3 讨论

消毒供应中心工作质量和管理直接影响医疗护理质量工作,影响病人的安全,其工作质量与防护和控制医院感染密切相关,我院自消毒供应中心运作一年多来,注重环节管理,不断完善工作流程和操作规程,所有物品从回收、分类、清洗(包括酶洗)、消毒(包括器械)、检查包装、灭菌到贮存发放,整个程序流水作业,护士在各项操作中有据可依,有章可循,各项工作紧密相连,环环相扣,减少了护理缺陷、护理差错,达到了层层有目标,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专责,既提高了工作效率,也保证了工作质量[3]。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和技术水平得到提高,临床满意度达到90%以上,因此,通过科学管理消毒供应中心,改变服务意识,为临床科室提供高质量的消毒灭菌物品和高效率的全方位服务,为医疗安全起到了保驾护航的作用,减少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率。

参考文献

[1]杨玉萍.基层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的规范实施与管理, 西北地区第六届暨甘肃省第七届医院感染管理学术年会资料汇编,2012,7:266-267.

[2]李六亿.医院感染管理学[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3]赵巧云,李文兰,梁俊芳.标准作业程序在消毒供应中心的应用[J].甘肃护理2012,4(4):73-75.

上一篇:AFP、AFU、Fer和DNA-P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诊... 下一篇:养老服务商业模式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