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点滴滴,至情至性

时间:2022-07-21 06:37:21

归有光是明代杰出的散文家,他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拟古主义主张,提倡“独出于胸臆”,强调真情实感。他的散文风格朴实,感情真挚,被誉为“明文第一”,在当时被称为“今之欧阳修”。他的文章不以重大的题材反映他所处的时代,而是通过记叙一些日常生活和家庭琐事,来表现母子、夫妻、兄弟之间的深情。

本文借项脊轩的兴废,写与之有关的家庭琐事和人事变迁,表达了人亡物在、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祖母、母亲和妻子的深切怀念,真切感人。细节描写的运用,使得人物形象生动感人。我们在品读赏析时,能体会到字里行间蕴含的深厚感情,体会到那种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展现出的对家人的那份深深的眷恋之情。

一间本来破陋不堪的老屋,经过修葺,呈现出一派生意盎然、可喜可爱的景象,确实像一幅富有诗意的图画。在这幅画上,有竹有兰,月白风清,桂影珊珊。然而,给人最深刻印象的还是幽静。老屋富有生机,常从动态中显示静境,如:“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再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小鸟啄食的行为,本是动态,但“人至不去”,则从动态中显示出静境。生活在这样环境里的主人公,“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关上窗户,刻苦攻读,久而久之,能凭脚步声来判断往来的行人。这一件事就把他好静、安详、勤学、深思的性格和行为活现纸上。老屋年代较远,生活在此的人事变动诸多,睹物思人,一个个至亲闪现在作者眼前,挥之不去,空余惆怅在怀。祖母持“象笏”至,表现的是祖母对自己的关怀以及对家族未来的期望。“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借枇杷树与妻子逝世联系起来,移情于物。树在,人亡;物是,人非。光阴易逝,情意难忘。思念穿越时空,破窗而入,直击情感深处。

《项脊轩志》中作者对一事、一物、一人、皆平实说来,用语极为清新淡雅,却正是这平实朴素的语言饱含了作者的深情。作者细致入微地选取生活小事、平凡场景,表现人物的音容笑貌,寄托自己的深情。对母亲,写她听到儿“呱呱而泣”时以指叩扉的动作和“儿寒乎?欲食乎?”的问话,凸显了慈母对儿女是否衣暖食饱的无微不至的关怀。对祖母,写她“吾儿,久不见若影……”的爱怜的言辞和离去时的喃喃自语及“以手阖扉”的动作等,惟妙惟肖地表现出老祖母对孙儿的疼爱和期待。对妻子,写她的“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简略勾描出少年夫妇相依相爱的情状;写她归宁回来时转述小妹们充满稚气的问话,不但传神地表现了小妹们的娇憨之态,而且生动地再现了夫妻依依情话的场面。总之,作者对于各个人物,都能分别抓住她们的特征,用寥寥几笔描绘出她们的音容笑貌和自己的真挚感情,富于生活情趣,并从中表达出自己对亲人一往情深的怀念。

归有光的散文,感情真挚自然,语言朴素流畅,细节真实生动,有诗一般的意境,值得我们借鉴。

上一篇:社稷坛抒情 下一篇:孤独的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