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高市盈率何时休

时间:2022-07-21 02:50:48

虽然大盘已自6124点跌去了近2/3,市场的资金承受能力已经相当地虚弱,但是新股发行却一直未有停止,并且一直坚持着高于市场平均的市盈率发行。这一反常现象,不得不引起市场的思考:新股怎么能以如此高的市盈率发行?新股发行制度何时能够真正走向市场化?

居高不下的新股市盈率

这么多年来,中国股市一次又一次地被“市盈率太高”所击倒。市盈率是打压中国股市的重武器。在中国股市的演进过程中,行情曾经一次又一次地被这同一块石头绊倒。

现在,中国股市离开大牛市已越来越远。人气低迷,成交萎缩,成交量从全盛期的日成交4000多亿元,跌到了400亿元上下,简直恍若隔世。

前两年牛市中的赚钱效应不再显现,新增的股票账户数也是一再下滑。A股日新增开户数从30多万跌到了2万多户。数据显示,8月份该数据仅为70.49万户,较前一个月减少了约21万户,不仅改写了今年以来的地量水平,同时创下了该数据2007年以来20个月的新低纪录。

然而,与二级市场惨烈下跌同时存在的是,一级市场仍旧我行我素,置身事外,新股发行依旧维持着高市盈率现状。

随着股市急速下跌,目前沪深两市市盈率水平已经降至16倍(而在牛市最疯狂的时候,沪市的平均静态市盈率曾经高达71.38倍)。然而,7月以来,新股发行平均市盈率仍高达24倍之多。

根据全景网统计,7月份至今发行上市的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高达23.92倍,其中中国南车发行市盈率为16.03倍。不算中国南车,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更是高达24.4倍。而今年以来,所有上市新股平均发行市盈率为27.04倍,3只“601”军团成员发行市盈率高居前列,其中中煤能源(601898)为43.71倍、紫金矿业(601899)为40.69倍、中国铁建(601186)为30.56倍,而实行低发行市盈率的只有中小板公司烟台氨纶(002254),为6.67倍。

事实上,A股发行的高市盈率历来存在,在牛市更是猖獗。去年1月8日,中国人寿以18.88元的价格发行,而2006年业绩不过0.34元,发行后市盈率高达60倍。更让人瞠目的是,中国人寿首日开盘价竟高达40多元,盘中摸高至50元,市盈率竟高达100多倍。面对此种情景,仍有舆论认为,中国人寿近100倍的发行市盈率,依然是合理甚至是非常有吸引力的。

2007年6月26日,中国远洋从香港股市回归。其2006年业绩不过0.13元,发行价为每股8.48元,发行市盈率超过90倍,首日上市便大涨93%,6月28日,中国远洋收于18.73元,按全天收盘价折算,其市盈率高达136.6倍。尽管有大股东注资可能,但很显然已经透支了未来多年业绩。

今年4月,紫金矿业却以7.13元的价格发行,发行市盈率高达40.69倍,如果对应1元面值的话,实际发行价高达71.3元,创下A股历史新高。

更可悲的是,中国A股向来新股不败,高市盈率发行上市后,新股还会有一定溢价,“打新”在熊市中成为各路资金追逐的热点。

以7月28日上市的大东南为例,其5.28元的发行价格对应市盈率为24.6倍,而上市当日该股收于9.25元,较发行价格上涨75.2%,其估值水平无疑又得到进一步上升。但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小板的整体市盈率却从8月初的30倍左右一口气降至目前的23倍。

可见,不论市场是牛是熊,新股都以高发行市盈率和上市首日的高收益继续享受着“超国民”待遇。

破发潮涌

然而,市场总是以一个平均水平来进行股价的评估,在节节败退的熊市中,新股上市后的高市盈率必然无法维持,破发潮必然涌起。

“即使以大东南这种在弱市遭资金追捧的新股,其发行价的估值水平仍高于当前市场平均水平,而在市场不断走弱的背景下,破发自然是不可避免的。”一位市场研发人士表示。

事实上,在今年的熊市中,新股大部分也没有逃脱在二级市场下跌的命运,大盘股更是集体遭遇“破发”。

4月18日,A股市场第一权重股中国石油跌破了16.7元的发行价。至此,已有中国太保、中海集运、中煤能源、建设银行、北京银行、中国神华等一批蓝筹次新股股价纷纷跌破发行价。

今年以来上市的新股七成跌破发行价。仅上市3个交易日,法因数控(002270)除上市首日上涨42%,随后即出现两个跌停,截至本周四,其8.70元的发行价已经“命悬一线”。

7月上市的大东南(002263)、伊立浦(002260)和利尔化学(002258)等3家公司,更是在上市一个多月后便宣告跌破发行价。

据统计,7月至今上市的新股中,除了刚刚上市的美邦服饰(002269),其余新股都在近期创下上市后新低。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表示,一方面是居高不下的发行市盈率,另一方面二级市场的估值水平却在不断下降。而不断扩大的估值差异,使得这些中小板新股在上市初,就注定了大幅下跌、甚至破发的命运。

新股发行制度亟待改变

新股的高市盈率发行破坏了市场生态。业内人士就此表示,熊市中,新股以远高于二级市场的市盈率发行,折射出目前新股发行制度的不合理。

投资者不禁要问:谁为中国股市制造了如此之高的市盈率?如此之高的市盈率,不是把一个烧红的煤球递到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手中吗?

摊薄后业绩不过0.31元的中国人寿,凭什么享有40多元的“贵族股”地位?与此形成对照的是,业绩高达1.05元的宝钢股份,当时价位也才10元多。

一向以来,中国股市面临的最大风险是高企的市盈率风险,而目前在2100点附近,这一情况大有改观。如果撇开大小非汹涌的解禁潮,如今平均16倍的市盈率已使A股具有了一定的投资价值。

然而,新股的高市盈率发行却正在并将继续为市场源源不断地输送“泡沫”。不仅如此,高市盈率发行以及上市后高换手率、高价炒作的现象更是对市场的严重危害。在2007年的大牛市中,新股上市首日动辄400%、500%的涨幅似乎已是司空见惯。

这一现象折射出目前新股发行高市盈率现象仍为A股市场的泡沫。高市盈率发行新股有悖于市场规律,在牛市中,可能加剧市场投机气氛,不利于证券市场稳定;高市盈率发行造成社会流通股与有条件限售股的价差过大,风险承担程度、收益回报不同;高价发行以及高价定位使得上市公司能以较小代价获得巨额资金,易引起个别企业造假上市;新股上市初期的高价炒作使二级市场产生极大的风险;股票价格与公司业绩严重脱离,助长股市泡沫,形成风险极大的扭曲价格,从而引发上市后的一跌。

现在,A股市场的泡沫化现象已成为千夫所指。除了要挤掉二级市场的泡沫外,我们还须挤掉新股发行高市盈率所产生的泡沫。

解决上述问题的根本办法是,尽快恢复以前曾经实行过的新股发行市值配售制度,按照“优先满足市值申购”原则,根据二级市场市值配售新股,鼓励二级市场投资,鼓励投资者长期持股,这样可以根除一级市场存在的无风险获利的机制,使囤积一级市场的巨额资金要么投资二级市场,要么回到其来源地,这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流动性过剩的压力,保障市场的健康发展,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同时,要加强对中小投资者的风险提示和教育,减少对新股的盲目炒作。

另外,要改进新股发行的定价机制。股票发行市场化是我国股市的目标之一。市场化进程首要的不是放开股票发行价格,恰恰相反,在股市供给受到严格管制的前提下,目前仍然需要对价格继续进行管制。要多发展询价机构,形成询价机构间充分竞争的局面,并加强询价机构操守建设。可以考虑组织独立的机构作为第三方,由独立机构在新股发行时对多家机构询价。这些措施将有助于解决目前新股发行“三高”倾向,降低市场风险。

上一篇:鹏华盛世创新基金经理黄鑫:经济转型带来全新投... 下一篇:网银贵宾坐享“双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