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

时间:2022-07-21 02:15:56

关于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探究

摘 要:在教育的任何阶段中,语文都是教学中的重要学科,初中语文在教学中体现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知识,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重要教育资源。本文针对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的现状和内涵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有效提高人文素养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初中语文;人文素养的培养;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2-055-02

人文素养即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基础。我国在近几年大力推行人文教育,其中重要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的培养是新时代人才的基本要求,同样也是提高学生素养的基础。新课改着力培养学生的素质,而初中语文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人文教育素材,促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正确的观念,能和社会更好的融合。

一、初中语文教学人文素养培养探究存在的问题

1、人文素养的内涵分析以及现状

何谓人文素养,人文素养简单的来讲就是人类的自我关怀,即对人类尊严、价值追求的关心和维护,追求人性的真善美,心灵的完整性。还包含人的自然情感、道德情感、审美理性以及宗教理性的统一,对人类留下来的精神文化珍视传承,全面的发展理想人格。现如今,人的价值取向趋于功利化,责任感淡薄,缺少了艰苦奋斗的精神和奉献精神。

2、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重要性

毋庸置疑,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核心就是人文素养。钱理群教授说:“中学语文教学落实到人文教育上,给人建立了精神的底子。这个任务,现如今语文教学应当担负起来。”其重要性在于形成正确的人文素养,主要体现在它能通过各种的人文学科知识的吸收而形成人格、气质、道德和思维方式,让中学生的素质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二、培养初中语文教学中学生人文素养的有效策略

1、从教材中挖掘人文情感,培养学生人文素养

语文教学可以有效的提高初中生的人文素养,在初中语文教材中不仅拥有丰富的人文元素。还有着大量的人文情感,由于学生的人生经历、生活环境、感情体验以及学生的个人性格、品质都不同,也就形成了同样的文章有着不一样的理解和感悟。因此,教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初中语文教材资源,用其中的人文情怀来影响和感化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一方面要不断的加强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积累和训练。教师要在了解学生的个性和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耐心的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能自主的将自己的感受积极的表达出来。 例如,在上朱自清《背景》时,教师可以先播放有关于父亲的感人视频或者播放歌曲《父亲》,渲染教学背景,引发学生对于自己父亲的思考,体验来自父亲对自己深深地爱以及付出。让学生的情感可以得到流露的同时能跟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另一方面,教师应该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资源,让教材中的人文情感可以感染到每个学生。同时营造积极良好的课堂氛围。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主的去接受人文的熏陶。

2、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在教学中渗透人文

人文的培养和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无法相割裂。因为,在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的优化设置来实现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为重要。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语文教学中渗透着人文性,对学生的人文培养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跟学生交流沟通,借助问题能有效的启发学生进行思考。通过学生回答问题能有效的反馈学生的掌握情况,能及时的对课堂教学做出调整,推动课堂发展,促进学生进步。比如:在学习《岳阳楼记》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的去想“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所含的思想,在教学中设置问题,“作者所认为古仁人之心和迁客骚人的思想感情不同之处体现在哪里?古仁人的悲喜感情与外物是否无关,是否跟个人遭遇有关?古仁人有没有快乐的时候?结合作者的资料谈谈作者为什么要议论这种不存在的的人物。”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解,对学生不足的地方再加以不从说明,在讨论中学习,人文素养的学习也孕育在其中。

3、加强教师师德教育,发挥教师的模范引导作用

教师是语文教学的组织和传播者,其个人的情感素质、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人文素质培养。因此,教师的师德教育不容忽视,只有语文教师具备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人文素质,才能对学生产生好的影响和积极的引导,首先,教师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具备亲切,宽容等性格品质。其次,教师对待每个学生要公平公正,做到不偏差,要给学生最大的尊重,欣赏每个学生。只有如此,教师才能更好的教育学生,更好的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4、语文教学与生活结合,从生活学习人文素养

文学从来不是空穴来风,它是来源于生活,在生活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很多文学作品中所包含的的人文精神以及内涵,都是作家对真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所以,教师在授课时,要积极的引导学生去联系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真实经历,从而更好的去了解人文内涵。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充分调动学生结合自己经历过的生活经验,找到与文章中类似的情感体验,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从而更好的展开活动。社会生活是语文教学最好的素材。因此,应该在语文学习中跟社会联系。人文素养的培养不是短时间形成的,人文素养的提升是需要经过时间的积累和沉淀。所以,要培养学生养成观察自己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培养学生正确的看待事情看待问题,避免学生逃避问题和不正确对待问题,形成正确的思维模式。

5、增加语文教学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实践

语文教学不是纸上谈兵,不是仅学习课堂中的知识就可以,课后应该多加学习和进行巩固,加强巩固和学习的有效途径就是通过实践,在实践中得到进步。例如,在《我的母亲》的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对同学进行分组,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同母亲之间发生小故事,然后发起“给母亲的一封信”活动,表达对母亲的爱,或者对母亲小小的建议。然后自己制作小礼物,给母亲一个惊喜。最后指导学生将这次经历写成文章。通过这次活动,在实践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学会感恩母亲,还培养了学生孝敬、关怀的人文素养。

初中语文教学中包含着丰富的人文教育内容,教师通过增加学生的情感体验,教材中人文知识的讲解,有针对性的培养学生的的人文精神,从而使学生自主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为新时代时代培养有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 郝亭亭.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研究[D].西南大学,2011.

[2] 谢菲菲.初中语文教学中人文素养的培养[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5,11:6.

[3] 韩加军.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J].中学课程辅导(江苏教师),2013,18:86.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语感教学 下一篇:小班新生自我服务能力培养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