鎏金银镂空鸿雁球路纹铜笼子

时间:2022-07-21 12:02:21

这是一件流光溢彩、空灵通透的镂空鎏金银笼子,尽管是铜胎,但已极为罕见。初见者,谁都不知其用途。当看到1987年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一件与此相似的银笼子后,人们才知道这种笼子原是唐代皇家或贵族所用,且与茶文化有关,笼子的原藏主是我的一位朋友,知我在收藏唐器,后来转让给了我。

笼子高18.5厘米,口径15厘米,笼盖圆隆,直口,直腹,平底,四足(如图)。笼盖与笼身做成子母口,笼盖顶上有个圆环扣,原本通过一个个相连的一串圆环将笼盖与笼身连在一起,现在仍能看到盖顶有两个残存的圆环。笼身两侧各有一个焊接的圆钮连着一个圆环以连接棱形提梁。整个笼盖、笼身、笼底刻凿了球路纹镂空纹格,内外层都鎏了银,通透明艳。笼盖与笼身一共焊贴了39只展翅鸿雁。对沿边、四足与鸿雁都鎏了金,在沿边还环錾了精细的海棠花纹与鱼子地纹。整个笼子金银辉映,瑰丽精巧。

所谓球路纹,是一种球形的纹饰。球,是古代游戏类球形物体。唐代沈俭期有《幸梨园亭下见打球应制》诗:“宛转萦香骑,飘飘拂画球。”说的就是有图饰的彩球。

与这只茶笼子相似的法门寺银笼子,出土时是与茶具放在一起的。这套茶具包括了茶笼,茶槽子’茶碾、茶罗、匙子等,其装饰、材质及制作都非常精美。从其留在器物上的文字,知是唐僖宗在登基前所作供奉之物。

这种茶笼子为何要镂空呢?唐代。饮茶普及,茶叶品种增多,炮制方法讲究。当时品茗强调要“制其器,定共法”,饮具越来越讲究,制作也更为精巧。

唐代饮茶一种是煎茶法,另―种是点茶法,这两种饮茶方式都要将茶饼碾碎成末,然后再煎煮,因此。茶饼在当时被奉为上品,平时茶饼要悬搓高处,凉爽通风,保持干燥。在贮存后取用,还须焙烤,将笼子置于炭火上方5寸左右高处,不停翻动茶饼,匀均地烘去茶叶中的水汽,以保持其色、香、味,茶笼(或称作焙篓)便应运而生。最初使用的是竹篦编成的笼子,在陆羽的《茶经》中被称为“菖”,也由底和盖组成。但为皇家贵族所用的茶笼则是由银或铜制作,用这些材质制作的茶具华丽,又不会影响茶的真味。

《封氏闻见记》中有唐代禅宗寺院盛行饮茶的记载:“开元中,泰山灵岩寺有降魔师大兴禅教,学禅务于不寐,又不夕食,皆许其饮茶,人自怀挟,到处煮饮。从此转相仿效,遂成风俗。”唐代较大的寺院将法堂西北角的鼓称为“茶鼓”。僧人平时坐禅时,寺院监值要“打茶”,即在坐禅的间隙中,行茶四五匝,有助于提神修行,饮茶慢慢地成了僧徒生活的主要内容。甚至一些僧徒把饮茶提升到“茶佛一味”“茶禅一味”的高度,认为饮茶有利于修行,于是形成了一整套饮茶礼仪,在佛教重大吉庆时,往往举行盛大的茶仪。饮茶在寺院风行,因之唐代皇室多将茶具作供奉之物。 这件铜茶笼虽然质地没有银质的笼子好,但也应为贵族所用。极有可能是皇帝对功臣的赏赐之物。这只铜胎笼子与法门寺银胎的笼子同一形制,极可能是由少府监中尚署直属的“金银作坊院”制作,是为“官作”。这件铜胎茶笼子,其工艺集中了金银细作的捶打、錾刻、刻凿。切削、抛光、焊接、鎏金银等工艺。如笼盖的圆弧沿边是捶打成形。沿边的图案是錾刻,笼盖,笼身的球路纹是刻凿而成;海棠纹的四足切削成形,又錾刻了花纹;笼盖、笼身抛光后鎏银;39只翱翔的鸿雁经过錾刻、切削、焊接,然后再鎏金,可以说集中了金属工艺的精华。

上一篇:海风吹来,写在第三届神工奖之后 下一篇:从自订润例到市场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