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探讨

时间:2022-07-20 10:56:40

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问题探讨

一、引言

年终奖作为一种激励模式,在国内和国际的各类企业中大都有此规定。根据赫兹伯格的双因素论, 企业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手段可以分为激励因素和保健因素。年终奖恰好体现了这两方面的作用。不但表达了企业对员工在本年度劳动表现的肯定程度, 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员工积极性。

能让年终奖真正起到激励作用,不但要求企业以以人为本的原则、公平公正地发放年终奖,也要求国家在制定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规定上合情合理,充分体现多劳多得原则,充分体现年终奖的激励作用。

二、个人所得税制度在我国的发展

个人所得税最早开征的国家是英国, 1799年开征以来,已有200 多年的历史。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获得了较为迅速的发展,至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更是进入了鼎盛时期,几乎成为所有国家都课征的一个普及型的重要税种。

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开征较晚。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一)50年代个人所得税种的设置。1950年1月,前政务院颁布的《全国税政实施要则》中列有“薪给报酬所得税”和“存款利息所得税”,这两个税种是个人所得税的组成部分。1950年6月17日,在统一税制、建立新税制时期,财政部部长薄一波在二届全国税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调整税收问题的结论》,暂不开征薪给所得税。

(二)80年代个人所得税制的建立。1980年9月10日由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并同时公布实施;1980年12月14日,公布了个人所得税的实施细则。1986年9月,针对国内个人收入发生了大变化的新情况,国务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规定仅适用于本国居民。

(三)90年代及以后的改革和完善个人所得税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开始征收。为了统一税政、公平税负、规范税制,1993年到2011年,我国对个人所得税法进行了六次修正,新修订的个人所得税法从2011年9月1日正式执行。

三、我国对年终奖的有关税收规定及其利弊

在对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规定上,先后有以下规定:

(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经营者试行年薪制后如何计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国税发〔1996〕107号)(1996年1月1日起执行)中规定: 对试行年薪制的企业经营者取得的工资、薪金所得应纳的税款,可以实行按年计算、分月预缴的方式计征,即企业经营者按月领取的基本收入,应在减除800元的费用后,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并预缴,年度终了领取效益收入后,合计其全年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再按12个月平均计算实际应纳的税款。用公式表示为:

应纳税额=[(全年基本收入和效益收入/12-费用扣除标准)×税率-速算扣除数]×12

这种方法各地在执行中普遍反映现行规定不够合理,也不易于操作。

1、我国的个人所得税自开征以来实行的是分类计征模式,针对不同性质的所得,设计不同的税率和费用扣除标准,分类计征不能反映纳税人的真实能力。

2、采取源泉扣缴和自行申报两种征纳方法,在当前的人口素质和申报程序和方法上,很难掌握真正的数据。

(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取得奖金征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1996〕206号)(1996年11月1日起执行)中规定:对在中国境内有住所的个人一次取得数月奖金或年终加薪、劳动分红的奖金,可单独作为一个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由于对每月的工资、薪金所得计税时已按月扣除了费用,因此,对上述奖金原则上不再减除费用,全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直接按适用税率计算应纳税款。如果纳税人取得奖金当月的工资、薪金所得不足800元的,可将奖金收入减除“当月工资与800元的差额”后的余额作为应纳税所得额,并据以计算应纳税款。

这种方法会使得纳税人的税负加重,对于平时工资水平较低,年底根据业绩拿年终奖的纳税人更甚。

(三)《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调整个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等计算征收个人所得税方法问题的通知》 (国税发[ 2005]9号)(2005年1月1日起执行)中规定:纳税人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单独作为一个月工资、薪金所得计算纳税,并按以下计税办法,由扣缴义务人发放时代扣代缴:

1、先将雇员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除以12个月,按其商数确定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如果在发放年终一次性奖金的当月,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应将全年一次性奖金减除“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后的余额,按上述办法确定全年一次性奖金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2、将雇员个人当月内取得的全年一次性奖金,按本条第(一)项确定的适用税率和速算扣除数计算征税,计算公式如下:

(1)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高于(或等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2)如果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低于税法规定的费用扣除额的,适用公式为:

应纳税额=(雇员当月取得全年一次性奖金-雇员当月工资薪金所得与费用扣除额的差额)×适用税率-速算扣除数

按照这种方法计算,会出现“异常区间”,即在这个区间内,年终奖越多,税后所得越少。这是个不正常的现象。年终奖增加而税后收入反而减少的原因是,虽然年终奖先除以12再确定适用税率,但计税时只扣除了1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因此在对年终奖征收个人所得税时,实际上只有1个月适用了超额累进税率,另外11个月适用的是全额累进税率。与超额累进税率税比,少减了11个月的速算扣除数,全额累进税率的特点是各级距临界点附近税率和税负跳跃式上升,从而造成税负增长速度大于收入增长速度,产生年终奖的无效区间。在这一区间内发放奖金,年终奖越多,税后收入反而越少,这就是年终奖政策的“异常区间”。

(四)针对2011年的所得税改革,网上出现了年终奖个人所得税的详细解释和做法,此方法不会出现“异常区间”,得到了很多网友的认可。但是,后来被证实是假文件,这件事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纳税人期待更加科学的纳税方法的心理。

四、对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的看法

(一)对企业来讲,企业的重点不是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而是更加有效的激励机制。

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势必会改变年终奖的发放时间、发放金额等,为了税收筹划势必会降低它的激励作用。

年终奖本身是一种激励机制,是企业以绩效管理为基础,年终对集体或个人的各种奖励。年终奖具有公平性、竞争性、沟通性,它能体现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风向标。年终奖作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措施,不能因为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的税收筹划而降低它本身的激励作用。

(二)对政府来讲,年终奖的个人所得税的制定,不但要起到调节个人收入分配的作用,还要体现多劳多得的原则,为企业和个人提供一个良性的纳税环境。

政府提供的纳税环境应能很好地体现企业的各种经营措施,包括年终奖的激励措施。如果出现了多分到一元钱年终奖,多交很多税的情况,就不能完全发挥政策的作用。

(三)对个人来讲,年终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个人的价值,公平公正地取得年终奖才能真正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但努力后的结果因为“异常空间”的出现,而使得在个人领取年终奖时满意度降低,企业发放年终奖的激励作用减小。

五、结论

(一)政府作为政策的制定者,应该综合考虑政策对企业和个人的影响,不能因为政策带来的结果影响个人的积极性,降低政策应发挥的作用。

(二)政府作为企业的后盾,应该解除企业的后顾之忧,为企业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使得企业的各项措施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

参考文献:

[1]刘佐.中国税制五十年.北京:中国税务出版社.2000.1.

[2]於鼎丞.中国税制.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10.

[3]潘伯平.浅析年终奖的实质、特点和遵循的原则.全国商情.2009.09.

上一篇:关于跨国公司转让定价的税收问题分析 下一篇:浅析我国的宏观税收负担走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