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本科财务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考

时间:2022-07-20 09:28:59

关于本科财务管理教育改革的思考

【摘要】文章针对本科财务管理教育存在的问题,从人才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教育观念的更新、课程体系的优化、教学方法的改革以及制度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改革建议。

【关键词】财务管理 培养目标 教育改革

1998年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标志着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工作正式启动。通过十年的教育实践,财务管理专业学科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然而,由于近几年财务管理内、外环境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加上该专业举办的时间较短,积累的经验不多,在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方法和手段等方面,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专才教育”思想的影响,造成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合理,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与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创新型财务管理人才的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距离。本文结合教学工作中的一些体会,对本科财务管理教育改革问题提出以下浅见。

一、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

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就是为社会培养有用人才。因此,人才培养目标必须体现社会需求。据有关资料和迹象分析表明,数字信息网络化、知识信息资本化、科学技术产业化将成为21世纪的时代特征。这些时代特征要求财务管理人才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多元化的知识结构和较强的业务胜任能力。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等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在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本科培养的学生目前已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应以培养基础知识宽厚、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和动手能力的通识性人才为目标,实施通识教育基础上的宽口径专业教育。基于此,本科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应确定为:适应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财务、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富有创造性,对未来复杂多变的财务环境有较强的适应性,能在工商企业、金融企业、事业单位、科研机构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工作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的应用型人才。这种目标定位,突出了素质教育的重要地位,遵循了“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总体要求,比较符合现代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提出的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要求。

二、以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为基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强调教育者对受教育者的选择,而受教育者无权选择自己应接受何种教育。这种传统教育观念下培养出的人才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创新能力。现代财务管理教育要以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为基础,树立现代教育观念,把过去比较注重对知识的继承、传授和掌握,转变到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上来。

1、树立全面素质教育观念

素质教育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素质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业务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

2、树立全面知识教育观念

全面知识包括科学文化知识、专业基础与专业知识、相邻学科知识。现代教育要树立全面知识教育观念,从只重视专业知识教育,转变为重视全面知识教育;从只重视学习知识,转变为重视开拓知识和创新知识。

3、树立全面能力教育观念

全面能力包括学习能力、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在教育过程中,要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成为一种教育理念渗透于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和实际教学中。

4、倡导终身教育理念

终身教育思想是一种着眼于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由于现代科技的高速发展,使得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大学教育应是提供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和自我学习的能力,使他们在毕业后能够以独立自我的精神持续地学习新的知识。

三、以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优化课程设置

目前,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设置中仍然存在较严重的“轻基础、重专业”的现象,这与“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强能力”的培养目标不相符合。笔者认为,应以夯实学生基础、突出素质教育、重视能力培养、注重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指导,优化财务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设置。能够体现“拓宽基础,淡化专业,强调通识教育”要求的课程体系应包括通识教育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特色课、选修课等课程模块。

1、通识教育基础课

通识教育基础课是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大学生综合素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也是学习后续课程的重要保证,课程设置的特点应体现在对基础知识的把握与理解上,注重课程内容的综合、交叉与渗透,注重对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识教育基础课程包括政治理论、思想品德、哲学、伦理道德、语言学(大学语文、大学外语)、数学(微积分、概率论、线性代数)、计算机基础和网络知识、法律、公共关系学、应用写作、体育、文化艺术修养等课程模块。通识教育基础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全面素质,其目标是使受教育者达到五个一:会写一篇好文章(主要指财经应用文);能讲一口流利的外语;熟悉一种数量分析的方法;掌握至少一种计算机操作软件;培养一种良好的伦理道德观”。

2、专业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是在通识教育基础课的基础上向专业课程过渡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培养学生未来专业方向的理论基础,该类课程的设置应充分体现宽口径的特点,强调覆盖面,追求知识的交叉跨度和课程的优质稳定,并且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包括经济学、金融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学、财政学、经济法、税法、市场营销学、人力资源管理、管理信息系统、金融工程学、运筹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网络经济学等课程模块。

3、专业特色课

专业特色课是财务管理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关键所在,主要是让学生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从事财务管理工作的业务胜任能力。包括财务报表分析、财务案例、国际财务管理、财务管理专题、财务管理信息系统、财务软件应用、投资学、信贷管理学、比较财务管理、财务战略管理、资产评估学、西方财务理论等课程模块。

4、选修课

选修课是对专业基础课和专业特色课的补充和完善,是在学生掌握专业课程知识的前提下,进一步对专业知识的延伸与扩展,有助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涉及的范围应较为广泛。

四、以学生能力培养为中心,改革教学方法

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以教室为中心,以教材为主要依据,以知识灌输为基本方式的“填鸭式”教学方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应该提倡基于研究的教学和以探索为本的学习,通过运用一些创造性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发挥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

1、改变教材本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材不应被当作教学的主要依据,而仅仅是作为众多教学参考材料的一部分,教师要结合课堂讨论的开展,引导学生查阅参考资料,注重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

2、开展案例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我国目前高校财务管理教育体制,基本上是一种近乎封闭式的脱离现实经济的教育模式,向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却很少引导学生如何运用这些知识。虽然在教学过程中,也会引入大量所谓的“实例”进行演示,但这些“实例”大多都是非常简略的,难免会脱离复杂的现实经济。因此,在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把案例教学作为教学方法改革的突破口,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鼓励学生多“标新立异”,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在案例的选用上,应尽可能的引入真实案例,这样有利于学生加强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的联系,增加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提高从事实际财务管理工作的能力。

3、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财务管理属于应用型的经济管理学科,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目前国内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普遍薄弱,实践教学时数严重不足。学生的社会实践及毕业实习多采取自行联系的办法解决,这种社会实践活动随意性较大,一些学生的实习往往流于形式,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此,各高校应该重视实践教学环节,积极探索实践教学新路,为学生创造接触实践的机会,增强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一是开辟第二课堂,如创办“模拟财务公司”等实践教学活动;二是利用假期组织、动员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三是建立财务管理教学实习基地,让学生从课堂走向社会;四是加强社会实践、毕业实习环节的管理,对学生的实习过程实施跟踪监督,提高实习质量。

五、以创新人才成长为动因,推进制度创新

创新人才培养要求教学管理工作尊重学生的个性,推进制度创新。

1、实施和完善学分制

学分制是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教学管理制度,其核心是一份富有弹性的指导性教学计划和一套灵活的管理制度,其出发点是使学生个性充分自由的全面发展。因此,实施和不断完善学分制,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和国际教育沟通的一个途径。

2、推行主辅修制和双学位制

为培养跨学科的知识复合型人才,应鼓励学生主动学习,发挥潜能,在学习财务管理专业的同时,可以选读辅修专业和双学位专业,把学生培养成“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3、实行弹性学制

在学分制条件下,应进一步增加学生的选择性,允许学生依照个人能力和个人发展计划,自己安排修业年限。同时,要加强本科教学和研究生教学的有机衔接,构建本硕共享专业课程,开拓本硕连读通道。

4、改进教学评价方法

现行的以笔试为主的单一教学评价手段压抑了大部分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潜能。具有创新特征的教学评价方式应突出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指导思想,不仅要评价教学的结果,还要评价教学的过程。这就要求改革考试制度和考试方法,采取平时考查、作业评价、笔试、口试等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全面评价学生,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宽松的环境和条件。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会计研究,2005(12).

上一篇:东部县级主导产业的优化 下一篇:高校贫困女大学毕业生就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