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文眼 巧突破

时间:2022-07-20 07:20:06

摘要:“文眼”是文章中那些最富有表现力、最能帮助读者理解整个作品的主题或脉络层次的关键词句,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开展教学,便能牵一发而动全身,启迪学生感悟知识。

关键词:文眼;突破口;学生

文眼是作者着力刻画和描摹的中心点、观察的出发点、选材的侧重点、内容的核心点、结构的衔接点、情感的升华点、思想的闪光点、主题的凝聚点。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如果能紧扣文眼进行教学,便能启迪学生感悟知识,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近日我有幸受县教育局教研室委托担任“全县中小学语文优质课竞赛”评委,听了《葡萄沟》一课,感受颇多。该文的一个情感目标是要让学生体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从而产生对葡萄沟的喜爱之情。执教的教师按照课文的顺序一步一步进行讲解,从葡萄沟盛产的葡萄五光十色、老乡热情、葡萄干甘甜可口三个方面入手,最后总结出“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教学的目标是达到了,可是整堂课始终是教师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没有一点主动探究的机会。听完课我一直思考:如何抓住关键性语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呢?读了几遍课文,我终于理出头绪:课文的结尾说得很清楚“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授课时可以让学生通读课文,想想葡萄沟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很容易找出这一句话,然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葡萄沟真是个好地方”,这样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自主学习,教学难点突破了,教学目标也就实现了。

其实细细想来,好多文章都有一个表达主题思想的词,或一句含义深刻、耐人寻味的话,它犹如一个窗户,打开它,文本的内涵就能根据创作的需要照射到文章的各个部位。这个关键词句,便是文眼。如《浙江之潮》一文中的“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落花生》中的“它(花生)虽然不好看,可是很有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得多”;《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文的“了不起”;《这儿,原来是一座村庄》中的“昨天”和“今天”两个词;《雅鲁藏布大峡谷》一文的“神奇”和“壮丽”;《生死攸关的烛光》中的“生死攸关”;《草船借箭》中的“神机妙算”;《死海不死》中的“不死”等。紧紧扣住关键词句教学,文章所表现的深刻内涵也就一目了然了,学生也就能顺理成章地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感受文章的思想所在。

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如何抓住文眼,巧妙地突破教学难点呢?笔者在实践中摸索并总结出了以下两个方法。

一、从标题中找文眼

于漪老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他们的思维火花。”让学生从标题入手,能引发他们的阅读期待。《现代汉语辞典》解释“标题”的意思为“标明文章、作品等内容的简短语句”。常言道:看书先看皮,看报先看题。作者为了取好一篇文章的题目,往往是“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题目入手,这样有助于我们突破教学难关。

如在教学《跨越百年的美丽》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同学们,让我们再仔细读读课文,想一想除了美丽的容貌,究竟什么是居里夫人‘跨越百年的美丽’,这种‘美丽’表现在哪些方面?”通过梳理课文,学生就会发现原来标题中的“美丽”不仅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容貌,还指居里夫人美丽的心灵和人格,她为人类做出了伟大的贡献,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学生从具体的事例中领悟到“跨越百年的美丽”主要表现在她对科学执著的追求,为科学献身的精神以及淡泊名利这三个方面。这种“美丽”是长久的,所以说是跨越百年的美丽。

一个文眼就如一根引线,可以引领整篇文章,贯穿整个教学设计的思路。其实,如果细心琢磨,还会发现很多文本的标题有此作用。如《“扫一室”与“扫天下”》,前者概括了陈蕃做人处事的观点,后者概括了薛勤看人的观点,这两句话又是课文的中心语句,主题所在,课文的题目把意思截然不同的两个词用“与”字连在一起,激发了学生的阅读欲望。类似的文章还有《这片土地是神圣的》中的“神圣”,《生死攸关的烛光》中的“生死攸关”,《特殊的考试》中的“特殊”,《特别的作业》中的“特别”等,都可以如此设计。

标题是课文的重要组成部分,甚至是内容和情感的核心,因此,教师应仔细揣摩标题,充分发掘标题作用,根据教学实际需求,通过剖析标题来统领教学设计。

二、从文本中找文眼,巧抓关键词,直抵文本内核

有的课文,某一个关键词足以牵动全文、沟通文脉,因此抓住文眼切入文本,直抵文本内核,可以使课堂教学线索简明,过程简化。例如,《地震中的父与子》,学生初读课文时,可以梳理出课文主要写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父亲在别人都放弃了的情况下救儿子;二是儿子主动让同学先得到营救。请学生思考,如果用一个词来表现父亲与儿子,可用文中的哪个词?学生经过默读思考,找到了课文末尾的“了不起”一词,这便是文本的文眼。这样,教师就可以围绕“了不起”设计教学思路,把握课文内容,突破学习难点。又如《葡萄沟》,在学生初读课文把握了课文的大体内容之后,教师就可引导他们找出文眼:“文章读了这么多遍,能把葡萄沟留给你的印象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概括吗?”学生默读思考后很快就找出了“好地方”,接着,教师便可围绕“好地方”设计教学思路。

要准确地找到文章的关键词句并不容易,它需要教师有深刻的理解力和敏锐的洞察力,根据课文的特点和学情,灵活机动地确定其教学程序,引领学生找到关键词句。当然,切入文本的方式绝不仅限于以上几种,任何一个文本拿到手后,我们必须进行认真的研读,选择适当的切入方式,方能调动起学生的学习情绪,进而直达文本的深处,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上一篇:奏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高效课堂四重奏 下一篇:新课标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