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价值VS机构价值

时间:2022-07-20 01:07:31

专业价值VS机构价值

老板是机构价值的发起者,但绝不是独享者,公司用老板的名字命名,只会让有专业价值的人来面试时就觉得走错了地方。

把创业变成一种常规节目搬上电视播出,观众还能用手机发短信支持心中人选,并抽奖获赠股份,大陆绝对是开全球风气之先,最起码我没在其他国家看见过。

自去年上海热播的《创智赢家》收视告捷后,今年北京如法炮制《赢在中国》,还加入超女的观众互动元素。经过商业计划书初选过关的创业家,有机会到演播室内,面对镜头接受知名企业家提问,当场展现机智。

在这类节目中,一定会被问到的基本问题,就是“为何想创业?”。这是个自由发挥题,每位参赛者都能说出自己的故事,言之成理,创业大赛一时之间好像变成演讲比赛,赢得越多掌声的,仿佛创办公司就会越成功。真实世界当然不是如此。

同样的问题,我过去也请教过许多企业家,让他们回顾在创业之前,是什么动力促使他们跨出第一步。其中最深刻的答案,来自台湾联电集团前董事长曹兴诚。

联电成立于1981年,是台湾新竹科学园区的第一批企业之一,也是台湾最早投入生产芯片的公司。在成立之初,没有什么人看好这家公司有前途,这并不稀奇,在大多数行业最初开始时都是如此。

当时加电的创始员工,大多惶惶不安,以年轻人居多,因年纪大的承受风险的能力不如年轻人。曹兴诚被原单位的领导派到联电支持,当时才三十出头,就一肩挑起经营联电重任,并在日后将这家公司推上国际舞台。他虽不是联电的创办人,却是实质意义的创业家。经过二十多年,在联电成长为市值超过百亿美金的企业后,曹兴诚和他的经营团队,都因持有股份而获利丰厚。

自称是曹操后代,喜欢下围棋,讲求布局和战略,曹兴诚认为,每一位工作者的身上,都有两种价值,一个是“专业价值”,一个是“机构价值”。

专业价值好比古代的剑客,剑术高超,靠着到处去和人比武赚取奖金,或者受雇帮重要人士担任保镖。但是,剑客总有老的时候,剑术终有退步的时候,专业价值总有耗尽之时。如果这位剑客选择加入刚成立的军团,跟着东征西讨攻城略地,将来就有封王封侯的机会,到了晚年就不愁。“专业价值只能求温饱,荣华富贵要靠机构价值,这有赖于加入一个快速发展的组织去积累。”虽然已经是将近十年前的访谈,但我的印象仍然非常清晰。

创业的目的就是要积累机构价值,把自身拥有的专业价值,做更高倍数的放大。一位工作者会不会跳出来变成创业者,最简单的衡量指标,就是目前他所从事的工作有没有积累机构价值,这其中又有多少是积累到工作者身上。如果忙了半天,只是在积累专业价值,而没有机构价值,工作者迟早会离开另觅天地。

每一家成功企业,都曾经是一家新公司,每一家新公司,都有机会成为一家成功企业。从新公司到成功企业,过程当中就积累了机构价值,但是一旦晋身成功企业,机构价值也就稳定地集中在几个人身上。知名企业、老牌企业和家族企业,正因为机构价值已经分配完了,很难再有创造空间,对有心大展身手的工作者来说,除非提供内部创业(有新的建立一个组织的机会,也就有重新积累机构价值的空间),否则很难吸引和留住这批人。

许多成功企业都强调要保持“创业”型组织,这并不是口号,而是让机构价值不断积累,让更多新加入者有参与分享的机会。联电从一家公司,后来陆续分出十多家“联”字辈公司,培养出十多组经营团队,就实践了这个道理。许多人加电集团,并非对联电有兴趣,而是寄望有朝一日能到新的组织独当一面。

国内目前创业风气和跳槽风气都很盛,经常被冠以“泡沫”或“低忠诚度”的帽子,我有部分同意,但另一方面我认为这也是工作者在乎自己的专业价值,并更进一步追求机构价值的积累。这件事对创业者的意义在于,老板是机构价值的发起者,但绝不是独享者,如果整个公司的努力,到最后换来市场只记得住一个人的名字,那公司肯定走不长久。

最起码,在公司取名的时候,最好不要用老板的名字命名(想想王安计算机),那只会让人来面试时就觉得走错地方。杨致远和他的伙伴费罗,最初是用两人名字命名,但等到正式登记公司可是取了个至今都够酷的名字:Yahoo!

上一篇:亨利·卢斯:力量之源 下一篇:是主动还击还是被动应战 新旧媒体人口水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