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留级制度与农村小学教育的点滴思考

时间:2022-07-20 12:40:04

取消留级制度与农村小学教育的点滴思考

【摘要】优胜劣汰本就是自然界的规律,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也是教育的规律,拔苗助长本就是违反规律的做法。如果学生基础差,家长和学生又愿意留级的,我们又何必要规定不能留级呢?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从教,我对农村小学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留级也有一下几个方面的深入思考。

【关键词】农村小学教育 取消留级制度 思考

随着近年来学生学籍管理的规范化,在义务教育阶段已取消了留级制度,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必须从小学一年级开始一直读到初中毕业。但是,对于农村小学特别是农村边远的村小、教学点来说,能够跟上学习进度或学有余力的学生就没有必要留级,对于别个学习能力差、基础知识薄弱的学生来说,不能留级则成了一种折磨。因为随着年级上升,他们旧知识不会,新知识更听不懂,于是干脆"破罐子破摔",最后彻底放弃学习,厌学辍学,辍学了包保教师必须得劝回学校就读,劝回来的学生因为厌学,所以在课堂上纪律性较差,有的上课打瞌睡,有的上课干扰其他学生的学习。因此,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留级制度不得不引人深思。

取消留级制度,从学籍管理来看,留级容易造成学籍管理的混乱。有的家长在为了孩子的心理健康考虑,往往让孩子转校再留级。而这个转学过程中,学籍往往成了一大难题。但是,学生的学习情况往往被忽略了。而留级的目的是什么,不就是为了让孩子得到重新学习旧知识的机会,提高学习能力水平,从而更好地学习新知识吗?由于义务教育阶段取消了学生留级,家长在学生不能留级的情况下也不得不为学生的学习成绩担忧。于是,城镇、街道的家教、课外知识辅导班市场就繁荣起来了,孩子的节假日自由就没有了。但是,这种市场的繁荣的背后,只是为了迎合家长心理,打着提高学习成绩的幌子,进而达到经济收入的目的。所以,许多孩子学习情况差的现状依然存在。

优胜劣汰本就是自然界的规律,学生知识学习能力的高低不同也是教育的规律,拔苗助长本就是违反规律的做法。如果学生基础差,家长和学生又愿意留级的,我们又何必要规定不能留级呢?我一直在农村小学从教,我对农村小学教育有着浓厚的兴趣,但对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留级也有一下几个方面的深入思考。

1.取消留级,耽误了孩子

这是我自从教至今,对观察到的农村小学教育的现象、事实的真实而深刻的感受。随着社会的进步,人的各方面的素质都在提高,小学生入学年龄从原来的八岁调整为七岁,条件具备的地方,六岁就可以入学。根据个体的差异,并不是每个人到了相同的年龄,他们的智力都开发到了相同的程度,也许有的八岁的孩子只有四五岁孩子的智力,这是完全有可能的事。如果没有取消留级制度,这种智力开发较迟缓的人就得到了弥补,也就是说这部分孩子从十一岁左右就能正常的接受知识了。

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数不胜数。爱因斯坦小时候读书,很多门功课都不及格,连反复改进后的凳子都粗糙得让全体师生哄堂大笑。瓦特十一岁才进学校读书。就是今天站在各个岗位上工作的人,很多都是经过留级或补习的。我们所教过的学生,因留级而成绩变得优秀也不少。

再说,我国从隋唐起就已初步建立了学籍管理制度,对入学、考试、假期、年限、升级、留级、退学、修业、作息等做了详细规定。取消留级制度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当时中国教育财政相对紧张,基础教育要求学生尽快完成小学阶段的学习。

还有国外学生留级率均有数字为证:拉美是世界上小学生留级率最高的地区,在许多拉美国家中,进入一年级学习的儿童几乎有一半未能读完四年级就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被迫留级或辍学,每年平均有29%的小学生留级,其中42%的小学生在一年级要留级。

在60年代以后的30年间,美国小学盛行"社交性升级"制度,即所有小学生从一年级开始,不管他们的学业成绩和文化技能是否达到应有水平,都能跟随同龄儿童升入高一年级。这种做法。虽然保护了一些学生的心理平衡,但大批不合格学生的升级势必造成美国小学教学质量低下。1999年,美国教育部研拟了在全国范围内废止自动升级制度的指导原则,以期确保所有美国小学生在学习上都能达到应有的水平。

取消留级制度是一种发展趋势,这样做虽然节约了政府的投入,但制约了部分学生的发展,导致小学基础教育的质量两级分化十分严重。

2.取消留级,关注学生发展

就目前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看,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全部实现免费,但是义务教育的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在制定政策时应该给学校和学生一个选择的余地,我认为应该取消的是强制留级的做法,对一部分成绩确实很差,但脑子又正常的人应该让他们留级,弥补落下的知识。不要让政策成为影响学生发展的桎梏。俗话说:多一把尺子就会多一批优秀的学生,多一点空间教育将变得更加符合人的发展需要。

在这知识经济的时代里,我们国家正在提倡大办教育,办大教育,很多学校,为了迎合这教育的呼声,彰显自己的成绩,绞尽脑汁,走办特色教育的路子。这是好事,能够让教育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教育的天空绚丽多彩。

2.1 立足实际,确定目标。

在开发和选择学校特色项目时,必须立足学校实际,充分考虑学校的地理位置、学校规模、学校的经济状况、教师队伍现状、通过认真分析和研究,选择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项目。这样一来,一方面因为立足实际,使学校特色的发展成为可能,为学校特色的形成奠基了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可以发挥学校在某个方面或某一领域上得天独厚的优势,使之发展成为学校的特色。

就拿我校的留守儿童工作来说吧,我校百分之九十八的学生都来自农村,由于土地政策长期不变,很多家庭都出现了人多地少的情况,为了维持生活,许多家长都双双外出打工,家中的孩子由爷爷奶奶照管,这群孩子因缺乏父母的爱,性格孤僻,个性古怪,学习成绩都很差。针对这特殊的群体,我校成立了温馨驿站办公室,全面负责"留守儿童之家"工作,为孩子们提供亲情电话和视频聊天,举行集体生日联欢会,根据他们的爱好和特长,开设了舞蹈、绘画、象棋、武术等兴趣小组,还让"知心姐姐"为他们分忧解难,让"爱心妈妈"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学校还争取资金修建了留守儿童公寓,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衣食住行得到保障,他们找回了失落的爱。这部分同学学习努力,劳动积极,很多都成为了学习尖子。这项工作很快得到了家长的称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响应,2013年12月,"凤冈县留守儿童之家"落户我校,前不久还荣获贵州省留守儿童之家建设二等奖,省内外多家媒体对我校的留守儿童之家工作进行了宣传报道,可说是蜚声省内外。因为它关注一个人,幸福了一大家,影响了一大片。

我们的这项工作之所以能成功,并且有很大的生命力,因为它符合我地的地域特征,是一项民心工程。

2.2 关注学生,培养兴趣。

学校在开发和选择学校特色时,还必须关注学生的需求。首先,学生的未来是家长的希望,因此,学校选择的特色项目必须考虑家长的因素,家长排斥、否定的项目必然给特色的发展带来障碍,家长支持的特色项目才会给学校带来更加有利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特色才会有旺盛的生命力,得到持续稳定的发展。其次,学生是学校发展特色的主体,因此,学校选择的特色项目必须充分考虑学生情况,特色项目的发展应满足学生的需求,能够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再次,"兴趣是学习的第一要素",因此,学校还要加强对学生兴趣的培养。只有这样,才能够推动学校的特色健康发展。

2.3 制度保障,循序渐进。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需要有一个过程,因此,打造学校特色,创造学校特色品牌也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好高骛远,急于求成,而应精心策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只有这样,才能够保证学校的特色打造工作取得实效。饭要一口一口地吃,路要一步一步地走,学校打造特色的工作也必须遵循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学校应遵循由点到面、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对特色项目进行试点尝试,然后逐渐全面铺开,从而使学校特色的发展水到渠成。

打造学校特色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学校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需要经受时间的考验,为此,学校特色的打造工作必须要有强有力的制度作为保障。制度应明确特色项目的培训时间、培训地点、辅导教师、培训目标、过程管理、总结反馈以及学校在特色培训上的经费支持等等各项内容。建立了科学有效的制度,才能确保学校的特色打造工作规范有序、稳定健康地发展。

总之,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基础为本。小学教育又是高楼大厦的基础,是人生辉煌的起点,是祖国腾飞的前奏,我们应该更多地关注,更多地呵护,更多地思考。

上一篇:班级活动与学生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 下一篇:BIRTV2014热度预测,HD重燃战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