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齐家思想初探

时间:2022-07-20 12:19:09

诸葛亮齐家思想初探

摘要:儒家文化的经典著作《大学》曾提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一个环环相扣,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齐家在其中也显得尤为重要。集智慧、道德、理性于一身的诸葛亮在教子、生活等方面也深受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他的治家也给他的政治和军事生涯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同时也使诸葛亮的文学形象变得更加丰富、饱满,充实,更富有人情味,更贴近我们这些小人物,由此给大家展示一个不为大多数人所知的一个崭新的诸葛亮形象。本文主要从史传,传说来进行进一步探索与追寻。

关键词:儒家文化;教子有方;齐家思想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8-0108-02

有关诸葛亮的研究,大多局限于赞叹他的高瞻远瞩,目光深邃的政治才能,深服他的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卓越的军事才华,叹惜他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君思想,却很少有人从一个微观的角度来关照他作为一家之长的治家韬略,给其带来的政治,军事文化意义上的巨大作用,这也成为笔者研探讨的问题。

追求家庭的幸福美满、和谐安宁是我们的共同愿望,一个人要想在社会上取得成功,家庭的和谐必不可少。一个国家的稳定快速发展,和谐也必不可少。“治家”的重要性在《大学》里得到了明证:“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种由内而外的逻辑思维使得“齐家”成为这个环节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深受传统儒家文化影响,集智慧、道德、理性与一身的诸葛孔明在这四个方面都堪称楷模。诸葛亮的修身,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内省性,使他成为智者的化身;他的“治国”,以儒为主,兼具法家,使弱小的蜀国能三分天下有其一。他的“平天下”虽然没有最终完成,但他助刘备白手起家,在雄曹强孙的夹缝中建立了蜀国更是功不可没。这和他的成功的治家之能力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对子女的教育在“齐家”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关系到一个家庭、家族的兴衰荣败,古人很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如:周公教子不要求备于一人;孔子叫儿子伯鱼学诗学礼;刘向有给其子的《诫子歆书》,诫劝其多怀忧虑敬事之心,少抱受福骄奢之念;陈咸诫子孙刑罚宜从轻,体现其爱民之仁;樊宏教其子“天道亏盈而益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的道理。诸葛亮继承了古人的这一优秀的传统,对其子女的要求非常严格,也很细致。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

这封短小的信蕴寓着深刻的内涵,是诸葛亮睿智的体现,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饱含着一个父亲对儿子的谆谆教诲和无限的期望。“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道德评判可以说是中华民族智慧的一种表现。这种道德评判首先表现在对“君子”和“小人”的分辩上。“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2]“汝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3]“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4]“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5]《论语》的这种“君子”“小人”之辩对于后代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后《大学》:“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也继承了这种思想。一为“小人”,便入下流,为“君子”所不齿,为士大夫所不齿,这便成为古代士大夫的一种道德自律。《诫子书》开篇便以“君子”起,便是用一种高标准的道德规范来要求其子,求其为君子之道。诸葛亮不仅提出了修身养德的要求,而且指出了修身养德的具体途径。“静以修身”强调了内心的宁静对个人品德修炼的重要作用。“俭以养德”强调节俭即物质生活的低要求对个人品德的关键作用。

诸葛亮不仅在大的原则上对其子女严格要求,循循善诱,而且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无微不至的关怀和要求,他在《又诫子书》中说:夫酒之设,合礼致情,适体归性,礼终而且退,此和之至也,主意未殚,宾有余倦,可以至醉,无致迷乱。”意思就是说:摆设酒宴,目的在于合乎礼节和沟通感情,以适应身体和心性的需要为度,尽到礼节便可退出,这就达到和谐的极点了。当主人们兴致未尽,客人们略有倦意的时候,可以饮酒至醉,但不可到昏迷错乱的程度。这是诸葛亮在具体事情上对子女的关怀。诸葛亮不仅在道理上言传身教,在具体的实践上也是严格要求子女的。对待自己的子女像对待其他人的子女一样。

后主建兴五年(公元227年),诸葛亮北伐,领兵屯驻汉中,安排已经为附马爷的诸葛乔和其他将领子弟一起,在高山深谷之中风餐露宿,为军队传输粮草。他在《与兄瑾言子乔书》中曰:“乔本当还成都,今诸将子弟皆得传运,思惟宜同荣辱。今使乔督五六百兵,与诸子弟传于谷中。”

作为一国丞相的儿子,没有丝毫的特殊,与普通士兵一样,和诸将子弟同甘共苦,为国出力,这正体现了诸葛亮的一片爱子之心,为诸葛乔以后的人生道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诸葛亮全集[M].北京:中华书局,1960.

[2]幺峻州.论语为政[M].成都:齐鲁书社,2003:31.

[3]幺峻州.论语雍也[M].成都:齐鲁书社,2003:113.

[4]幺峻州,译注.论语述而[M].成都:齐鲁书社,2003.

[5]幺峻州.论语卫灵公[M].成都:齐鲁书社,2003:321.

作者简介:梁鑫鑫,女,1986年生,汉族,河南郑州人,文学学士,助理讲师,现任河南省财经学校教师,担任语文教学工作。

上一篇:今天我是老师 下一篇:地方类院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