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策略

时间:2022-07-20 11:12:24

论我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策略

摘要:文章系统归纳了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现状及问题,并分析了我国能源结构面临的机遇及挑战,提出了我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策略。优化煤炭定价机制、夯实化石能源供应基础、提高天然气竞争力、健全能源协调机制、加快发展非化石油能源、推动能源清洁高效发展。

关键词:能源结构 战略性调整 策略

“十二五”时期以来,我国能源效率在发展新能源、提高能效、能源进口等有关政策大力推动下不断提高,能源结构显著改善,能源发展显现出转型阶段的特点。现阶段,我国经济发展不再只注重发展而不关注发展所付出的代价,而是去思考如何能更有效地利用能源去发展。战略性调整我国的能源结构,就是让能源利用更有效率的应有之义。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当中,我国更需要坚持国际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

一、我国能源结构现状

(一)在一定时期内,我国能源结构仍以煤为主

2014年,国土部重新厘定我国煤炭资源总量为5.9万亿吨,已探明储量仅为1.48万亿吨,占世界总储量11%;石油可采量206亿吨,占世界2.4%;天然气可采量38.5万亿立方米,占世界1.2%,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最主要能源仍然是煤炭。但煤炭属劣质能源,在开采及燃烧过程对环境污染严重。

(二)油气自给率较低,能源进口依赖度较高

在一定的技术经济条件下我国可供开采的油、气资源并不多。我国本土油气产量与实际需求量之间差距较大,且逐年增加,2004年,我国石油的进口量已突破1亿吨,对外依存度达到40%;2015年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首次突破60%。

(三)清洁可再生能源所占比重不断上升,核能潜力巨大

目前,在我国能源结构中,清洁可再生能源将逐步代替煤、石油等化石能源。但短期内受限于清洁能源利用技术水平,还难以提供大规模、持续、稳定的能源。随着化石能源的日益枯竭,核能、生物能等可再生能源成为替代能源,在能源总量中所占比例不断上升(见图1),极大地缓解了化石燃料给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的压力。

二、我国能源结构存在的问题

(一)石油资源仍然短缺

我国石油储量仅占世界总量的2%,人均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0。2013年9月,已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进口国。我国虽油气资源丰富,但因技术水平还不能开采难度大的海底油气等资源。因此,石油对外依存度已也越来越大。

(二)煤炭消耗与环境恶化

煤炭作为我国主要能源,其产量占世界37%。1995年到2016年以来,在全国能源消费总量中所占比例均在60%以上。虽然2014年以来,我国煤炭的产量和消费量双双持续降低,但仍然高于能源消费总量一半。化石燃料大量燃烧,造成氮氧化物、粉尘等环境污染物排放量逐年增大,给我国的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巨大压力。

(三)新能源配置不足

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开发力度加大、成效明显,尤其是核能在我国电力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但新能源在开发开采、区域配置上明显不足,、四川水电有2亿千瓦尚未开发,占全国70%以上。同时,清洁能源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东南部很少,但西部地区向东部输送的跨区域配置能力不足。

三、国际能源结构变化的形势和我国面临的挑战

(一)以德、美两国为代表的国际能源结构变化趋势

1、能源消费结构变化趋势

从当前全球能源消费的总体结构来看,石油、天然气、煤炭等仍然占据了大部分比例,达到80%左右。以德国的能源结构为例,2013年,德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据能源总消费量的82.7%。以美国为例,美国的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占据能源总消费量的86.4%。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全球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

2、能源生产结构变化趋势

德国,化石能源的产量相对较低,能源生产结构与消费结构差别很大,德国化石能源合计占比48.5%;美国,化石能源仍占据能源生产的主体地位,合计占比83.6%。德国可再生能源占比为31.4%;美国可再生能源仅占比6.4%。(见图2)。

3、能源对外依存度变化趋势

表现最为典型的仍然是德国,由于历史缘故,德国国内的能源资源大部分需要进口。虽然近年来新生能源发展较快,在总的能源资源的占比也越来越大,但是由于“去核化”等政策趋势的倡导,德国能源资源及消费的对外依存度依然在60%以上,近年来还有继续提高的态势。

4、能源结构的转型变化趋势

为推进能源消费结构的转型,美国采取了诸多积极政策进行调控,主要表现在,第一,集中力量大规模开采页岩气、页岩油等非常规油气,尽可能的较少进口,通过自身技术的提升满足国内需求;第二,进一步强化对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比如核能、太阳能、风能等等,提高能源可替代率和能源再生技术。

(二)我国能源结构调整面临的挑战

我国能源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相互交织,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任务依然艰巨:

1、整体的能源系统运行效率不高

尤其在能源消费的高峰期,调峰能力明显不足,作为主力的电力系统,目前,仍然主要依靠火电机,进行电力峰值调控,污染较为严重,对可再生能源等清洁能源的吸纳能力不够,效率较低。同时,储气库工作气量不足年用气量的3%,远低于发达国家约15%的储气水平。电力、热力、燃气等供能系统集成互补、梯级利用程度不高。能源需求侧响应机制缺乏,且随着能源运行峰谷差逐渐增大,急需增强需求侧响应能力。

2、可再生能源发展面临瓶颈制约

受经济周期变化导致的能源供求关系变化,以及部分地区店里外送能力不足等因素影响,作为能源主要储蓄地的西部地区,由于技术限制,在对水、光、风等清洁能源的利用上明显不足,浪费比例超过30%。未来,随着光伏发电机等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可再生能源大规模消纳问题会更加突出。同时,由于煤炭价格持续走低,风电、光伏发电等市场竞争力减弱,发展面临制约。

3、能源消费清洁代替任务艰巨

煤炭消费占终端能源消费比重较世界平均高20个百分点;天然气消费比世界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同时,我国散烧煤炭占煤炭消费总量的比例高达23%,是重度雾霾频发的重要成因之一。天然气受气价竞争力不强、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等因素的制约,市场压力越来越大,且市场供应呈现出“低水平富裕”现象。同时,在工业领域,清洁能源替代面临着设备改造投入和用能成本增加问题,交通运输领域替代亟需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关键技术突破。

四、我国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的策略

立足国内外能源消费趋势和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的现状,本文认为,我国能源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需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进一步提升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水平,进一步贯彻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方位进行战略调整。

(一)优化煤炭定价机制

由于煤炭等能源的不可再生性,按照国际市场,应给将我国的煤炭定价机制进一步优化,提升我国煤炭价格的合理化水平以及与其他商品的定价比例,并进一步与国际市场的煤炭价格接轨,有利于我国煤炭消费结构的调整与优化,有利于煤炭产业的长效发展。

(二)夯实化石能源供应基础

科学调度控煤炭产能,鼓励开发新技术、新方式进行煤炭、天然气、石油等化石能源的开采开发,保障开发的高效性和绿色节能性。坚持“陆海并重”,加强石油勘探开发,促进石油增储稳产。加大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积极突破非常规石油气勘探开发,推进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勘查与商业化试采。

(三)健全能源协调机制,减少新能源弃用率

以往是煤炭、油气、水利之间三足鼎立的利益之争,现在风电、太阳能等新能源的强劲发展不容小觑。在技术进步、政策完善、市场健全的作用下,能源结构优化的方向是加快新能源发展,替代传统能源。国家应尽快统筹各方资源,统一规划新能源发展,建立健全协调机制,尽快出台“可再生能源发电配额制”,配套建设抽水蓄能电站,提高新能源并网利用率,稳健推进新能源替代计划。

(四)加快发展非化石油能源

加快水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能源的研发,大力推广核能发电,水能、风能等新能源发电。积极有序开发水电,重点推进金沙江、澜沧江等大型水电基地建设,合理开发黄河上游、雅鲁赞布江中有水电基地。安全发展核电,以沿海核电带为重点,安全建设自主核电示范工程和项目,积极开展内陆核电项目前期工作。

参考文献:

[1]邓志茹,范德成.我国能源结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J].现代管理科学,2009

[2]董娟.国际能源结构转型趋势及典型路径比较分析[J].中外能源,2014

[3]刘坚,任东明.欧盟能源转型的路径及对我国的启示[J].中国能源,2013

[4]徐庭娅.德国能源转型的进展、挑战及前景[J].宏观经济管理,2014

上一篇:“精准扶贫”也是远程教育工作的一场“硬仗” 下一篇:关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访问控制技术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