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皮里青矿区含煤性及煤质特征分析

时间:2022-07-20 10:37:35

新疆皮里青矿区含煤性及煤质特征分析

摘 要:文章在新疆皮里青矿区勘探报告基础上,针对主要可采煤层A、B组煤的含煤性、煤质特征、煤质类型及其工艺性能等进行分析,为今后的煤层开采提供参考。

关键词:皮里青矿区;含煤性;煤质特征;煤层

中图分类号:TQ5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17-0177-02

1 勘查区地质概况

勘查区地层属北天山伊宁小区。主体构造形态为一向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但在井田西北部发育了一宽缓背斜(皮里青背斜),西南部岩层急剧变陡。皮里青背斜存在于矿区西北部,在矿区中东部不明显,轴向近东西。在矿区西南部受到区外区域断裂F8的挤压,地层倾角较大,呈急倾斜的单斜形态。

勘查区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三工河组(J1s),中侏罗统西山窑组(J2x)、头屯河组(J2t),上侏罗统齐古组(J3q)及新生界第四系(Q)的地层。其中下侏罗统八道湾组(J1b)为本区主要含煤地层,主要可采煤层为A、B组煤。

2 勘查区的含煤性特征

八道湾组包含上下两,上段含B组煤,下段含A组煤。A组煤分别为A7、A5、A4、A3煤, B组煤分别为B6、B5、B4、B3煤。煤层总厚度变化不大,中南部略厚,东西两侧略薄,八道湾下段含煤性较好。八道湾组含煤性统计,见表1。

3 煤层与层间距

3.1 可采煤层厚度变化情况

B6煤层:平均可采厚度1.33 m,为结构简单局部可采的不稳定的薄煤层。

B5煤层:平均可采厚度11.44 m,为结构较简单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的特厚煤层。

B4煤层:平均可采厚度2.70 m,为结构简单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的中厚煤层。

B3煤层:平均可采厚度3.31 m,为结构较简单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不稳定的中厚煤层。

A7煤层:平均可采厚度2.86 m,为结构较简单全区可采较稳定的中厚煤层。

A5煤层:平均可采厚度3.33 m,为结构较简单全区可采的较稳定的中厚煤层。

A4煤层:平均可采厚度2.21 m,为结构较简单大部分可采的较稳定-不稳定的中厚煤层。

A3煤层:平均可采厚度37.69 m,为结构较简单-复杂全区可采的稳定的特厚煤层。

3.2 煤层层间距特征

由于煤层受到成煤期环境和聚煤条件的控制,在走向上部分煤层呈分叉、倾向上呈间歇性变化,区内成煤期持续较长,因此煤层间距变化也较大。见表2。

4 煤岩特征

煤岩鉴定得知,A、B煤组煤层多以亮煤、镜煤为主,暗煤次之,暗煤、丝炭大大减少,并出现镜煤透镜体。宏观煤岩类型根据光泽强弱,主要以半亮型为主。煤层节理发育,具条带状结构,层状―块状构造。

煤样镜下观察,A、B煤组其显微煤岩组成主要以有机质组分的镜质组分、惰质组分、壳质组分为主,无机质的少量粘土类、硫酸盐类、硫化物类、氧化类矿物。显微煤岩类型主要为微惰煤、微三合煤、微镜惰煤、微镜煤,个别孔为微亮煤。

5 煤质特征

5.1 物理性质

区内煤层物理性质总体相似,颜色均呈黑-褐黑色,风氧化煤多呈褐黑色、棕黑色。上部煤层较松软呈粉末状、碎块状;中下部煤层较上部坚硬,煤芯多呈块状、柱状。煤层具层状,局部为粒状结构。浅部煤层多暗淡、无光泽,中下部煤层为沥青光泽、似玻璃光泽,局部玻璃光泽。参差状、阶梯状断口,局部呈贝壳状断口,含星点状黄铁矿薄膜。

5.2 工业分析

井田内A、B组各煤层原煤空气干燥基水分(Mad)、干燥基灰分(Ad)、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等含量,见表3。

5.3 元素组成分析

煤中有机质主要由碳、氢、氧、氮、硫等五种元素组成,其总量近似100%。碳元素是有机质的主要成分,也是煤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有机质的元素组成与煤的成因类型、煤岩组成及变质程度都有一定的关系。

5.4 有害元素

5.4.1 硫

区内各煤层原煤全硫(St,d)含量均小于1%。由各种硫分析结果可知,A、B全区煤层各种硫主要以有机硫(So,d)为主,其次是硫化铁硫(Sp,d),少量硫酸铁硫(Ss,d);

5.4.2 磷

A、B煤组原煤干燥基磷(Pd)含量在0~0.479%之间,全区平均值为0.037%。属低-中磷煤。

5.4.3 氯

A、B组原煤干燥基氯(Cld)含量在0.002%~0.120%之间,各煤层平均值在0.028~0.050%之间,各煤层均为特低氯煤。

5.4.4 氟

A、B煤组原煤干燥基氟(Fd)含量在36.52~360.90μg/g之间,全区平均含量为93.37μg/g。各煤层属特低-低氟煤,A3为特低氟煤,个别见煤点为高氟煤。

5.4.5 砷

A、B组煤原煤干燥基砷(Asd)含量在0.25~44.85μg/g之间,平均含量3.01μg/g。

由以上分析结果,该区局部地段煤层中所含的个别有害元素含量较高,尤其是磷含量略高。这可能给煤炭的利用、大气环境及地下水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

5.5 发热量

根据煤芯煤样分析测试,A、B煤组各煤层原煤干燥基高位发热量(Qgr,d)在12.32~30.04 MJ/kg之间,全区平均值为23.88MJ/kg。根据GB/T 15224.3-2010标准,各煤层多属中-高热值煤。其中B5、A5、A3、煤层多为高热值煤,B6、B4、B3、A7、A4煤层多为中高热值煤。

5.6 煤质类型

A、B组煤各煤层原煤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平均值在39.74%~43.30%,全区平均值为41.56%。各煤层挥发分产率(Vdaf)大于37%时,透光率(Pm)均大于50,粘结指数(GR.I)为0,煤的镜质组最大反射率在0.33%~0.58%之间,根据中国煤炭分类标准(GB/T 5751-2009),A、B组煤主要为长焰煤(41CY),见少量不粘煤。

6 结 语

本文通过分析得知皮里青矿区A、B组煤共8层,属不粘煤(31BN)和长焰煤,多为高热值煤,是优良的动力用煤,也可作为气化用煤、民用煤和炼油用煤。在今后的开采利用过程中,可以根据煤的性质确定用途或进行深加工,去除有害元素的影响,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福建省121地质大队新疆伊宁县皮里青煤矿河东(Ⅰ、Ⅱ)井田深部煤 炭勘探报告,2014.

[2] 新疆地质矿产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区域地质志[M].北京:地质出版 社,1993.

[3] 陈玲,王学坚.新疆伊宁县皮里青沟勘查区煤层煤质特征分析[J].河南 建材,2011,(3).

上一篇:弯里山塘综合整治工程施工管理探析 下一篇:河道整治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