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胃中药看过来

时间:2022-07-20 08:57:36

养胃中药看过来

中医的脏象学说认为,胃主受纳,是“水谷之海”。脾主运化,与胃相表里,共同完成饮食的消化吸收及精微的输布,从而滋养全身,故称脾胃为“后天之本”。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六淫(即风、寒、暑、湿、燥、火6种外感病邪的统称)外袭、七情(即喜、怒、忧、思、悲、恐、惊7种情志变化)内伤、饮食不节、劳逸过度等,都会影响脾胃的升清降浊功能,如脏腑功能的失调,影响胃的降浊,会出现纳呆(食欲不振)、口臭、脘腹闷胀或疼痛,或大便秘结等症状。胃气上逆,还会导致嗳气反酸、恶心呕吐、滞胀呃逆等和降失常的病症。

那么,有什么保胃、护胃的良方吗?当然有。千百年来,中医在防治胃病方面有着成熟的理论基础和大量的效验方剂,根据前人经验和现代科技制成的养胃、健胃中成药,是胃病患者值得依赖的选择。如果您也在受胃病的困扰,不妨试试以下中成药,以健脾和胃、缓解和消除症状。

葵花胃康灵

葵花胃康灵是在汉代医家张仲景《伤寒论》中的芍药甘草汤的基础上,配伍三七、元胡、海螵蛸和颠茄浸膏的复方药,有柔肝和胃、散淤止血、缓急止痛、去腐生新的功效,常用于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等疾病所出现的胃脘疼痛、嗳气反酸、大便色黑等症。

参苓白术散

参苓白术散药性平和,温而不燥,是健脾益气、和胃渗湿的常用中成药,多用于脾胃气虚挟湿,症见形体瘦弱、疲乏无力、食后饱胀,或面色萎黄、胸脘痞塞、呕吐泄泻,苔白腻、脉虚缓者。

本方属补益剂,由四君子汤加味而成,可补虚除湿、行滞调气、调和脾胃。本方可用于慢性胃肠炎等疾病,亦可用于及贫血、慢性肾炎、肿瘤等疾病伴有脾胃功能减退、食欲不振、消化不良、消瘦乏力、痞满嗳气者。

香砂养胃丸

香砂养胃丸温中和胃,适用于脾胃虚寒所致的食欲不振、呕吐酸水、胃脘满闷、四肢倦怠、大便溏泄、舌淡苔白、脉沉缓无力者。临床多用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慢性结肠炎等证属虚寒型而见上述症状者,服药时应禁忌生冷油腻等食物。胃阴不足所致的胃脘灼热、隐隐作痛,口干舌燥者不宜服用本药。

保和丸

保和丸是助消化的代表方剂,有消食和胃之功效,适用于食积停滞所致脘腹胀满、腹胀时痛、嗳腐吞酸、厌食呕恶、大便泄泻、舌苔厚腻、脉滑等。本方是助消化剂中的轻剂,常用于饮食不节或暴饮暴食所致的胃失和降所出现的病症,因性较平和,故称“保和”。古人认为用麦芽煎汤送服,可增强消食的功效。

左金丸

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可用于治疗肝经火旺所致的胁肋胀痛、情志焦躁、呕吐反酸、嗳气口干、舌红苔黄、脉弦数等。中医认为,肝主疏泄全身的气机,脾升胃降亦依赖于肝的调畅气机的功能。如果肝的疏泄功能失常,就会“木旺乘土”,出现肝气犯胃的症状,影响胃的降浊功能,上则呕逆嗳气,中则脘腹胀满疼痛,下则大便秘结。故本方以胁痛吞酸、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常用于急慢性胃炎,属于肝胃不和兼胃热的患者。

良附丸

良附丸温中祛寒、行气止痛,适用于肝郁气滞,胃有寒凝所致的胃脘疼痛、胸闷胁痛及痛经、舌淡苔白等。中医认为,气滞寒凝,不通则痛,故用高良姜温胃散寒,香附疏肝行气,气行寒散,胃气调和而疼痛自止。为增强温中止痛的效果,可用生姜汁送服。本方亦可用于肝郁寒凝所致的痛经,可用当归煎汤送服。

枳实消痞丸

本方又称失笑丸,有消痞除满、健脾和胃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寒热互结而出现的心下痞满、不欲饮食、体弱倦怠,或胸腹痞胀、食少不化、大便不畅、舌淡苔白、脉沉细者。古代医家认为,满而不痛者为痞。本方枳实、厚朴用量独重,为君臣之药,意在行气消痞,配伍党参、白术等健脾益胃之品,消痞而不伤正,消补兼施可除痞满。

上一篇:得了慢阻肺,做好3运动 下一篇:腰椎管狭窄症只能手术治疗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