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发展新媒体?

时间:2022-07-20 07:55:30

本期话题:在互联网时代传统媒体如何发展新媒体?

@吉林日报:新媒体的崛起,给纸媒的冲击是巨大的。目前,网络从3G升级为4G以及云计算等新技术的出现,给新媒体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同时,新媒体的互动性、即时性、广泛性等特点,使受众群体越来越大,逐渐成为信息传播的主渠道。毫无疑义,在信息传播的大比拼中,纸媒明显处于劣势。纸媒突围需要机遇,而这个机遇已经来到了我们身边。2013年被有关专家称为大数据元年,2014年我们已经一脚踏进了大数据时代,这或许就是纸媒振兴的良好机遇。

@范洪涛:纸媒单纯靠卖版面收取广告费的传统经营手段正在走向终结。移动互联网时代,除了必须为读者提供独家、独特的新闻产品外,纸媒在广告经营上也必须追求精准。我们必须迅速破题并一如既往地做好一篇大文章――建立自己的读者数据库,即借助科技手段,打造云信息读者服务平台,对已掌握的读者群进行细分,依据年龄、家庭、职业、爱好等基本信息,推断读者的不同层次需求,有针对性地进行线下推送互动,从而既能很好地化解广告效益望天收的难题,提升广告性价比,丰富纸媒经营手段和路径,也能增强读者与纸媒的相互依赖度。

@栾春晖:面对互联网新媒体的冲击和挑战,几乎所有的传统媒体从业者在冲击发生的初期,都无法预知这个“洪水猛兽”冲击的后果,面对一个没有昨天的互联网怪物突然来到眼前,能够做的除去恐慌之外,只能是照葫芦画瓢,开始了模仿学习的过程,而在此过程中,人为地将互联网带来的传播技术革命简单称谓为新媒体,而将自己的主业称谓为传统媒体,直接开始了新旧概念之间的分立。这种分立从本质上否定了一个基本的现实,那就是,未来新媒体形态或许是这个社会传播生态体系中主体的部分,而传统业务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逐渐转移和转场到新媒体业务之中。

@新媒体砖家:在互联网时代未到来之时,报纸采编发行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而网络媒体和电视媒体由于其承载的介质所限,并不能真正地实现随时随地的点播阅读。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智能手机人手一部,移动新闻客户端更是用户标准配置,用户越来越追求人与人之间的零距离感,对信息及时性的渴求更加明显。每当上下班在地铁或公交上时,人们总要浏览朋友圈或是新闻客户端。可以说,新闻客户端已成为用户的刚性需求,被业内人士看作是继微博、微信后互联网海洋中的第三张船票。

@璩静:传统媒体如何“绝地反击”?首先要创新生产方式、优化流程。以新华社为例,今年6月11日,“新华社”总客户端正式上线,其新锐灵动的风格引起广泛关注,当日单条稿件最高点击量超过1130万人次,页面浏览量超过5000万次,年下载量有望突破1000万次。在此之前的两年间,新华社不仅成功创办新媒体专线,还打造了以“新华通”网站为主平台的新闻信息集成服务,推出了“三北造林记”等大型多媒体集成报道产品,实现了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的传播引领。

@孙旭军:传统媒体被挤压的压力越来越大,朝新媒体方向发展才是根本。如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加入了向新媒体转型的大军,殊不知,压力非但没有被分解,反而平添了新媒体转型这一新的压力。

@涂桂林:纸质传统媒体的发展,要在整合、融合和个性化生产等方面下工夫。上海报业集团推出的“澎湃新闻”日前上线,完全把传统的时政新闻放到新的传播媒介上。而此前人民网成功上市,新华社也在发力新媒体建设。这些做法很好,都会推动产业转型,传统媒体需要考虑“与狼共舞”。我们不能各自为政,要在整合、融合和个性化生产等方面想办法,多做实事,让传播与受众形成互动,更好地发挥传统媒体在市场上所具备的独特优势。

@夏凌:传统媒体不能像以前那样,单方面地向受众传递新闻、传递观点,打造一种产品,然后就没事了。传统媒体应该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分层次、分步骤地给受众、给客户提供更具价值的产品。比如,一家专业的房地产媒体,不但要向受众及时传递房地产新闻和信息,还应针对不同的客户,举办各式各样的论坛、活动、推介会等,定期专业报告,利用自己的平台打造名记者、名专家,等等。这样一来,可以使最大范围的受众接受新闻信息;使有更高需求的客户可以参加各种论坛、推介会,寻找业务发展机会;客户自己举办的活动,可以请名记者、名专家出场,担任主持、嘉宾;特别出色的客户,可以通过评奖等形式,提高其社会知名度。

@易博文:近年来,传统媒体历经了门户、搜索、社交直至移动互联时代,跨越了PDF版、数字报、报纸网站等发展阶段,追赶了博客、微博、微信、移动客户端等应用形态,但时至今日,即便是在最擅长的内容领域,由于对用户偏好和习惯的轻视和无知,也表现出强烈的水土不服。作为传统媒体在互联网拓展业务的母舰,大多数媒体网站固守旧态、几无作为。

@冯永明:从不同路径成长起来的新媒体,会极大地推动技术创新、内容创造,形成官方新媒体的有益补充。短期内,他们对官方新媒体的根本性挑战并不存在,而是以竞合的方式存在。他们的主流意义,更多地表现在细分市场上的主流。他们在资本年代,有一种可能是,或被强大的主流官方机构以不同的形式“入侵”,甚至被“收编”。与此同时,匹配于媒体革新的技术将进一步涌现,为技术创业者带来新的机会。

@喻拓:在互联网时代,内容和平台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传统媒体最大的优势是生产新闻产品,网络或新媒体最大的优势就是传播新闻产品,这两者之间其实没有矛盾,恰恰能够构成战略合作的关系。只不过传统媒体把新闻产品传递给网络新媒体之后,它对新闻产品的价值有什么样的需求,网络新媒体在使用传统媒体的新闻产品和内容的时候,支付或采用什么样的价值回馈给传统媒体,双方如果达成比较合适的价位模式,完全可以实现互补,并且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郝冬:互联网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直接的就是发行收入少了,随之而来的广告收入少了。不过规模较大的,如人民网、新华网等,由于其有获取第一手信息的优势,其网络版收入也不容小觑,人民网更是登陆了A股市场,且不说其背后巨大的政府补助。这样看来,传统媒体转型似乎还像模像样,但要命的是移动互联网与桌面互联网不一样。在桌面端凭借百度的流量及门户的内容付费,传统媒体暂时还可以高枕无忧,但移动互联网时代百度对众网站的流量支持被应用分发解构,而传统门户自身问题重重,新闻客户端更多只是其移动战略的一环,而桌面互联网时代门户网站就是门户的全部。

@张中雷:在没有做好做强纸媒、稳住自身发展之前进入其他领域是在自绝生路。报业集团首要事情是坚守主业,再谈跨所有制、跨媒体、跨行业、跨地域,跨界到房地产等领域;即使经营上很成功,但失去舆论影响力也是得不偿失。我们不必再去无休止地深究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如何融合发展,重要的是传统媒体应该反思具不具备互联网思维,是不是利用这种思维以及时代的发展来建设媒体。无论是从制度设计还是从现实运作看,传统媒体仍将是新媒体的主要内容来源,所以坚守报业独特的媒体优势、品牌和产品就显得尤为重要。

创新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改变是我们优质服务的实践。

留下您有观点的态度,有态度的观点,就来――

@传媒杂志

@中国传媒网

上一篇:创业与就业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下一篇:ERP系统在中小企业信息化管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