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主要绿地植物病害调查初报

时间:2022-07-20 07:09:04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主要绿地植物病害调查初报

摘 要: 2012年3~10月对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地植物病害进行了初步调查,共计发现病害14种,其中危害严重的有6种。

关键词:园林植物;植物病害;病害症状;病原菌形态;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面积大,植物种类丰富,景观美丽,为学院师生提供了舒适优美的生活环境。但近年来调查发现,校园中有不少植物病害发生,有些病害呈逐年加重之势。鉴于此,笔者于2012年3~10月,结合教学、科研工作,对校园内常见植物病害的发生为害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调查、记录和整理。旨在为学院内的园林植物病害防治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1]。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 调查方法

1.1 标本采集

采用常规方法[2],选择症状典型的标本采集。对于有明显病症的病害,在病症出现后采集。

1.2 病原菌鉴定

对于有明显病症的病害,直接从病部挑取病原菌镜检,根据病菌的菌丝特征、载孢体特征及孢子特征确定病菌种类[3,4]。对于病症不明显的病害,则先保湿培养后再镜检鉴定病菌种类,或用组织分离法先分离和纯化病菌后再镜检[3,4]。

1.3 病害种类确定

根据症状特点及病原菌种类,并参考有关文献资料进行病害种类的确定。

2 结果

2.1 白粉病类

2.1.1黄栌白粉病。发生较严重,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感病叶片上产生白色针尖状斑点,逐渐扩大形成近圆形斑。病斑周围呈放射状,至后期病斑连成片,叶面上布满了白粉。受白粉病危害的叶片组织褪绿,影响叶片的光合作用,使叶片干枯早落。秋季叶片上逐渐形成黄色至黄褐色,最后变黑褐色的颗粒状物,为病原菌的闭囊壳。

病原菌为Uncinula vericiferae p.henn.,闭囊壳球形,黑褐色,直径112~126μm,附属丝顶端卷曲如钩状;分生孢子串生,柱形至桶形,无色大小为26~32.5μm×10.4~14.3μm。

2.1.2 大叶黄杨白粉病。被害植株叶片表现皱缩畸形,影响生长。白粉多分布于大叶黄杨的叶正面,少有生长在叶背面的,单个病斑圆形,白色病斑扩大相互愈合之后呈不规则形。

病原菌为Oidium sp.,分生孢子长椭圆形,近筒状,单生。未见其有性世代。

2.1.3 白三叶草白粉病。在叶正面发生较为严重。整个病叶被白色的粉层覆盖,病部组织表现褪绿和生长不良,严重影响美观。

病原菌为Oidium sp.,分生孢子椭圆形,单生。冬季产生少量子囊果,其散生于叶片上,褐色、黑色,近圆形。有性世代为Erysiphepisi[5]。

2.1.4 月季白粉病。叶片、叶柄、花蕾及嫩梢等部位均可受害。初期叶上出现褪绿黄斑,逐渐扩大,以后着生一层白色粉状物,严重时全叶披上白粉层。嫩叶染病后叶片反卷、皱缩、变厚,有时为紫红色。叶柄及嫩梢染病时,被害部位稍膨大,向反面弯曲。花蕾染病时,表面被覆白粉霉层,开花不正常或不能开花。

病原菌为Sphaerotheca?pannosa,闭囊壳球形至梨形,直径85~120μm。子囊孢子8个,大小为 20~27μm×12~15μm[6],宽椭圆形。无性世代为自尘粉孢菌,分生孢子串生。菌丝表生于叶和茎上。侵染以病斑上的分生孢子为主。

2.2 锈病类

2.2.1 海棠锈病。危害贴梗海棠、垂丝海棠、西府海棠以及梨、木瓜等观赏植物。发病初期,叶片正面出现橙黄色小斑点,后扩展为近圆形大斑,直径10mm左右,病斑边缘有黄绿色晕圈,其上着生黄褐色小点粒,后期病斑为黑褐色,背部隆起,其上着生多黄白色或灰白色根毛发状物。

病原菌为Gymnsporangium haraeanum Syd.。有梨胶锈茵和山田锈菌(Gymnosporangium yamadai)2种。 梨胶锈菌(Gymnosporangium asiaticum Miyabe ex Yamada),异名为(G. haraeanum Syd.),属担子菌亚门,冬孢菌纲,锈菌目,胶锈菌属。2种锈菌都是转主寄生,性孢子器、锈孢子器产生在海棠类及梨、木瓜等植物上,冬孢子和担孢子则产生在桧柏上。性孢子器呈扁球形,半埋在叶表皮下,孔口外露,内生许多纺锤形、无色的性孢子;锈孢子器毛发状,多生于叶背肥厚的红褐色病斑上,丛生,呈细圆筒形,长5~6mm,直径约0.5mm,内生许多近球形的锈孢子。冬孢子角咖啡色,圆锥形,约2~5mm,冬孢子椭圆形或纺锤形,双胞,黄褐色,遇水易胶化。

2.2.2 草坪草锈病。主要为害草坪早熟禾、黑麦草、高羊茅等。发病初期在叶和茎上散生黄色小泡斑,表皮破裂露出鲜黄色粉状物,后期产生黑褐色小泡斑,露出黑褐色粉状物,严重时病斑紧密成层,叶片变黄、纵卷干枯,造成大片草坪枯黄,影响生长和观赏。

病原菌为Puccinia zoysiae Diet. 夏孢子堆无侧丝。夏孢子有小疵,透明至淡黄色。赤道处有5~7个芽孔,大小15~17μm。冬孢子堆。冬孢子棒形、椭圆形,双胞,栗褐色,大小16~21μm×28~42μm。柄长达100μm [8]。

2.3 斑点病类

2.3.1 月季黑斑病。发生普遍,主要为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长出褐色放射状病斑,边缘不明显;以后病斑逐渐扩大为近圆形,直径2~10mm,紫褐色或黑褐色,边缘明显,着生黑色小点(即病原菌的分生孢子盘)。病重植株,下部叶枯黄,导致早期落叶,影响生长和美观。

病原菌为Actinonema ros(Lib.)Fr.,分生孢子盘圆形至不规则形,黑色,盘下有呈放射状分枝的菌丝。分生孢子梗无色,极短,长卵圆形或近椭圆形,无色,双胞,上小下大,分隔处略缢缩、弯曲[6]。

2.3.2 八角金盘炭疽病。发生较重,可危害叶片、叶脉、叶柄和果柄,叶片病斑的典型症状为正面灰白色、疥癣状略增厚,背面圆形疣状突起明显,病斑中间开裂。

病原菌为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分生孢子椭圆形,单细胞,无色,一端或两端钝圆。孢内均有2个油球。孢子大小12~20μm×4~5 μm[10]。

2.3.3 金叶女贞叶斑病。发生较严重。初期叶片出现近圆形褐色小斑,直径约2~4mm,周围有紫红色晕圈,病斑内淡褐色,斑上可见黑色霉状物,即病菌的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随着气温的上升,有时数个病斑相连,最后叶片焦枯脱落。

病原菌为Afternaria,由半知菌亚门丝孢目链格孢属病原真菌引起的。分生孢子长棍棒形,淡褐至黄褐色,有横隔5~15个,纵格1~3个,顶端有无色细长的喙,孢子大小60~130μm×15~20μm。

2.3.4 细菌性穿孔病。发生严重。主要危害碧桃、红叶桃、红叶李等叶片。受害叶片出现水渍状、淡黄色小斑,后扩展成红色圆斑,继而变成褐色,边缘较中心色深,其周围有半透明的淡黄色晕圈,且容易产生离层,形成圆形穿孔斑,若几个病斑连在一起,穿孔形状则呈不规则形;严重时一张叶片有几十个病斑,病叶提早脱落。

病原菌为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pruni(Smith)Dye,菌体短杆状,有极生单鞭毛,有荚膜,无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 。

2.3.5 褐斑病。主要危害的叶片。初为褪绿斑,而后变为褐色或黑色,病斑逐渐扩大成为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状,褐色或黑褐色,直径5~10mm。

病原菌为Septoria Chrysanthemella.,分生孢子器球形或近球形,顶部有孔口,直径70~136μm、褐色至黑色;分生孢子梗短,不明显;分生孢子细长,丝状、无色,有隔膜4~9个,大小36~65μm×1.5~2.5μm。

2.4 煤污病类

2.4.1 竹煤污病。叶片表面形成一片墨褐色的、表面粗糙的、厚薄不均匀的菌苔,严重时整个叶片的小枝被菌苔覆盖,以致影响竹子的光合作用。菌台在缺乏营养或环境不适的条件下,收缩干裂,可自行从叶面剥离。小枝上的症状与叶片上的症状相似。

病原为Meliola cameliae(catt.)Sac,子囊束生于黑色闭囊壳基部;子囊孢子椭圆形,暗褐色,2~4个隔膜,无性阶段为枝孢霉(Cladosporium SP.)

2.4.2 海桐煤污病。主要侵害紫薇树叶片和枝条,病害先是在叶片正面沿主脉侵染,后逐渐覆盖整个叶面,严重时叶片表面、枝条甚至叶柄上都会布满黑色煤粉状物,这些黑色粉状物会阻塞叶片气孔,妨碍正常的光合作用。

病原为Capnodium sp.,子囊孢子由细胞组成,砖格状,多胞,褐色。子囊座瓶状,无刚毛,表生,座壁也由球形细胞组成,别于小煤炱 ,无性态为Fumago vagans Pers.[1,2]。

2.5 流胶病类

发生较严重,可危害碧桃、红叶李、合欢、白蜡、栾树、樱花等多种园林观赏树木。以碧桃、红叶李发生严重。主要发生在主干、主枝与侧枝的小枝分叉处,尤以分叉处最易发生。发病初期病部树皮隆起肿胀,随后流出透明柔软的树胶,树胶逐渐由淡黄色变为褐色或茶褐色,晶莹、柔软的胶块最后变硬,堆积在枝干上。最后枝、干病部易被腐朽病菌侵染,使皮层和木质部变褐腐朽,树势衰弱,叶片稀疏变黄,严重时可造成全树枯死。

病原有2种:一种是非侵染性的病原,如机械损伤、病虫害伤、霜害、冻害等伤口引起的流胶或管理粗放、修剪过重、施肥不当、土壤粘重等引起的树体生理失调发生的流胶;另一种是侵染性的病原,由真菌Botryosphaeria ribs Gross.et Dygg.引起的,有性态为葡萄腔菌,属子囊菌亚门葡萄座腔菌属。无性态为桃壳菌,属半知菌亚门[9]。

3 结语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鉴定,基本上了解了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校园绿化植物病害的类别及危害情况。成功鉴定出14种病害,其中危害严重的有6种,为科学地开展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工作提供依据。但随着校园内绿化面积的不断扩大和种植年限的延长,随之植物上发生的病害也会变得复杂多样,这些新出现的病害种类将在后续研究中展开。(收稿:2012-12-03)

参考文献:

[1]周仲铭. 林木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1990:6-232.

[2]方中达. 植病研究法[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杜,1979:4-115.

[3]邵力平,沈瑞祥,张素轩,等.真菌分类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1984:122-305.

[4]张中义,冷怀琼,张志铭,等.植物病原真菌学[M].成都:四川科技出版社,1988:162.

[5]吴明藻.贵州植物白粉病[M].贵阳:贵州科技出版社,1997:71-195.

[6]杨子琦.园林植物病虫害防治图鉴[M]. 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2:35-59.

[7]中南林学院.经济林病理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杜,1990:110-111.

[8]商鸿生,王风葵.草坪病虫害及防治[M]. 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37-40.

[9]李知行.桃树病虫害防治[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2:49-50.

[10]陈继龙,徐志宏.花木病虫害实用图鉴[M]. 中国农业出版社,2007:106-107.

[11]陈秀虹,伍健榕.观赏植物病害诊断与治理[M].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31-38

[12]吴跃开.园林植物煤污病研究报告[J].贵州林业科技,2005(4):51-55.

作者简介:王晓娥(1963-)女,副教授,主要从事园艺园林植物病虫害的教学、科研工作。联系电话:13891055675。

上一篇:迟到的太空“牵手” 下一篇:土星揭秘 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