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追寻记

时间:2022-07-20 02:27:55

大熊猫追寻记

九寨沟扑空

1979年6月,我到四川南坪县(现九寨沟县)采访。这里森林遮天蔽日,险峻的雪峰寒光闪闪。星罗棋布的湖泊,有如镶嵌在高原的明镜,微风拂过,水光潋滟。

“你们运气好!”林区工人介绍说,不久前有位画家来此写生,正当他沉醉于湖光山色之际,一头大熊猫突然蹒跚地出现在面前。画家一惊,拔腿就跑。大熊猫却慢慢地走到画板前站定,摇头晃脑,俨然像一位“行家”在欣赏他的大作,许久才离开。

听了这迷人的故事,更加激发起我拍摄大熊猫的强烈愿望。

我踏着铺满落叶的小径,钻进了密林。茂密的箭竹沿着绵延的山峦,仿佛筑成一道道屏障,无法逾越。天色幽暗,似乎笼罩在一片水雾之中。视线只及几步之遥。我用湿漉漉的身子保护着相机,注视着周围。

我们在密林中隐隐听到熊猫的叫声,同行的人高兴地说:“有希望了!”然而待我们走近,却丝毫不见熊猫的踪影。有时我们在箭竹丛中看到大熊猫的粪便与活动痕迹,以为机会到了,但是它却像捉迷藏似的,消失得无影无踪。熊猫这种出没无常的习性,对于急性的我,好像是一种有意的磨炼。十多天过去,没有缘分和大熊猫相遇的我,只好依依不舍地向九寨沟告别。

平武相识

经过上次的挫折,隔了一段时间,省林业厅的同志告诉我,他们在平武县捕捉到一只大熊猫,正打算送往卧龙保护区,建议我去一长见识。

平武县位于四川西北部,记得数十年前的范长江在《中国的西北角》一书中,曾对它有过记载。在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中,为截阻红军北上抗日,沿途满布碉堡,把繁华的街市烧得“只存一片瓦砾”。今天,涪江依旧绕城而过,而废圮的土碉上空只有几只寒鸦在盘旋凭吊……

我到达平武时,在林场特设的熊猫馆里,看到这只新捕获的七八岁的雄性熊猫。我原以为它是憨厚、温和的动物,可是当我举起相机时,它突然怒目圆睁,张开大嘴,发出“吭!吭!”的叫声,上下牙扣得咯咯作响,还把爪子伸向我们。

正是这只大熊猫,几天前拉弯笼子的铁条逃上了大街,咬伤了追捕者的小腿和三个手指头,窜进附近农场的厨房,把储藏室里的面粉、大米、锅灶捣得一片狼藉,连炊事员的铺盖、蚊帐都给撕破了。最后,不知谁的主意,拿了几根甘蔗作诱饵,才把它慢慢地引回笼子里。

这出谐剧似的叙述,增加了我护送熊猫的兴趣。我和一行护送人员同熊猫一起挤在一辆中型吉普车里,准备随时拍摄。一路上,熊猫怒气冲冲,不断伸出爪子,想逃离铁笼。因为熊猫怕颠簸,为了防止它晕车致死,汽车不能按正常速度行驶,只能以每小时20公里速度前进,沿途还要不时停车休息、喂食。

汽车缓缓行驶,熊猫渐渐安静下来,甚至伸出爪子向我们讨甘蔗。然而,中午当我们在江油停车准备午餐时,人群把汽车围得水泄不通。熊猫突然咆哮起来,把铁笼摇得东倒西歪。我急中生智,建议把车开到公安局请求保护。这样,才避免了一次难测的事件。

雪山传奇

位于邛崃山脉南麓的宝兴县,是四川大熊猫产区之一,也是近几年捕获熊猫最多的县。从1972年以来,这个县已先后有五只熊猫出国定居。已是隆冬季节,我决心再到宝兴县去一试机缘。

宝兴县的熊猫主要栖息在夹金山一带。当年红军北上抗日,一度攻占县城,震惊全川。如今,当我抵达夹金山林区时,经过几场大雪,群山已是白皑皑一片。熊猫性喜孤独,茫茫林海到哪里去找它呢?

森林工业局的同志热情地向我介绍:箭竹被雪覆盖后,熊猫觅食困难,经常下山找吃的。有的工棚厨房常常被这些不速之客捣得乱七八糟,甚至把锅盖、铝锅当做玩具来抛掷。所以当地农民上山挖药、打猎,都要把锅子挂得高高的,以防熊猫拿来“玩”。

“大熊猫还喜欢啃骨头。”这个县的五龙公社社员高德华说,有一只大熊猫,是他家的常客,每隔十天半月总要“走访”一次。它啃完骨头,还要闯进厨房舔舔锅盖、勺把、水桶;有时干脆就在厨房酣然大睡,天亮了还不肯走。

这些故事鼓舞了我找熊猫的信心。但一天一天过去了,却一直没有遇到熊猫,我又扑空了。

巧遇“醉熊猫”

1980年4月,我到平武县白马藏族居住区采访。这里层峦叠嶂,阳光透过晨雾,把漫山的云杉、冷杉、箭竹照得飞金点翠,仿佛特意为大熊猫安排了这样一个天然的栖息地。

一天,我走进一片箭竹夹道,远处瀑布高悬,脚下流水潺潺……我禁不住跳到湍急的溪流中,站在石头上,准备拍照。同行的一位工人突然拉拉我的衣襟,贴着我的耳根惊喜地说:“你听,就在右面……熊猫!熊猫!”我屏住气息,倾耳细听,果然有一种细微的簌簌声传来。我抱着相机三脚两步跳到岸上,一抬头,就见距我不到3米远的箭竹丛中,端坐着一只大熊猫,正在悠闲地啃着竹子。

我的心怦怦地跳着,迅速举起相机,目不转睛地注视着这个我梦寐以求的不速之客。但是,茂密的箭竹遮挡了熊猫的身躯。在镜头里,我只能隐隐地看见一团白色,真是可望而不可即。我担心它受惊逃跑,又怕它猛地向我扑来,急得团团转。

“慢!”同行的工人提醒我:“这儿是上风处,熊猫的鼻子灵,一闻到人的气味,要逃走的。”谁知话犹未了,熊猫已经起身,迈着蹒跚的步伐,朝着竹丛深处走去。

我来不及多思索,钻进竹丛,沿着它的脚迹,紧追不放……摔倒了,爬起来;荆棘扎在身上、手上也感觉不到痛。

这只熊猫在竹丛中窜了一阵,忽然跑到一处陡峭的岩壁下,背靠悬岩坐下来,既不发怒,也不惊恐,更没有扑人的迹象,只是安然地端详着我们。一个工人悄悄地走近它的左侧,用手拨开竹子,让它显出“尊容”。它仍然一点也不动。接着,这个大胆的小伙子竟敢伸手去摸它的鼻子,它也只是用前爪轻轻地一推,头往旁边移一移,毫不反抗。啊!既有趣,又真实,这不正是我想要的情景吗?我举起勃朗尼卡相机迅速拍下这个难遇的场面。后来,我想起身上还挂有一个装着彩色胶卷的来卡相机。一看,上的是广角镜,但已顾不上换镜头了。我作了最坏准备,走到距熊猫不到一米的地方,抓紧时机,一张又一张地拍下了大熊猫旁若无人的憨态。

一阵山风吹来,满山箭竹沙沙作响。大熊猫终于起身告辞了。此时,我才感到浑身疼痛,满脸淌着汗水,衣服也湿透了。事后,回到住处,大家听了我们的奇遇,都很羡慕。有经验的人告诉我说:“这是一只‘醉熊猫’。”

为什么叫“醉熊猫”呢?原来,每当春天,山上积雪融化,大熊猫常常下山找水喝。它有个习性,在平静的水面,看见自己的影子,以为还有一只大熊猫也在喝水,于是就拼命地抢着喝。熊猫在流水淙淙的溪边喝水,听到水声不断,总想把水“喝断”。于是喝呀,喝呀,直到肚子胀得不能动弹为止。喝“醉”了的大熊猫特别温顺,不会伤人,直到过了三四小时,它“醉”醒了,才恢复自卫反击能力。

人们向我祝贺:“你是第一个在野外和大熊猫相遇的摄影记者!”

作者:四川省文史研究馆(成都)馆员

上一篇:医学名词术语英汉表达差异原因及意义研究 下一篇:浅议汉韩接续句的连接方式以及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