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其民 回响在大西北的奉献之歌

时间:2022-07-20 02:12:14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志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靠的就是一股拼劲儿和韧劲儿

每天早晨,太阳从大西北升起来的时候,他已经在上井的路上。

每天傍晚,太阳从大西北落下去时,他才踏上返回的路途。

日出日落,上井返回,他在大西北,一干就是13年。

13年来,他把中国石油渤海钻探井下作业公司人的足迹留在了一座又一座的大山里,从安塞的连绵群山到陇东环县的黄土高坡。

13年来,每天的中午或午后,在大西北的某一个地方,有时是山顶上,有时是山坡中,有时是山沟里,他蹲在地上,在阳光下吃大地上的午餐。

13年来,凡是在靖边、延安、环县有试油、压裂的地方,就留下了他的身影。他见证了西部大庆的起步和发展,并用自己精湛的技术为西部大庆建设做出了贡献。

9月的黄土高坡沟壑林立,漫山遍野披上了绿装。9月11日,我们来到连绵的大山里,采访了他——本文的主人公庞其民。

矢志丹心闯市场

越野车从毛乌素沙地向南越过陕北靖边的长城一线,地势便陡然起伏起来。公路两侧黄土形成的高山座座相连,山间沟壑密布,农家院落散布其间,这便是闻名世界的黄土高原。2001年至2009年,庞其民带领的压裂一队,就驻扎在黄土高原的一隅——陕北志丹县。

“我们之所以能够在志丹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站稳脚跟,靠的就是一股拼劲儿和韧劲儿。”庞其民告诉我们,最初那些年,压裂队其实一直在与民营队伍竞争。志丹市场作业费用要比关联交易市场低三分之二以上,在这样严酷的市场环境中,民营队伍为何能够如鱼得水、在夹缝中能够生存,庞其民进行了认真研究。

“不要小看了民营队伍,他们不仅善于吃苦,有很强的服务意识,近些年还大大加强了装备力量。与他们相比,压裂一队的装备只能算是四流的。要想落地生根并在这样的竞争环境中获胜,必须吸取民营队伍生存的经验和长处。”庞其民说,通过这些年的历练,他更加认识到与民营队伍的竞争不能打价格战,只能通过优质服务和过硬技术取得市场竞争优势。

工作中,庞其民一方面认真分析各油层的压裂特点,从压裂液的配制到施工参数的确定积极与甲方沟通,施工过程中,在严格执行设计的同时,合理掌握砂比、排量等重要参数,及时了解压裂后的排采效果,得到甲方的高度认可;另一方面,要求员工干起活来不挑不捡,只要甲方有需求,无论多远也会随叫随到,无论多苦多难也要想方设法抢上队伍。特别是在雨雪天气施工组织难度大的条件下,都能保质保量按时完成甲方交给的任务。这种任劳任怨的服务意识得到了甲方的肯定,从2001年到2009年,压裂一队的工作量每年都有增加,工作量一直处于饱满状态。

庞其民说,闯市场还需要过硬的本领。你能干的、别人都能干,你就可能被市场所淘汰;别人干不了的、你却得心应手,你就有了话语权和市场优先权,就能立足和生存。

2008年上半年,甲方组织两支压裂队对某口井进行六七次压裂作业,都没有成功,而庞其民带领的压裂队伍7月底上手后,从准备到现场施工,仅用两天就一次压裂成功,使这口井起死回生产出高产油流。甲方称赞他们“用四流的装备,干出了一流的活”。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也正是能够干成别人干不了的高难井,使志丹市场的甲方对庞其民带领的队伍刮目相看。在许多重点井的压裂施工方案讨论中,甲方都盛情邀请庞其民的压裂队伍参加;而一些利润高的重点井的作业,甲方也都优先考虑庞其民的压裂队伍实施。

8年来,庞其民现场指挥压裂施工700多口井,为服务的甲方单位出具压裂设计300多口井。足迹从靖边、横山、定边、延长、子长、子洲、铜川、安塞、志丹、富县、洛川一直到驻守的甘泉,几乎跑遍了陕北的每个地区,使市场份额不断扩大。2006年创历史新高,年压井231口,2007年 再创新高,年压井241口。仅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庞其民带着22人的压裂队就施工650口井。

品牌拓宽市场路

有人说,一个企业可以靠公关或者低价优势打开一个市场,但要巩固市场、扩大市场并健康发展,还得靠品牌。井下长庆市场今年的市场发展,就印证了这个道理。

按说,对于庞其民来说,要树立一流的品牌,是难以想象的事情。项目部的装备相对众多竞争对手没有优势,但他却认为,生产工具固然重要,但比工具更加重要的是人,是劳动者的创造力和坚韧不拔的毅力。

针对装备上的劣势,庞其民积极从技术和服务上想办法。对于甲方的技术难点和瓶颈问题,他根据多年的施工经验,想方设法为甲方提供一流的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在施工方面,他每到一个新的地方施工,都要对气候、地形地貌、人文环境、应急救援资源和邻井等进行详细考察,坚持认真进行施工分析、风险识别和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施工和安全生产措施,严防事故发生,确保施工质量;针对甲方上产需求急的实际,及时强化生产组织、优化作业流程,抢前抓早,切实提高生产时效。

经过多年努力,庞其民带领的队伍树立了“技术高超、服务一流”的良好口碑。这种良好的品牌形象,又使项目部在竞争加剧的情况下,站稳了老市场,拓展了新市场。特别是在志丹市场,他们凭借解决急难险重问题的能力,牢牢站稳了市场“头把交椅”。

可以说,在攻城掠地的市场攻坚战中,品牌具有开路先锋和市场“杀手锏”的作用;但是,品牌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获得市场认可的背后,庞其民也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

由于环江油区,井深一般在2800米左右,属超低渗油田,地层比较致密,施工压力高,压裂工作压力一般在30MPa左右。这对现有铁马千型压裂车来说,可谓是极大的挑战。为使设备和人员尽快适应新市场的需要,庞其民及时与甲方沟通,召开内部会议,找出存在的问题,从抽调精良装备、筹建第二套压裂机组等七个方面进行了整改,坚持做到每口井到现场进行指挥、协调、指导。经过30多口单层大砂量井、双封选压井、三封多层选压井、多级加砂井、微地震实验井、酸化压裂井等实验,保证了施工质量,达到了甲方的满意。截至9月初,他们不仅保证了甲方的施工急需,更压出了多口高产井。

技术是一面旗帜,能够把它举起的就是队伍过硬的作风。庞其民就是凭借这种过硬的作风,撑起了一流技术的大旗,亮出了市场的品牌。而有了品牌的声势助阵,在大西北黄土地上鏖战的“铁人子弟兵”无往而不胜。

铸就利剑向高端

如果说矢志丹心、打造品牌是庞其民在大西北制胜市场的法宝,那么,特色服务、高新技术就是他亮剑高端的“利器”。

由于工作出色,2004年,庞其民被调到甘肃环县项目部,全面负责井下作业公司长庆项目部环县地区的压裂和试油工作,这期间,他积极开拓长庆油田环江市场,加强与地方和长庆油田各采油厂的合作与沟通,搞好特色服务,做好每项施工。

位于陕甘宁交界的环县,被称为是“最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大自然雕塑的川、塬、沟、壑、坡、洼、峁,令能工巧匠望而兴叹。这里不仅十分缺水,而且水质显弱酸性,矿化度又高,最初配制压裂液后,基液粘度达不到要求,还很容易损坏,造成极大浪费,水质问题是困扰甲方和压裂队的一大难题。庞其民积极想办法与甲方一起,通过做试验,研究配方,逐渐掌握一套行之有效的适应环江水质的压裂液配方和配液工艺方法,提高了压裂液的携沙能力,极大提高了油井加砂砂比,对该地区有效开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11年,庞其民又把目光投向了试油压裂技术的新领域,尤其在水平井的试油试气以及压裂方面,先后参加了乌审旗地区气井的水平井大型压裂施工,中石化镇泾区块水平井的压裂施工,并组织实施了长庆油田采油七厂环县区块,采油二厂,采油九厂,以及超低渗第一、第四项目部的水平井试油压裂施工,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对水平井的多段投球压裂,多段油套混注水力喷砂压裂,以及油套混注多段多族水力喷砂压裂,及井下工具有了较深刻认识,掌握了更多的新工艺新方法。

在对超低渗油藏镇321-762井运用多糖压裂液压裂中,庞其民有效运用科研项目“水平井多段连续施工技术”,使用研发制作的投球器投球及喷砂射孔加砂漏斗,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确保了施工质量。2012年10月13日,经过21小时连续施工,顺利完成了创指标井中石化ND45T63井17段压裂,刷新了长庆及沿线油、气水平井段数新纪录。

“锦绣河山美如画,祖国建设跨骏马,我当个石油工人多荣耀,头戴铝盔走天涯……”这首上世纪60年代就红遍祖国大江南北的石油歌曲,曾激励一代代石油人前赴后继,投身祖国石油工业建设,用“天不怕、地不怕”的壮志豪情,谱写出一曲曲撼天地、泣鬼神的感人乐章。正是秉承这一梦想,庞其民带领这支钢铁队伍在“西部大庆”建设征程上续写着新的辉煌。

上一篇:价值观、环保意识与消费者绿色购买行为关系研... 下一篇:人民币贬值的长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