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宁区湖山村西貌头地区地质构造及地质发展史简介

时间:2022-07-20 01:54:45

江宁区湖山村西貌头地区地质构造及地质发展史简介

江宁区湖山村西貌头地区位于南京城东约28公里,自南京有公共汽车直通汤山镇、湖山等地,交通便利。

本区位于宁镇褶皱束的南带,地形上由三列山组成,走向北东东。北列山海拔高度120至170米,包括排山、棒槌山;中列山山势较高,一般标高为160至250米,主要包括黄龙山、团山、纱帽山、土山、陡山,狼山等山头。

宁镇地区的地层单元属扬子层区下扬子地层区分区宁镇地层小区。

本区地质图如下:

1 褶皱

1)西貌头向斜

南翼岩层较陡,地层倾角达70-80度,局部直立或倒转;北翼岩层较缓,地层倾角25-35度。褶皱横剖面不对称,轴面向南倾斜。

2)孔山背斜

背斜紧靠西貌头向斜北侧,与之平行展布,组成中列山之北坡,但孔山主峰却通过背斜轴部。褶皱轴在西端向西倾伏,轴部由五通组顶部及石炭二叠系地层组成;在东端褶皱东倾伏,轴部由五通组上部地层组成;中部孔山处褶皱轴明显昂起,轴部由五通底部含砾石英砂岩组成。背斜南翼地层倾角缓,北翼较陡,达80-90度,横坡面不对称,轴面向南倾斜。

在背斜核部两翼地层倾角较之远离核部逐渐变缓,尤以陡倾角的北翼最为明显,自山头洼向南沿菜式公路从北翼向背斜核部观察测量,褶皱在表面挤压得紧闭而强烈。

2 断裂构造

在中列山的范围内发育有纵向断层与横向断层。前者主要为逆冲断层,常发生在褶皱的陡翼,沿着软弱岩层带发生,造成地层的缺失,岩层的破碎,地层产状德紊乱,变陡甚至于倒转。横向(斜向)断层带造成地层沿走向的不连续性质,岩层近断层处破碎,地层走向发生拖拽弯曲,地形上常造成横向的山垭口或沟谷,沿断层带有泉水或出露。沿着某些断层带岩层被硅质交代或被赤铁矿质充填,即形成硅化及赤铁矿代。

现选择重要断层介绍如下:

1)F1断层:西貌头南坡逆断层,水平延伸约5km,从大石碑到陈家边,断层面向南东倾斜,倾角65-70度,南盘(上盘)仰冲,为逆冲断层。

证据:地层缺失,西貌头南侧五通砂岩、页岩与黄龙船山灰岩碰头,为断层接触关系;断层两侧岩石破碎,为压碎岩、断层角砾岩,灰岩中发育密集的剪切节理,产状变陡;断层内石炭系地层为构造透镜体,产状紊乱;局部岩层赤铁矿化现象严重。

2)F2断层:陡西大沟横断层,延伸2-3km,断层通过西貌头西侧垭口,走向西北,断层两侧地层不连续,同时东侧的陡山向斜向西也被断层错断,证明断层具有平移性质,方向是左行。但是断层东侧在250-280米标高处出露的是石炭系二叠系的灰岩,断层西侧同一标高处出露的是五通组地层,证明断层还具有东侧下掉,西侧上升的性质,从断层通过的沟谷中追索观察,并用三点定面原理,求出断层面向北东倾斜,倾角很陡,故本断层具有平行―正断层的性质。

3)F3断层:孔山北坡走向逆断层,在孔山北坡采石公路东头,在五通组的中上部有一纵向断层,断层附近石英砂岩地层破碎,劈理发育,断层北侧地层产状突然倒转。证明断层性质仍然是南盘逆冲于北坡之上。该断层向东在陡山北坡的五通组内也表现清楚,石英砂岩成为压碎岩,局部变为角砾岩,在陡山东北坡脊上于五通组内也有破碎现象,附近有火成岩体贯,也应系该断层影响。向西在火石峰山脊东端的探槽中五通组内也有岩层的挤压破碎现象存在,也是该断层通过的迹象。

3 地壳运动与地质发展简史

南京湖山地区作为下扬子区的一部分,位于下扬子断裂坳陷带东段。据区位研究资料,自前寒武纪末至奥陶纪,本区处于温暖的浅海环境,地壳活动以轻度抬升,沉降为特点,生物丰富,形成有上千米厚的碳酸盐岩沉积。

露头地质特征表明,湖山地区在志留纪早中期仍处于海洋环境,以浅海、滨海环境为特点,构造活动较弱;生物丰富,以三叶虫、腕足动物、腹足动物和双壳动物为主;持续的沉积作用形成了大于300m厚的陆源碎屑沉积,构成了高家边组、坟头组和茅山组。

志留纪晚期,受加里东运动的影响,地壳抬升,海水退却,本区成为陆地,遭受剥蚀,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泥盆纪早期及中期。自泥盆纪晚期至石炭纪初,在准平原化的条件下,区内堆积了厚近200m的陆相―海相碎屑沉积,初期的沉积中还混有早先茅山组以及更老地层的剥蚀物质,这些沉积物组成上泥盆统―下石炭统底部的五通群。加里东运动构成了本区志

志留系碎屑物构成象山群。这种情况一直延续至古近纪。自新近系以来,在河流作用下区内广泛堆积了细粒剥蚀碎屑,构成新近系的沉积岩。印支运动及其后的长期风化、剥蚀、夷平、河流作用和沉积、堆积作用,塑造了如今所见的湖山地区的地貌状况。

4 结论

湖山地区的地质发展历史是内力和外力作用的历史,是地壳垂向和水平运动的构造运动史,是海相和陆相沉积史,也是江苏地区乃至我国下扬子地区地质发展历史的一个缩影。

上一篇: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 让教师做到幸福执教 下一篇:Seminar教学模式在体育专业本科教学实践中的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