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步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时间:2022-07-20 01:32:12

进步文艺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中指出:“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转化为人民的自觉追求。积极探索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的有效途径,主动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既尊重差异、包容多样,又有力抵制各种错误和腐朽思想的影响。”精神文化产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和道德情操。我们要积极探索文艺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发展规律,组织生产更多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文艺作品,让人们在美的享受中受到鼓舞、得到启迪。

不可否认,文艺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的发展是不相同的。

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无产阶级的文艺只有同封建主义的文艺、资产阶级的文艺进行激烈的斗争,才能生存和发展。列宁在《党的组织和党的出版物》中就深刻地比较了无产阶级的文艺与资产阶级的文艺,要求用真正自由的、公开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去对抗伪装自由的、事实上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列宁指出:“在以金钱势力为基础的社会中,在广大劳动者一贫如洗而一小撮富人过着寄生生活的社会中,不可能有实际的和真正的‘自由’。”在这个基础上,列宁深刻地指出了资产阶级的文艺的实质,认为“生活在社会中却要离开社会而自由,这是不可能的。资产阶级的作家、画家和女演员的自由,不过是他们依赖钱袋、依赖收买和依赖豢养的一种假面具(或一种伪装)罢了。”列宁在严格地区分伪装自由的写作与真正自由的写作、公开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与伪装自由的、事实上同资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的基础上,认为真正自由的写作不是为饱食终日的贵妇人服务,不是为百无聊赖、胖得发愁的“一万个上层分子”服务,而是为千千万万劳动人民服务。因此,这种真正自由的、公开同无产阶级相联系的写作,不但是进步的,也是纯粹的。

而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社会主义的文艺就不是单一的,而是进步文艺与落后文艺、健康文艺与腐朽文艺同时并存。这种社会主义的文艺在发展过程中既会出现堕落文艺,也会出现异质文艺。因此,在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既是百花齐放的文艺,又是多样化的文艺。这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艺既包容多样,也尊重差异。

不过,文艺在血雨腥风的革命战争年代和如火如荼的和平建设时期的发展这种不同绝不像有人所认为的那样,即当前中国,“人们变得日益务实以后,一个社会日益把注意力集中在经济建设、经济活动上而不是集中在政治动荡、政治变革和寻找新的救国救民的意识形态上的时候,对文学的热度会降温。”这是一种将文艺逐出意识形态领域的论调。这种论调认为,从总体来说,和平时期我们的文艺工作更侧重于满足于人民的精神需要,而不是侧重于把大家都鼓动起来去跟谁斗。“一般地讲文艺有三个作用:认识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审美的作用。在和平时期,它审美的作用、娱乐的作用就比平常突出,过去叫做歌舞升平。如果我们追求的是安定团结,就要创造一个歌舞升平的局面,就不能把歌舞里面搞得火药味十足,好像不知道还要跟谁斗一场。”这种片面强调文艺的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的论调极大地助长了当前文艺在娱乐上的畸形发展,瓦解了文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这种地位和作用。马克思恩格斯在论人类的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分工时指出,分工也以精神劳动和物质劳动的分工的形式出现在统治阶级中间,“因为在这个阶级内部,一部分人是作为该阶级的思想家而出现的(他们是这一阶级的积极的、有概括能力的思想家,他们把编造这一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当作谋生的主要泉源),而另一些人对于这些思想和幻想则采取比较消极的态度,他们准备接受这些幻想和思想,因为在实际中他们是该阶级的积极成员,他们很少有时间来编造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不但统治阶级需要这种关于自身的思想和幻想的编造,其他阶级也需要。而文艺也积极参与了阶级关于自身的幻想和思想的编造。否定文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这种地位和作用,无疑是对文艺的贬低。当前,我们提出了切实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这个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目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相互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有机统一的整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道德基础。而文艺作品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载体。这就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表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而不是片面地强调发展文艺的审美作用和娱乐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种既包容多样也尊重差异的文艺在发展过程中必然出现进步与落后的分别,甚至还会出现异己的文艺。因此,这种多样化的文艺如果放任自流,各行其是,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发展就会迷失前进方向。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这种变化,邓小平提出了进步文艺工作者这个崭新的概念。邓小平在《在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四次代表大会上的祝词》中指出:“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就在于他们同人民之间的血肉联系。忘记、忽略或是割断这种联系,艺术生命就会枯竭。”邓小平不但指出了社会主义文艺工作者在社会主义文艺发展过程中存在进步与落后的分别,而且正确地规定了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可以说,这是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深刻认识。在《在中国文联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中进一步地提出了进步文艺这个概念。这种进步文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前进方向。当前,进步文艺就是那些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优秀文艺作品。

对这种进步文艺进行了科学的界定。首先,确定了进步文艺的内容和性质。指出:“一切进步文艺,都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一切进步文艺工作者的艺术生命,都存在于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之中。人民创造历史的活动,是文艺创作的丰厚土壤和源头活水。一切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艺术作品,从本质上说,都必须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领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须在人民的伟大中获得艺术的伟大。历史和现实一再表明,真情热爱人民、真正了解人民、真诚理解人民,才能创作出深受人民欢迎、对人民有深刻影响的优秀作品。”而“关注人民命运,赞颂人民奋斗,激励人民前进,是我国进步文艺的优秀传统,必须始终坚持和大力发扬。”其次,确定了进步文艺的功能和作用。指出:“进步文艺,刻写着一个民族的希望,昭示着一个国家的未来,深深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精神和一个时代的风尚。”最后,确定了进步文艺的判断标准。而我们判断一定社会形态的艺术的进步,则主要看它同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的程度。马克思恩格斯高度肯定那些把握整个历史运动的艺术。因为巴尔扎克在创作中认识到了整个历史运动,“他在《人间喜剧》里给我们提供了一部法国‘社会’,特别是巴黎‘上流社会’的卓越的现实主义历史,他用编年史的方式几乎逐年地把上升的资产阶级在1816―1848年这一时期对贵族社会日甚一日的冲击描写出来,这一贵族是在1815年以后又重整旗鼓的,并尽力重新恢复旧日法国生活方式的标准。”所以,巴尔扎克得到了恩格斯的高度肯定。恩格斯在《致玛・哈克纳斯》中认为巴尔扎克是比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一切左拉都要伟大得多的现实主义大师。艺术不仅要把握整个历史运动,而且要在把握整个历史运动的基础上积极肯定未来的真正的人。别林斯基在《给果戈理的一份信》中指出:“在这社会中,新生的力量沸腾着,要冲出来,但被沉重的压迫紧压着,找不到出路,结果只引起了阴郁、苦闷、冷淡。只有在文学里面,不顾鞑靼式的审查制度,还显示出生命和进步的运动。这便是为什么作家的称号在我们这儿受人尊敬,为什么即使是辁才小慧的人,在我们这儿也很容易获得文学上的成功的原故。诗人的头衔,文学家的称号,在我们这儿早已使灿烂的肩章和多彩的制服黯然失色了。这便是为什么特别在我们这儿,每一个拥有所谓自由倾向的人,纵然才能如何贫弱,都受到普遍的注意,为什么诚意或非诚意地献身于正教、专制政治、国粹主义的伟大才能,声名迅速地在衰落的原故。”1846年12月,果戈理出版了反动的《与友人书信选集》。在这本书中,果戈理一方面否定了他以前所写的一系列优秀作品,认为那些作品毫无用处;另一方面极力宣扬基督教的顺从与虔敬,拥护农奴制和专制制度,歌颂沙皇和教会。别林斯基在《给果戈理的一封信》中愤怒地指出:“一位伟大的作家,曾经藉优美绝伦,无限真诚的作品,如此强有力地促进俄国的自觉,使她能够像在镜子里一样地看到自己,――这位作家,现在却出版了这样的一本书,凭着基督和教会之名,教导野蛮的地主榨取农民更多的血汗,更厉害地辱骂他们……这难道不会叫我愤怒吗?”别林斯基认为不管怎么样,果戈理的《与友人书信选集》绝不会成功,不久就将被人忘却。而一些与一定社会发展形式结合在一起的艺术一般比较容易取得成功,那些与社会组织的骨胳的物质基础的一般发展不成比例的艺术往往很难获得肯定。因此,指出:“只有与时代同步伐,踏准时代前进的鼓点,回应时代风云的激荡,领会时代精神的本质,文艺才能具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产生巨大的感召力。” 可见,所提出的这种进步文艺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而充分体现。因此,这种进步文艺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前进方向,而且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样化的文艺具有引领和整合作用。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不仅是百花齐放的文艺,而且是多样化的文艺。但是,这种多样化的文艺的发展绝不能放任自流,各美其美。否则,我们就不仅不能对多样化的文艺进行有效的是非判断和价值高下判断,而且不能确保集中而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进步文艺占主导地位。正如马克思恩格斯所指出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支配着物质生产资料的阶级,同时也支配着精神生产的资料,因此,那些没有精神生产资料的人的思想,一般地是受统治阶级支配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不过是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在观念上的表现,不过是以思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关系;因而,这就是那些使某一个阶级成为统治阶级的各种关系的表现,因而这也就是这个阶级的统治的思想。此外,构成统治阶级的各个个人也都具有意识,因而他们也思维;既然他们正是作为一个阶级而进行统治,并且决定着某一历史时代的整个面貌,不言而喻,他们在这个时代的一切领域中也会这样做,就是说,他们还作为思维着的人,作为思想的生产者而进行统治,他们调节着自己时代的思想的生产和分配;而这就意味着他们的思想是一个时代的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因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多样化的文艺绝不是放任自流各行其是的发展,而是在进步文艺的引领下发展的。在充分认识和科学把握中国当代艺术的发展规律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艺术发展观。这种科学的艺术发展观既要弘扬主旋律和发展多样化,也要强调进步文艺对多样化文艺的引领。而只有认真贯彻落实这种科学的艺术发展观,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真正繁荣和发展。只有认真贯彻落实这种科学的艺术发展观,才能真正避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表面繁荣而实质倒退的现象的出现。在认识和把握中国当代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坚决反对中国当前文艺界两种妨碍贯彻落实科学的艺术发展观的偏向。一种偏向迷信庸俗进化论的思想,认为新的都是好的,进步的,而旧的都是不好的,落后的。还有一种偏向则深受这种多元论思想的消极影响,认为在文化领域(宗教、哲学、伦理、艺术)并不存在所谓的“进步”,那里都是差异的关系,不是“先进”与“落后”的关系。显然,这种偏向也是有偏颇的。这种片面的艺术发展观不但难以阻挡西方“当代艺术”在世界上的消极影响,而且必然容忍和承认一些对西方“当代艺术”的拙劣模仿的中国一些“当代先锋艺术”。这倒值得我们注意和研究的。

上一篇:高原天籁――《藏谜》的感动 下一篇:在中国现代文学馆柏杨研究中心成立暨“典藏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