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战略像一服中药方

时间:2022-07-20 12:38:08

“一带一路”战略像一服中药方

“一带一路”这一平台像一服中药方,发展情况不一的沿线国家就像成分复杂的各类中药,相互之间达到一个相互促进的发展平衡。“一带一路”建设的效果也如同服中药,一开始用药的时候不见得马上会见到效果,但积累到一定程度,效果会不断显现。

“一带一路”是共同商量,共同

建设,共享成果的平台

“一带一路”是中国在全球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国家经济合作日益增强的大背景之下,首次成功倡议的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平台。在新型的国际区域合作平台上,中国的经济发展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互有需求。中国现在最大的需求就是转方式、调结构,调整失衡的经济结构。当前,中国的经济失衡主要表现在制造业的比重过高,而服务业的比重太低。对于“一带一路”很多经济体而言,情况正好相反,属于制造业严重发展不足。 “一带一路”的很多经济体缺乏能源、缺乏基础设施、缺乏工业化的进程,人口多,有的甚至没有摆脱贫困。

中国在基建和能源供给、工业化的发展方面都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大量的优势产能,可以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工业化和脱贫的发展需求对接和结合,实现共赢,走向共同发展。因此,“一带一路”不仅是中国一家的发展需要,也是“一带一路”其他国家发展的客观需要。如果中国和“一带一路”国家能够朝着这个方向去合作,未来中国的经济会变得更加平衡、更加可持续。“一带一路”的这些经济体,整个“一带一路”的区域平台也会变得更加均衡、更加可持续,从而纠正全球经济失衡,推动全球的可持续发展。

现在,有将近10个国家都已经开始从战略规划的层面上来积极谋划,也有很多国家积极行动起来,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和中国进行对接,从不同的产业领域和中国合作。我们也和有关国家商量相关的时间表、路线图,为将来的长期合作奠定基础。

“一带一路”具有四个开放

包容的特征

第一个开放包容,“一带一路”的合作理念是开放包容的。我们的合作理念是“和平发展和互利共赢”,围绕这样的理念,推进“一带一路”合作是共商、共建和共享。

第二个开放包容,“一带一路”在合作的空间上是开放包容的。现在的“一带一路”空间范围是以亚欧大陆作为核心,延伸到非洲、延伸到大洋洲,这样巨大的一个区域合作平台,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国家能够有机会参与。在这个平台上,我们不需要谈判,也不需要设置高门槛,只要这些国家有合作意愿,我们都欢迎他们参加到这个平台上来。

第三个开放包容,合作领域是开放包容的。 “一带一路”要实施“五通”,从政策沟通到设施联通,到货物的畅通、资金的融通和民心的相通,这样“五通”广泛的领域也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一个国际区域合作的机制,或者说国际合作的平台。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同时在“一带一路”上的很多经济体,有的国家说在现在的阶段可能只能做“三通”,那就先推“三通”,有的国家说可以做“五通”,那可以做“五通”,这样可以有多样的选择,适合他们的国情,非常适合“一带一路”不同国家的发展需要。

第四个开放包容,合作方式也是开放包容的。我们既有机制性的合作方式,比如在愿景和行动当中提到一系列的机制,包括上海合作组织、清迈倡议、中国东盟自贸区、亚投行丝路基金,未来会有RCEP,还会有其他的机制。但是在合作的过程当中,也需要非机制性的合作。在我们和有的国家没有任何合作机制的情况之下,可以通过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领域的具体合作,来推进我们的合作。从这个角度来讲,打一个比方,“一带一路”平台比较像一副中药方,中药方的特点就是成份比较复杂,相互之间是平衡的,而且是可以互相促进。自由贸易协定更像是一副西药方,因为成份非常清晰,一旦用药见效会很快,会有贸易创造、投资创造,缺点是如果不用药就见不到效果,而且还必须经过谈判。“一带一路”建设有一个更高的境界是不排斥自由贸易协定,我们可以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把两者结合起来,这样效果会更好。其实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现在已经有了比如中国东盟自贸区、中国和巴基斯坦自贸区,也有现在正在谈判中日韩自贸区,GCC海外六国的自贸区,中国东盟自贸区要升版,RCEP的自贸区也会加速推进,未来和以色列、斯里兰卡这些有意向的国家,包括欧亚经济同盟,现在都在商谈以后未来会推进自贸区的建设。此外,现在还有小自贸区的建设,自贸园区,包括上海自贸区,广东自贸区是“1+3”的格局,未来会形成“1+3+N”的格局,会有更多的自贸园区会形成网络。自由贸易协定的大网络,再加上自由贸易园区的网络,它会互相促进,来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的水平,沟通推进未来“一带一路”建设走向繁荣。

“一带一路”也是一个复杂的

系统工程

这个系统工程是有层次的。现在“一带一路”面临最大的问题是投资环境有待改善,基础设施严重不足。但是在“一带一路”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需求都是万亿级美元的,规模非常大。为了改善基础设施,为了让民营资本愿意到“一带一路”国家去进行贸易和投资,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改善基建,并且促进互联互通。要做到这一点,就必然需要有亚投行,有丝路基金,也要和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进行合作,我们也欢迎发达国家的开发性金融机构能够参与到“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来。

如果我们能够把基建和民心相通改善,就意味着未来在“一带一路”的平台上,私人资本所带来的区域内的贸易和投资会不断增加。时间积累长了以后,会形成“一带一路”上新的全球供应链,新的区域生产网络,就会增强整个区域在全球的竞争力。未来当生产网络和新的供应链建成之后,这些国家之间必然就会产生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制度性安排的需求,就会朝着共同繁荣的目标迈进。民营资本也包括国有企业在这样的建设过程当中都有机会找到巨大的发展商机,也都能发挥它们相应的作用。

“一带一路”的建设

机遇和挑战共存

现在根据估算,“一带一路”沿线的总人口大约占到全球的63%,经济总量占到全球的不到30%,货物和贸易的出口占全球不到四分之一。APEC人口占全球的比重是40%左右,比“一带一路”的人口少得多,但是APEC这个平台上的贸易总量和经济总量都是“一带一路”平台的一倍以上。这说明“一带一路”的平台和APEC的平台中间有一个巨大的发展落差,这个落差虽然从一方面看可能不是好事,但是从中长期来看,却蕴藏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发展潜力。

从中长期看,“一带一路”对中国、沿线国家而言,对全球增长而言,都是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的一个平台。但是在“一带一路”平台上,很多国家现在的发展水平很低,有数据显示,“一带一路”的平台上低收入的国家,即人均收入GDP在1045美元以下的国家,人口占到将近7%。中等偏下及低收入的国家,人均GDP在1000-4100美元之间,人口占一半以上。也就是说,这些国家由于经济发展水平低,在区域合作的过程当中面临着挑战和困难比较大,更何况有十几个经济体连WTO的成员都不是,还有一些经济体处在贫困或冲突和战争当中。这些国家市场秩序比较差,市场机制也比较弱,发展风险比较高。面对这样的风险,在“一带一路”建设的过程当中,无论是中方的企业也好,还是“一带一路”国家的企业也好,在进行推进贸易和投资的过程当中,都需要运用各种政策工具和市场工具,及时去识别在市场上可能遇到的风险。项目推进过程当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同时要用各种有效的工具积极应对这些风险,逐步推进“五通”的建设。

“一带一路”的建设是国内区域

经济一体化和国际区域经济

合作并存和互动的新型平台

在这个平台上,国内所有的省份、所有的城市,都要积极去对接“一带一路”的愿景和行动,对接“一带一路”的中长期的发展战略。在这个过程当中,每个省、每个城市都要去寻求自己的定位,发挥自己的作用。同时这个合作平台对发达经济体也是开放的,比如美欧日在“一带一路”的很多国家做了很多国际援助项目,开展了大量的投资项目,他们积极建设性的作用是欢迎的。尤其是这些发达国家在“一带一路”的很多经济体,在长期的开发与合作过程中形成了很多宝贵的经验,中国在这个平台上愿意与和他们合作,互相取得经验,为“一带一路”的建设提供更多的发展模式,最终来实现共同繁荣。

(作者单位:国家发展改革委外经所。本文是作者在国新办举行“一带一路”倡议与共同发展有关情况吹风会上的发言,有删节)

上一篇:“一带一路”建设的“五忌五要” 下一篇: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探索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