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龄”劳动者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对策思考

时间:2022-07-19 11:12:55

“超龄”劳动者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对策思考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超龄劳动者选择再就业。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是工伤认定的前提条件。由于部分超龄劳动者与务工单位的劳动关系性质界定不明,致使劳动者出现工伤事故以后,难以被认定而不能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不利于劳资关系和谐。目前,在各地的司法实践中,该类人员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也一直存在争议,亟待厘清并加以解决。

二、关于“超龄”劳动者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法理解读

(一)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自动终止

按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关于企业职工“法定退休年龄”涵义的复函》(劳社厅函〔2001〕125号)规定:“国家法定的企业职工退休年龄”,即“男年满60周岁,女工人年满50周岁,女干部年满55周岁”。但从我国的基本国情看,目前存在大量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仍继续工作的“退而不休”的现象。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1条:“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的,劳动合同终止”,为此,一种观点认为,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后为用人单位所进行的劳动活动,就变更为民事法律规范调整范畴。

(二)劳动者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劳动合同并非自动终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劳动者开始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劳动合同终止。”即劳动者领取基本养老金时,劳动合同法律效力随之消灭;反之,劳动合同法律效力依然存在。换句话说,如果劳动者达到了法定退休年龄但并没有依法享受基本养老保险待遇的,除国家有其他规定外,其劳动合同并不终止。可见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并非成为终止劳动合同的充分条件。

(三)“超龄”劳动者工伤适用于《工伤保险条例》

我们知道,《劳动法》只有禁止使用童工的规定,对超过法定退休年龄仍然从事劳动的人员,法律未作禁止性规定。法律规定赋予用人单位在劳动者已达法定退休年龄时享有对劳动关系的终止权,但不意味着劳动关系在劳动者已达退休年龄时就自动终止。《工伤保险条例》第2条第2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业的职工和个体工商户的雇工,均有依照本条例的规定享受工伤保险待遇的权利。”第61条第1款规定:“本条例所称职工,是指与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包括事实劳动关系)的各种用工形式、各种用工期限的劳动者。”可见,只要劳动者与用人单位间存在劳动关系,就适用《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作为超龄人员的劳动者并未被排除在《工伤保险条例》的调整范围之外。

三、关于“超龄”劳动者法律保护的对策思考

目前,一些地方把超龄劳动者不作为工伤认定和工伤保险待遇享受主体的做法,与《劳动法》立法精神不符,也有悖于《工伤保险条例》。从现实情况看,一方面,已满50周岁但仍未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女性逐年增多。以重庆为例,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推进,女性征地农转非人员正在逐年增多。而重庆市又规定女性征地农转非人员的退休年龄为50周岁,但她们大多为了改善家庭生活,不得不继续劳动工作,而未享受退休待遇,将她们排除在工伤保险主体之外,显然不妥,也会给聘用单位规避法律、侵犯合法权益留下空间;另一方面,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缴费不足15年未能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人员数量庞大,很多人因未享受养老待遇没有生活来源而选择继续留在工作岗位上,有些单位为其参加了工伤保险,但仍无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他们既没有养老保险的保障,也享受不到工伤保险待遇,显然不合情理,也有失公平正义,不利于和谐劳动关系构建。综上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要完善现行《工商保险条例》。建议在《工伤保险条例》中明确:“已达法定退休年龄但未能享受养老待遇,仍在岗工作的劳动者,适用《工伤保险条例》”,切实维护弱势劳动群体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二是要明确规定超龄劳动者就业权。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超龄劳动者这一特殊群体相应再就业权利,禁止以超龄为由歧视这一群体的再就业,并且对薪资等应取得的合法收入与养老金是否可以同时领取等方面做详细规定。

三是要提高离退休法定年龄的上限。允许超龄劳动者在自身健康、自愿且工作需要的情况下,适当推延一些科技含量高、高智能型人才群体的离退休年龄,以利于劳动者对于就业前的岗前投资和就业后的继续教育投资,有利于社会经济的进步,也利于社会整体素质的提高。

参考文献

[1] 文鹏,朱小旭.“超龄”农民工意外死亡所引发的几个法律问题[R].中国平安网,2013-09-24.

[2] 邓新龙.超龄劳动关系的法律保护探析[J].法制与经济,2013(2).

作者简介:张爱萍(1980- ),女,山西孝义人,经济学硕士,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金融与保险教学与研究。

上一篇:赣州市幼儿园英语教育现状调查与实践探索 下一篇:公共危机管理中政府应对网络媒体介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