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文化变迁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时间:2022-07-19 10:54:33

农村文化变迁现状及其改进建议

【摘要】农村文化建设是我国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和可靠保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农村文化发生了许多变迁。本文从物质生活,社会关系,文化习俗,社会心态入手,对农村的文化变迁现状加以分析与探究,挖掘文化变迁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针对性建议。

【关键词】文化变迁 物质生活 社会关系 文化习俗 社会心态

一、农村文化变迁主要特征

(一)物质生活变迁

物质生活文化的变迁速度较快,生产和生活用具的变迁分为五个主要方面:农业生产工具,做饭工具,家用电器,交通工具与住房情况。访谈对象均为45岁以上村民,通过比较发现:农业生产用具1990到1995年间主要为传统的人力畜力,而2010至2013年主要为大小型机械;1990到1995年柴火、煤炭是主要方式,而2010到2013年煤气、电磁炉则成为主要方式;家用电器上由1990到1995年的收音机、缝纫机、电视转变到2010到2013年的冰箱、电话、洗衣机微波炉,少数家庭有电脑;1990到1995年人们以步行和自行车农用车为主,到了2010到2013年则为小汽车和摩托/电动车;住房情况上,因为调研的村庄地形和气候因素决定了主要为砖瓦平房并无过多变化。

(二)社会关系变迁

作为非物质文化的社会关系变化速度较慢,存在滞后变迁特点。首先,迁移情况随时间呈现上升化趋势,影响因素包括政策因素和经济因素。由于近年来该地重工业较为发达,本地矿产资源使用量逐年攀增,导致环境质量有所下降。在访谈中,村内居民表示目前根据上级指示,村中居民将逐步搬迁至本地或外地,火连寨村在未来将成为工业园区的一部分。同时一些村民通过开店经营和务工等收入增加,追求更高水平生活因此搬迁。通过对村长的访谈发现,本村从2009年至2013年间,总户数变动较少,迁出户数越来越多。此外,家庭外部的社会和人际关系呈现出冷淡化的特点,亲戚邻里的亲密程度不如从前,人们之间的联系越来越少,亲戚之间走动减少,邻里之间也不如以前来往频繁。

(三)文化习俗变迁

火连寨村是一个多民族村庄,其中回族大多居住在回民营子聚集地,其余较为分散。随着经济水平变化,在习俗的传承上,回族具有较好的延续性,在节日庆祝和生活习惯方面并无过多变化。其他民族的传统习俗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例如,春节期间,很多家庭的年夜饭变得更为丰盛,食物种类丰富;秧歌队在正月内的“串门”活动减少;春节压岁钱数量增多;清明扫墓祭祀活动变得更为环保。

(四)社会心态变迁

社会心态变迁分为家庭观、消费观、荣辱观、伦理观、职业观等的变化考查,总体而言是变化发展与历久弥新并存的特点。首先在家庭观念上,家中对于孩子的培养的教育变得更为重视,尊老爱幼观念更为深入;民众支出的恩格尔系数减少,食品支出的比重下降,村民们在文化支出略有增多;女性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但传统的重男轻女观念仍然存在;民众更趋向于经济利益较多的工作,更多的人变为个体业主或者是外出和本地务工。

二、农村文化变迁过程中的主要问题与原因

有关研究表明,文化在变迁时其各个部分变迁速度不同,而其中物质文化部分变革较快,而非物质文化部分变革较慢。调研中的根据村庄文化变迁的四个方面,我们可以看出村庄的文化变迁存在如下问题。

(一)村庄集体文化活动少,村民的参与度不高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走访的居民问卷中针对集体活动一项“看戏(文艺演出)”和参与集体活动一项村民均选择量表中最低的一项,说明村中并没有能够集中人气的集体活动。此问题近20年来一直欠缺的,分析其中原因:其一,资金缺少。其二,场地受到限制。

其三,人员因素,高龄村民更趋向于选择在室内或自家庭院内进行相应的活动,中年青年年龄层忙于工作或者外出本村务工和农务,精力有限。

(二)家庭外部社会关系情感趋向冷漠

访谈发现老年人对于现今的社会人际关系报以略带悲观的态度。究其原因,社会经济的巨大变化使得人们更多在电子设备面前会停留更长的时间,同时往往人们对于电脑和其他的一些手机等等移动设施报以更留意的态度。其次,也正是基于以上的经济基础,现今出现的诚信危机以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等等不良风气蔓延。然而通过访谈中我们发现,道德先锋模范仍然在发挥着带头作用,然而人们对于朴素的好人思想更为接受。

(三)村民的观念变化存在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消费观和社会观

对比现今的消费结构,我们能够发现如今食品类支出已经呈现下降态势,人们更多倾向于将钱储存起来,内需方面并没有积极调动起来。究其原因,首先是传统观念的强烈影响,人们的传统思想驱使。其次是包括逐利性增强,外出务工改变了人们的心态。人们对于自己辛苦得来的钱财不舍得轻易投入消费。另一方面我们发现,中年人在很大一部分支出上是投入到了子女的教育以及老人的赡养费用之中,这说明尊老爱幼观念仍然发挥着积极作用。社会观方面人们也是对于热心爱心诚信的信念变淡,除却社会的各种寒心事件,往往也是因为村民自身的经历影响观念。

三、农村文化变迁问题的解决思路

(1)国家应出台相应政策加以扶持。农村群众性文艺演出,包括资金和场地建设设备以及对于演出人员的补助,可将资金单独建立基金或者下放给地方政府结合实际收入情况进行发放。地方政府也可以根据不同村庄的经济收入分配情况,加大投入到文化方面的资金。另外,要加强对民间非物质文化的扶持,可将其编入事业单位或者改变成分为盈利性的企业等经营方式。

(2)乡镇一级的文化宣传部门加大工作力度。乡镇一级基层政府应该加强对于文化的宣传以及组织,积极对民众进行价值观和世界观的积极引导,扭转不良之风,增强村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

(3)提升村民个人素质。村民自身也需要加强文化素养,增强自身的文化认同感和文化传承的使命感。充分利用农村书屋,经常为民众多提供一些知识讲座,鼓励民众对一些科普知识进行了解。

(4)采取合理的方式,继承和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政府可以出资补贴传统文化传承人,申请对物质或者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同时也可以大力发展服务业旅游业,让更多的人能够了解这些传统习俗和文化,让精华继续流传。

上一篇:A flyover connecting higher vocational coll... 下一篇: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评价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