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矫正制度对家庭暴力规制的合理性

时间:2022-07-19 10:17:42

社区矫正制度对家庭暴力规制的合理性

摘 要: 在人类社会的基本单位――家庭之中广泛存在的家庭暴力行为,不仅是对公民民事权利的侵犯,也有可能指向犯罪行为。也同时会对家庭关系产生不利影响,传统的法律之中,公权力介入家庭暴力案件所采用的方式一般以传统自由刑和经济处罚为主,效果不明显,甚至造成一些衍生问题。而社区矫正制度作为我国刑事法与行政法都在尝试建立的新型惩罚教育制度,对于规制家庭暴力问题有着天然的合理性,本文基于这样的视角,对于其中所涉及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家庭暴力、社区矫正、刑罚适度

与人类取得灿烂文明的原因一样,人类的延续离不开社会性的联系。而在构成人类社会的过程中,家庭作为社会的最基本细胞构成了社会的基础,因此可以说,人类文明的进步是离不开家庭的文明与进步的。在最近30年以来,人们开始更多的关注了家庭暴力这样一个从远古就存在而一直少被人关注的严重社会问题。家庭暴力,作为一项法律规定的违法行为,所发生的行为和产生的后果都是法律救济的对象,也是提升法治文明的一项重要内容。社会的进步、要为家庭暴力行为承担巨大的代价,根据统计部门的数字,在中国的家庭之中,存在不同程度家庭暴力的家庭约占到了三成,而另一方面就是因为家庭暴力而分崩离析的家庭数以万计,家暴问题在人民法院和民政部门统计的离婚原因之中也达到了近一半的比例。1

长期的传统社会理念,中国人一般认为会把矛盾纠纷的解决求助于家长性质的公权力,使用公权力介入种类不同的家庭暴力问题,也是现阶段的一个主要特点。但是制度不是真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公权力也不是解决任何问题的万能良方。究其最主要原因,就是公权力的强制性作为一种刚性力量对于解决一般家庭的问题来说有时无法可依,而过重的处罚也不利于化解相应的家庭矛盾达到一种和谐稳定的纠纷解决状态。而怎样解决这样的问题,不仅需要公权力在这时需要保持存在,因为缺位的公权力在现阶段中国必将导致家庭暴力问题的恶化,也同时需要变换一种方式,一种更加柔性的方式,避免激化矛盾,进而解决问题。作为引入制度和法律移植的一个前进方向,社区矫正制度的引入,给化解问题提供了一个新机遇。

一、社区矫正制度分析

社区矫正制度是在西方出现的,在发达国家得到承认和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刑罚及处罚执行模式。这样的模式与传统刑罚或者处罚单纯从自由或者财产的角度进行强制性剥夺不同,社区矫正制度更多的时候呈现出一种复合的,基于权利的主动参与性质的处罚方式。

1、社区矫正的适用对象

社区矫正这样一种制度,作为执法方式的一种,必然不可能取代其他的处罚方式。

这一制度的出现,根本的原因是发现了原有处罚体系之中的漏洞和适用盲区,在这里,我们可以理解为,社区矫正适用的对象,是轻罪、轻危险性以及无罪但需要处罚的人。这里也就可以分清一个界限,即社区矫正绝对不是刑罚的替代品,任何对社会,人身有着严重危险性的犯罪,即使出现在家庭暴力案件中,也应当以刑罚的方式追究犯罪者的刑事责任。而另一层界限就是社区矫正制度是一种在法律评价之后的执行方式选择,也不能替代原有的行政处罚。比如告诫、罚款、没收财产等方式。社区矫正的发生,必须以判决和裁定这种实体和程序法上双重的判断之后才可以发生。

2、社区矫正的方式

社区矫正制度与其他处理方式不同,它同自由刑一样,作用的对象都是人身。而最大的区别,就是非监禁和执行地点从专门的监狱回到了社会之中。而与自由刑消除人身危险性和实际威胁为主的目标不同,社区矫正的方式主要是通过修正行为和心理状态已达到直接的效果。因此,从执行的方式来说,与传统监禁为主的刑罚不同,社区矫正必须是在原来居住的社区进行,而时间也相对较短。社区矫正的方式,主要以报到、走访以及监护加之一些社区劳动来进行。

社区矫正制度从设立之初,就是为了适应多变的社会情况以做出调整。灵活的执行方式也带给了社区矫正更多的适用空间和更多的制度选择。因此,社区矫正制度是适用有助于解决一些传统社会问题,为原有的刑罚和行政处罚弥补制度上的漏洞。

3、社区矫正的优势与弊端

正如法律本身的条文需要不断的变革一样,作为刑罚和处罚方式的制度也需要走向前进,社区矫正制度节约了司法成本,因为维持监狱的执行方式不仅对国家资源是一种巨大的消耗、更对社会和公民产生巨大负担。这样的考虑并非是从节约公权力成本而言的,而是作为适用轻罪的方式,社区矫正制度可以节约大量的监狱资源。而对于适用的嫌疑人来说,不进入监狱服刑,也意味着刑罚所付出的成本也随之降低。而作为一个整个的司法体系和社会结构来说,因为相关的犯罪行为所付出的成本也会降低。另一方面、执行的效果、治理的结构都更先进。对于危险性和主观恶性较低的嫌疑人来说,社区矫正是一种稳定的、理性的容易得到较好效果执行方式,因此,有助于更有效的将一些处在危险边界的嫌疑人迅速挽救。

但是一项制度是为了解决某一些问题而生的,如果认为能够有一种制度是解决所有问题的良方,只能认为是对政治法律演变缺乏常识的表现,社区矫正亦是如此,最根本的问题出在这一制度自消除危险上的弱化。这一点在一些有意进行暴力行为的轻罪犯上体现的尤为明显。西方一些长期施行社区矫正制度的国家也出现了由于社区矫正而未能及时限制有危险的嫌疑人,而最终导致了更加严重的损害结果发生的情况出现。因此,社区矫正制度也绝非是万能的,因此适用这样的制度也必须进行严格的审查和监督。

二、家庭暴力问题的处置

1、家庭暴力问题的表现:

理解家庭暴力的问题的关键,在于将什么样的行为作为家庭暴力行为,而更有学者认为,家庭暴力也不一定必须通过实际的行为产生。比如精神层面的冷暴力概念也融入其中、如果我们要治理某些问题,就必须要对这一问题的基本分类和概念做一个清晰的了解。

首当其冲就是一般意义的物理上的殴打攻击行为。殴打攻击行为,也是暴力行为的最明显的体现方式,也同时是最容易引发犯罪的一种方式。这里要注意的问题是,殴打行为不仅仅是我们一般理解的男性殴打女性,也同时存在着广泛的成年人殴打儿童,成点人殴打老人,老人殴打儿童等等方式。此类行为有明确的伤害判定标准,公权力在介入时也多以这种行为出现为主,主要执法目的是制止侵害。

其次是语言的暴力方式。辱骂方式的存在,可能无法从统计数字上体现,因为在中国社会它的存在是超乎人们估计的。而在相对文明的家庭结构之中,语言侮辱的方式,也极容易引发较严重的冲突和后果。而这种语言暴力方式如果长期存在于一个家庭环境之中,这种方式也容易传递到下一代,而这也是暴力的传递。

最后,必须要警惕一个严重的问题,即精神性冷暴力的存在。作为家庭、尤其是现代家庭的结合,情感的需求作为人的一种基本需求成为了现代家庭的一种重要因素,而冷暴力方式就是针对这样的要素进行伤害。冷暴力的存在比传统的家庭暴力不同,其存在不易发现,而对于家庭成员的伤害也不易察觉,而治理上的取证也比较困难。但是作为对人精神施予的一种暴力行为,冷暴力常常会对人的心理和生理造成严重的长期的侵害。因此必须要引起重视。

2、家庭暴力问题的原因

我国作为传统农业社会为主导的社会,其社会结构从2000多年前就形成了家庭结构和角色的不平等。到了近现代社会,由于社会观念的变化,经济分配模式的变化,造成了我国在社会转型期间,也同样面临着严重的家庭结构转型。因此,造成家暴问题的动因也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

第一、传统原因。我国的传统的观念,由于农业社会的长期影响,男性家长的地位始终非常高,制度和观念也都对老人和成年人更为倚重。表征为父权和家长的权威可以对于家庭成员以及附属于家庭利益的其他人员产生绝对的控制。2 这样的权力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中还得到了法律的承认,现在,虽然法律当中并没有这样的规则,但是道德观念之中也有着家长权威的规则,因此 ,这样的规则容易成为暴力行为的心理动因。

第二、经济原因、现代生产结构重塑了传统的家庭分配模式。家庭的经济收入来自于劳动者的收入,而与农业社会不同,现代家庭的生产方式是多样的,因此,经济地位往往决定了家庭之中的位置。经济上的不平等也与其他民事纠纷一样,在家庭内部产生利益上的争夺和矛盾进而引发问题。

第三、偶发原因、这是家庭暴力最主要的构成要素,因为家庭生活是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和生活过程,因此,偶发事件是非常容易出现的。另外,比如酗酒、吸毒、精神不稳定、情感纠纷等等方式产生的暴力事件,也非常容易出现在不具备前述两个原因的家庭之中。

3、家庭暴力问题处置的困境

使用公权力对家暴问题进行治理。面临着一个相对尴尬的境地,就是在公权力范围下,家庭作为典型的私域,即使没有法律的明文规定,公权力的进入也是很困难的。公权力对于私域的进入,有时不单纯是一个法律的问题,会涉及到道德伦理、个人情感等等方面严重的影响。容易造成比较大的执法阻力。

另外,公权力进入到私域的效果并不是特别好。在这一点上,已经在我国的司法实践之中得到了证实,比如在我国南方发生过一个家庭暴力案件,妻子长期受到丈夫的殴打和威胁,之前向当地派出所报案后,丈夫认错之后,派出所进行了调解,但是由于文化水平和法制意识等等问题,妻子并没有向警方反应之前丈夫持刀伤害她的问题(未造成损害)。之后的一个月之后,妻子被丈夫杀害,在遗物之中找到了反映问题的信件。但是由于之前的调查不明确最终造成了这样的悲剧。

承担这样职责的,主要是作为警察行政机关的公安机关和司法审判机关的人民法院。公安机关主要是由于作为法治一线的机关,与日常的群众生活贴合最紧密,一旦出现任何问题就立刻想到找警察不仅是一种习惯,更多地时候是一种而法院作为对权利义务关系作出终极评价的机关,也成为家庭暴力诉讼的最终处断机关。

三、制度引入所带来的问题解决

作为西方法治之中的重要内容、非监禁执行方式的引入,是社会治理模式创新的一种表现。而这一制度尤其适合弥合因家庭暴力而产生的家庭问题。内部出现的问题,在社区内部消化解决而不通过高级国家强力的规制实现。如果在消除危险性的情况下,目的还是可以将家庭原有的结构进行修复,因此,在这种处置的目的就是弥合为主,惩罚为辅。

一、不可或缺的必要强制性

社区矫正制度,其实从根本上来说,依然是一个需要在司法评价之后产生的惩罚和矫正制度。该制度依然是严肃的法律体系之中的一环,也同时需要强制力保障。社区矫正制度之所以可以来治理家庭暴力问题,有一个重要的优势就是强制性。虽然是在社区之中,家庭之中,但是对于人身的强制是比较明显的。这样也能够对施行不法行为的相对人进行明显的限制。

比如报到制度,虽然每一天都到社区内的地点进行报到,报到的时间也非常短,很多人认为这样的制度是无法限制暴力行为人的人身危险性的。但是实际的情况并非如此,比如家庭暴力问题,每天的报到都有专门的人员进行统计,而实际的交谈和问题之中,都可以对执行人进行了解,而社区矫正制度作为一种辅的制度,一旦出现问题或者认为继续执行社区矫正制度不再有效,则有可能引发其他的司法程序,通过其他的执行方式进行强制。

另外,执行社区矫正制度是一种软强制,这样的强制虽然在人身上,物理上没有明显的显示。但是在心理上的作用有很强的控制性,比如对一个冲动施行家庭暴力的嫌疑人来说,每一天的报到,都是一次心理上的反省和对行为后果的反思。因此,这样的制度作用在人的心理上。有可能会对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这样的治理效果是其他的强制性制度无法达到的。

二、谦抑性考量――法律理念的基本要求

“只有在必须使用时,才能够将这种行为看做犯罪“。3 法律的适用,要找到针对性的人、事以及法律结果。选择制度的原因、也并不是制度本身的优势或劣势决定的,而是原有制度、比如我们今天探讨的传统处罚制度出现需要补充的领域,新制度的出现就是一种必然。

我国的治安和刑事处罚制度,基本上以自由刑和财产性处罚为主,比如治安处罚最常用的是警告和行政拘留。到了刑事处罚阶段,基本还是以简单的人身强制为主。这样的执行方式不仅暴力性很强,其实从程序和手续上来说,限制自由的法律一般都是高位阶的实体法律,也同时需要繁杂和严谨的程序来辅助执行。因此,每一次适用这类处罚方式,都会是一次复杂的工作,对于我国本已非常紧张的公共行政资源和司法资源来说。是一种很大的负担。

另外。家庭暴力问题程度与原因不同,如果采用强制处罚“一刀切”的办法,则容易造成枉法裁判。如果简单的横加干涉,不尽尤为公权力借位私权以保障权利的初衷,也同时容易造成错位和漏判。比如本来恩爱的夫妻,仅仅是因为一时争吵,失手误伤,双方从心里和行为都对损害结果没有任何指向。如果通过调节或者反省类的矫正活动。就可以达到很好的效果。如果此时强行按照暴力行为的方式追究治安责任或者刑事责任。不尽对于施行行为的人来说是一种过重的处理,对于受害人来说,也是一次二次伤害。而家庭的结果也就更加不可弥合。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伤害。则需要使用相关有益的制度进行辅助。

结语:

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发生的问题、在发生犯罪之前,归根结底是一种私域内的行为,但由于暴力行为有可能侵犯公民的人身权,健康权、自由权等,甚至有可能损害生命权。而保障这些权利在民主法治的理念之中是公法的领域,因此就出现了公法的力量进入私域,调整家庭暴力这一私法意义上的问题。

社区矫正制度,作为灵活的,柔性的,有助于有针对性的解决不同问题的一种刑罚制度,对于使用家庭暴力触犯法律或犯罪的人来说,有着极强的适应性。它能够将家庭暴力的问题区分对待,而将在社区发生的问题就在社区解决,也同样有助于维护家庭伦理这样一个构成社会关系的基础关系。对于罪轻者采用较为柔性的方式,以劝导和反省,教育和感化为主,在不影响人身安全的情况下,采用一种能够烈度较低的方式,也避免了因服刑而导致的家庭关系的二次伤害。引入这一制度的意义,在于将法治引入、划定属于公权力和私域之间的缓冲制度,以建设一个法治、文明的社会。■

注释:

1. 蔡堇.透视家庭暴力. 第1版.经济日报出版社.2001.

2. 邓伟志 徐榕.家庭社会学.陆学艺. 第1版.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第6-18页。

3. 边沁 道德立法原理导论 122页

作者简介:

韩政霖(1988-),女,回族,河北邯郸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2012级研究生,宪法与行政法学专业。研究方向:宪法学与行政法学。

上一篇:国外汽车回收状况与我国汽车回收现状的比较 下一篇:浅谈高职院校教学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