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错以及不断试错

时间:2022-07-19 08:38:17

《纽约客》的何伟说中国人可能会对很多东西都逆来顺受,但饭菜不在其列。“我认为,那正是他们长期以来既有一流美食,又有政治灾难的原因之一。”我觉得他说得颇为俏皮,不过这不是今天我想说的重点。我只想续貂地说一句,饭菜耐受力其实也是有差异的。据我目力所测,人民最为坚强。今后如果失业,我一定削尖脑袋,挤入这里的餐饮业。因为在此地营生,一辈子都不会有什么职业危机感的。

在展开论述之前,让我描述一个童年场景先。我小时候喂过鸡,喂鸡是一个儿童所能做的少数有成就感的事情。你都不用将米撒下去,只消手一扬,方圆两百米的鸡都会闻风而动。在鸡们的小脑袋里,你是一家之主还是黄口小儿都不重要,只要你手里有吃的,它们就过来参见陛下。特别乖。眼下,我看到的各大餐馆就有我当年的风范。手攥一把米,看云卷云舒,鸡头攒动,过得很是写意,根本不用顾及那些像蝗虫一样结伴而来且饥饿难耐的就餐人士的感受。

作为蝗虫之一,看到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总是有点如鲠在喉的。当我早先还富有正义感的时候,尤其如此。我曾经发誓,永远不踏入马兰拉面半步。也曾指着一家川菜馆,对人说这家风格是做给叫花子吃的。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在一家老北京餐馆,请一个亲戚吃饭。时间仓促,来不及打探,我看它古色古香,又是鸟笼又是古装片道具,还白墙黑瓦竹影婆娑宾客满门的,就踏步进去了。保险起见,我点了香辣鸡翅。心想这可是蒙着眼睛昧着良心都能做好的一道菜啊。十分钟后,我们就有幸吃到了此生最难吃的鸡翅。最后10多个鸡翅留在了桌面上,悉数完璧归赵。这有点像弱势食客的一次行为艺术,寓意化自贾岛的诗句:“谁有不平事,今日把示君。”走出店门,我深深地回望了一眼它,看装修风格,也是投了点钱的,为什么要跟火车站卖德州扒鸡似的,一副看透生死,卖一单绝交一个朋友的做派啊?

我感到不能理解,并归咎于北方吃食的粗糙和遇店不淑。后来当我眼界变得开阔,经历更多的时候,我开始明白,这根本不是什么南方北方问题。举个例子,前几天我在万达广场的草本工坊,点的就是港式点心,四人吃了四百多块,出门时,他们返了我一张50的券。我在余生如果使用了它,只有一种可能:我彻底走投无路了。

也就是说,难吃是大概率事件。在一个就餐人数过剩的背景里,有一条简单的真理,我们需要明白。它的要义只有五个字:你不吃拉倒。听上去有点难受么?那看来你也得管理一下你的期望值了。所谓管理,简单来说,即是调低。如何调到最佳状态呢,我也为你准备了答案:试错以及不断试错。我想,一个人成熟的标志,就是不再吃到一盆难吃的菜就唧唧歪歪,叫苦不迭,而是微皱眉头,然后掏出小本,将此店打上一把小叉吧。当然,如果你是更有担当的人,你可以在微博上成立一个类似北京傻逼餐馆点评及预警的小组。这应该也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情。

富大人

《第一财经周刊》编辑,吐槽一线工作者。联系方式:

上一篇:基于民间金融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分析 下一篇:一个城市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