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之所至,金石为开"

时间:2022-07-19 07:14:32

摘 要:情感对智力的培养和能力的提高都有重要的作用,挖掘情感教育资源,把情感渗透到教学中既是教学活动的重要任务,也是优化教学方式,打造学生喜欢的高效课堂的一种重要手段。本文通过两位不同类型教师教学效果的比较,然后通过对高三学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最后从情景设置、问题设计、课堂导入、合作学习、包容教育、赏识教育六个方面来加强和利用情感教育。

关键词:数学教育 情感教育 学生发展

一、问题的提出

由于领导的重视,我继续带高三,在一次与学生不经意的聊天中,学生说听我的课很轻松,我能一呼百应,学生能在自愿、愉悦、主动的心态下追求知识,所以我班的数学成绩进步比较快。听了学生对我上课的评价,我有点喜出望外,但同时也在反思,这个班上一任教师是我校的一位资深数学教师(本文简称甲)呀![1]

二、教学调查研究

针对上述情况,为了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我们将它作为课题进行了分析研究:

①初步调查

②照镜子

我们将上述调查结果归纳成文,及时反馈给另一位老师,进行对照:

甲:我以为对高考的考点,重难点一清二楚,也认为已向学生讲解明白了,可学生就是接受不了,心里经常很烦恼,指责埋怨就多,表面上学生很怕且很服从,但潜伏着隔阂,有的甚至发展到情绪对抗,自己年纪较大,未能掌握现代多媒体技术,复习方式单一,使课堂内外的教学过程变得苦涩乏味,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以后要改正。

乙:甲老师平时给了我很多的帮助,使我很快适应高三教学工作,很多对高考的考点,重难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使用都得到甲的指点。我还算年轻,年龄和个性与学生间既是师长,又是朋友甚至于“保护神”,学生都很听我的话,我布置的作业学生都会优先完成。但我以后还要不断探索,多向甲和其它老师学习,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不断地得到提高。

③洗洗澡

为了尽快适应新课程改革,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我们从四个方面设计了以下专项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普遍喜欢“严师”还须加上“慈爱”和“通达”,流露出渴望与老师对等进行思想交流的意向。个别学生写道:“刻苦读书是学生应该做到的,但希望老师也能理解我们的苦衷,不要过分苛求指责,使我们老是在重压下喘气,我们十分渴望得到老师的重视,并提供更为具体的帮助和指导,不管是知识上、方法上还是思想上。”[2]

三、几点共识

结合调查结果,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①情景设置

教学过程中设置适当的生活,生产情景,不仅能帮助学生理解数学中的抽象概念,还能体现知识的教育价值和人文价值。

譬如我在讲《函数模型》时,汶川大地震发生才几天,于是我找来相关资料,运用多媒体播放人们在废墟上争分夺秒、奋力抢救生命的视频。面对一幕幕催人泪下的场景,我首先建议全体同学起立为死难同胞默哀三分钟。短短三分钟,激发了师生与灾区人民血浓与水的情感,然后我用幻灯片出示一道这样的题目:

汶川大地震后,为了消除某堰塞湖可能造成的危险,救授指挥部商定,给该堰塞湖挖一个横截面为等腰梯形的简易引等腰梯形水槽进行引流,已知等腰梯形的下底与腰的长度都为a,且水槽的单位时间内的最大流量与横载面的面积为正比,比例系数k>0。

(1)试将水槽的最大流量表示成关于θ的函数f(θ);

(2)为确保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请你设计一个方案,使单位时间内水槽的流量最大(即当θ为多大时,单位时间内水槽的流量最大)。

刚才的情感基础,进一步唤起同学们了解函数模型知识的渴望。通过这节课,学生们不仅学到了函数模型的相关知识,也完成了一次心灵的净化,使知识教学和情感教育达到有机结合。

②问题设计

“教育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数学教育中,好的问题设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得到有机的结合和充分发挥,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获取新知识,排除学生心理压力,减轻学习负担,更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好的情境设计如同纽带,承旧启新,如同路标,引导着学生的思维方向。因此精心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环节。

譬如在“均值不等式”一节的教学中,我用了两个“问题情境”:① 有两个商场在节前进行商品降价酬宾销售活动,分别采用两种降价方案:甲商场是第一次打p 折销售,第二次打q 折销售;乙商场是两次都打(p + q)/2 折销售,请问:哪个商场的价格更优惠?② 今有一台天平两臂之长略有差异,其他均精确. 有人要用它称量物体的重量,只须将物体放在左、右两个托盘中各称一次,再将称量结果相加除以2 就是物体的真实重量。你认为这种做法对不对?如果不对的话,你能否找到一种用这台天平称量物体重量的正确方法?以上两个“问题情境”,一个是经济生活中的问题,一个是物理中的问题,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给学生创设了一个观察、联想、抽象、概括、数学化的过程。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下, 再注意给学生动手、动脑的空间和时间,就可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③导入设计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内容的呈现应采用不同的表达方式,以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新课伊始,教师如果把数学知识编成童话故事或寓言故事,通过自己语言的铺陈渲染、生动描绘,让学生随着幽默轻松或寓意深刻的故事情节产生喜怒哀乐的情感变化,并能以积极的精神状态投入到课堂教学当中,就能取得水到渠成的教学功效。

譬如在“等比数列的求和”一节的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这样一个故事―在古印度,有个名叫西萨的人,发明了国际象棋,当时的印度国王大为赞赏,对他说:我可以满足你的任何要求。西萨说:请给我棋盘的64个方格上,第一格放1粒小麦,第二格放2粒,第三格放4粒,往后每一格都是前一格的两倍,直至第64格。国王令宫廷数学家计算,结果出来后国王大吃一惊!为什么?提出问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西萨要的是多少粒小麦吗?然后引导学生写出麦粒总数。[3]

④合作学习

合作学习是新课程改革的一个亮点,是指“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职责分工的互动学习”它让学生运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学习、探究,在合作交往中激感,发展能力。

合作学习,需要确定在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学习目标,合理搭配合作小组成员,明确成员分工,让学生轮流担任组长、检查员、记录员等,真正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成为学习的主人。

譬如在学完“数列”后,我安排了《投资理财中的数学》的活动,我设计这样一个情景“同学们,党的富民政策,使人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现在大部分家庭都有余款,怎样使余款既能够保值又能够取得更多的收益呢?同学们能不能利用学过的知识来尝试实践一下,如何进行投资理财财?这节课我们来看看大家的《20万元5年期投资理财计划》。请同学们先自主思考,然后在小组里互相交流一下,每个小组拿出一份计划书,再推荐代表上台展示.”

这个有意义的、开放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立刻热闹起来。每位同学认真听取他人的计划,研究一下各组的设想与收益计算有无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通过小组合作,你们投资理财方面的意识和能力得到了提升。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与他人交往和合作,激发合作带来的情感和责任,为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奠定基础。

⑤包容教育

范仲淹曾说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是古人豁达胸襟的精神写照,其实质就是宽容善待别人。宽容是一种修养,是一种境界,是一种美德,是对学生的爱。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能以宽容之心善待学生,不仅可以维护学生的自尊心,而且表现出教师的宽怀,也必然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拥戴。宽容不仅是对学生的信任和激励,真诚和关爱,而且是对学生的潜移默化的引导。宽容是教育的一种重要教育方式,是教育的一种美丽。

同样,数学教育也必须包含包容教育,教师如果能给学生更多的关爱、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就会激起对老师的信赖和尊敬,从而在学习上形成愉快的心境和良好的情感。这种在教学中产生的师生情感共鸣,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动机,塑造健全的人格,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⑥赏识教育

赏识教育作为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是一种真正闪耀着“人本精神”的教学方法,能够在实践中切实有效地解决当前农村中学数学教学所面临的一些难题,对于提高中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数学成绩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经验表明:学生其实最怕的不是吃苦, 最怕的是丢面子。赏识是满足学生心理需求的教育。中学生正处于生理、心理变化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变化最大、最不稳定的时期。特别是在校寄宿的留守孩子,父母过多忙于生计,处理孩子的生活,很少关心孩子心理,更不必说更多的赏识了。因此,赏识教育在中学显得尤为重要。因此,我们要善于创造机会,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赏识自己, 寻找前进的驱动力。笔者认为少去批评学生做的不好,而是尽可能地肯定他们已取得的成绩,挖掘他们在学习中的“闪光点”,表扬其与以往相比有进步的地方( 哪怕是不起眼的一点小进步) 。通过抓“闪光点”,暗示他们都可以通过努力学习学好数学课,从而帮助其树立自信心,克服畏难情绪,培养出学习数学的乐趣与激情。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数学教育》2010年7-8,2011年7-8。

[2]、张建红。浅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J]。中国农村教育,2011(03)。

[3]、嵇宽庆。数学教学情感教育策略探讨[J]。新课程,2011(01)。

上一篇:浅议林学专业中植物学教学改革研究 下一篇:封隔器技术在井漏中应用的简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