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孜 用自己的方式前进

时间:2022-07-19 06:36:37

带着两部电影《等风来》、《怒放之青春再见》和一部电视剧《大漠苍狼》,刘孜再次高调出现在公众视野中。不见她的那几年,她并没有真的消失,而是去寻找别样的生活。

直到离开原来的生活,刘孜才发现,曾经所谓的“演员体验生活”,都是在片场体验,并不能算真正的体验生活。离开片场,离开浮光掠影的影视圈,刘孜才接触到实打实的现实生活,对她来说那些经历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更是她的养分。

采访和拍摄都在会所“官舍”里进行,这里的室内设计、装饰和布置都由刘孜亲自操刀。刘孜爱设计已经不是什么新闻,但亲临其境,看到又实用又有格调的室内设计,还是不得不感叹她的专业。

可是这里,已经是刘孜几年前的“老作品”了。在设计上,经历了生育、重拾表演的刘孜已经有了更为丰富的风格。而在工作之外,刘孜也因儿子摸索出了新的生活方式。

比如,设计一些和儿童相关的项目。

比如,用出国旅行来散养儿子。

她依旧是那个有着坚定自我的刘孜,性情中的棱角会磨平,但性格里热爱创作的天性,一直没有沉寂。

停下来,让自己强大

去年两部热片《等风来》和《怒放之青春再见》都有刘孜的身影,《等风来》里她化身一个犀利强势的女主编,而《怒放之青春再见》里她则扮演了一个智慧的都市女性。再加上前一阵热播的电视剧《大漠苍狼》,刘孜在荧屏和银幕上的形象比曾经更加成熟练达,也更坚定。除了年龄增长带来的沉淀,中间“缺席”的那几年让刘孜发生了巨大蜕变。

“2006年到2009年念了研究生,之后跑到意大利拿到了一个家居设计品牌的中国权,然后就一直做那个品牌的。演员的生活其实都是被安排好的,那时候很多事都不敢一个人面对。后来做了家具,我需要一个人去经历、面对和处理很多问题,这个时候就觉得自己越来越强大,懂了很多事。”

直到离开原来的生活,尝试另外的工作后,刘孜才发现,曾经所谓的“演员体验生活”,都是在片场体验,并不能算真正的体验生活。离开片场,离开浮光掠影的影视圈,刘孜才接触到实打实地现实生活,对她来说那些经历都是刻骨铭心地记忆,也是她的养分。

家具做了几年,刘孜几乎每天都在店里,顺便开始把设计家居这个爱好发展起来,甚至连怀孕期间她仍然在工作。后来有了儿子,纵是不舍,刘孜还是放掉了手上的家具。经过几年的积淀,曾经丢失的表演热情又重新燃了起来,她想再演戏。

恰巧,那个时候她又和失联多年的经纪人重新联系上了。当年《欢乐总动员》最火的时候,刘孜想要自由,不想再当主持人,于是和经纪人解了约。重新联系上后,经纪人对她说:“要不然你再出来演演,感觉你和以前不太一样了。”

刘孜说:“好,这么多年,我们都经历了很多,心态放好一点,一切顺其自然。”

于是,回到观众面前的刘孜变得不一样了。以前她遇到演不了的角色或戏,会努着劲地演。但现在,她会直接说:“我的心里没有感觉。”

“现在演戏我对自己的要求就是不要用力过猛,包括《等风来》和《大漠苍狼》,有很多场戏还是挺要劲的,但我不想让大家看出来我可劲在演,这是我后来觉悟到的一个很重要的事情,做演员是内心的表达,感受到多少就是多少。心里没有感觉时,我会直接说我好像对这场戏没有感觉。”

养孩子是一场修行

刘孜说自己以前棱角很分明,对事情会有点较真,显得并不那么随和。有的时候表面上说没意见,但还是会让对方从她的表情和状态看出来不对劲。在外面见到不公平、不合理的事,甚至是贴小广告的、乱收费的,她都要跟人家理论。

拍《大漠苍狼》,她遇上了同样对戏较真的黄志忠。黄志忠是出了名的爱创作,这次在拍摄期间更是让全体主创一起磕剧本。刘孜也喜欢充满热情的创作,碰到这样的同伴,整个拍戏过程格外过瘾。

但同样较真的人碰到一起,就容易针尖对麦芒。

“我跟黄志忠没因为戏起过任何争执,因为大家都是为戏好。而且有了孩子之后我越来越好说话了,哈哈。”

随后她说,带孩子就是一场修行。

原本棱角分明的她,遇到懵懂无知的儿子,也不得不把自己的脾气磨得越来越好,越来越有耐心。

“养孩子这件事由不得你,你要从小一点点教他规矩,比如为什么不能一边玩游戏一边吃饭,为什么要坐在自己的位子上。这些每天都要重复讲,人就变得极有耐心。通过这样每天的练习,我能感到身体、大脑和思想有很多明显的变化。”

很多父母在面对尚未懂事的孩子时,常常被弄得手足无措或者崩溃。刘孜当然也有这样的时刻,但她没有把问题归罪于儿子,而是反省起了自己。

“很多事情不是他的问题,是我没经验。比如他生病了,我非让他吃饭,他就是不吃,两天他都没吃饭我就疯了,就觉得这孩子怎么这样,又哭又闹不懂事,其实是他病了所以不吃饭,嘛让他吃呢,自己的动机就有问题。还有上幼儿园,其实小孩开始去幼儿园就是跟去屠宰场一样,持续了一个礼拜,我就觉得差不多就得了,不是特别能管理住自己的情绪。”

后来,刘孜找到了教育儿子的一种绝佳方式——旅行,出国旅行。她每年都要带儿子出两次国,每次都去不同的国家,在这样的经历中,孩子变得愈发懂事。而刘孜自己,也在一天天的修行中愈发强大。

“有孩子,就是上天给的一个很好的机会,让你变得更好。”

创作,要知道自己是谁

Q:当初为什么就决定少演戏,去做家居?

A:那会儿觉得演了这么多年,我就像一个流水线上的工人,离最初的表演梦想越走越远。有的人可以在实践和创作中突然醒悟,但我的方法不太一样,我就是想停下来,想让自己变得更自信、更好。

Q:那你是从小就喜欢家居设计吗?

A:我觉得女人可能对家,包括室内装饰、布置收拾屋子,是不是天生的就有情节。我现在回想起来是从小就喜欢,慢慢的因为做了家具,开始了解和接触这个圈子,自己也开始做一些设计产品,被一些业内的人士接受。

其实我自己一直觉得是玩,就是喜欢。前两天去看了一个张永和改造的四合院,看完就很激动,久久不能平静。在里面我看了很久,回来也翻白天拍的照片,看每一块瓦,砖,每一个造型的变化。别人可能就是觉得好看,我是能真的看进去。

Q:那你自己在做设计时,最看重的是什么?

A:我觉得设计和演员一样,都是内心的表达。比如官舍里的咖啡馆和瑜伽馆,设计这些的时候我还没有孩子,想做出都市里的一个轻松纯净的空间。做第二个咖啡馆时有了Nemo,设计中就会有一些复古的东西,层次更加丰富。心里有了,表达就自然而然了。做创作,一定是心里知道自己是谁。

不但散养,还要散到国外去

Q:你带着儿子Nemo已经去过很多国家了,第一次出去是他多大?

A:嗯,去过泰国、美国、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第一次是他七个月的时候,我在外面拍戏,他外公带他来探班,拍完我就自己带着他去内蒙,开了8个小时的车。

Q:他那么小你就带他出去,有没有想过遇到突发状况怎么办?不会担心吗?

A:我就觉得越散养越好养,我就是散养长大的,呵护是放在心里的。特别小的时候我们先带他去一些东南亚的国家,接触阳光、沙滩、大自然,他的运动量大,胃口也好,睡得也好。大人就放宽心吧,不用预设很多心理障碍,都能克服,卫生、生病、吵闹这些都是可以解决的,我带他出去这么多次,从来没有病过。

Q:那他也很喜欢你们带他出去玩吧?

A:很喜欢,有一次我们三个人一起在美国开车自驾游,自己在网上找攻略,在地图上找路线,从纽约到普林斯顿,还有费城、华盛顿,一路开过去,发现了很多有意思的地方。带他去了很多博物馆,还有儿童博物馆、航天博物馆。不开车的时候我们尽量坐公共交通工具,无论是观光巴士、地铁还是火车,他都特别喜欢。有时候在博物馆里吃的很简单,他都可以。

Q:那通过这么多次的旅行,你觉得孩子身上发生了哪些变化?

A:好奇心会变重,问题变多,很小就爱问为什么。在幼儿园里老师拿一张世界地图,他能特别准确地指出很多地方,都是他去过的。而且变得会照顾人,在外面经常会问我“妈妈你要喝什么”,性格也更开朗。

Q:那每次出发前你会做什么特别的准备吗?

A:确定好旅行的地点后,我先会跟他讲一些当地有意思的故事,比如去澳大利亚之前会讲澳大利亚在哪儿,给他讲袋鼠、飞去来器,他就很期待。

上一篇:设计让生活充满幽默 下一篇:李宗熹·一个剧作家的叛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