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时间:2022-07-19 05:13:54

探讨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的临床效果及应用价值

摘要:目的 探讨高血压性心脏病中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临床诊断效果与应用价值。方法 将近1年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分别进行心脏B超诊断与心电图诊断,对比分析两种诊断方法的检出率。结果 心脏B超检出率较高,两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

关键词: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心电图;应用效果;检出率

高血压性心脏病是患者长期血压处于升高状态或者患者长期体循环动脉压力增高,进而导致患者的左心室负荷明显增加,左心室由于代偿逐渐肥厚扩张,形成器质性心脏疾病。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有:心脏功能不全、左心衰、左心室肥厚扩大。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中,心电图能够反映患者的心脏从产生兴奋、兴奋传播到恢复正常的过程[1]。心脏B超能够有效的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反映患者室壁的厚度与心脏的大小[2]。本本研究做了相关探讨,具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4年6月~2015年9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30例作为研究对象,本组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标准,其中有女性患者11例,男性患者19例,患者的年龄在39~82岁,平均年龄为(56.84±3.61)岁,患者的病程在1~32年,平均病程为(25.67±3.07)年。本组30例患者中有合并脑血管疾病患者11例,合并冠心病患者8例,有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有:心律失常、稳定型心绞痛、典型性心绞痛、不稳定型心绞痛以及不典型性心绞痛[3]。所有患者对本次研究内容均了解,签订知情同意书。

1.2方法 首先对本组患者进行心脏B超诊断,然后进行心电图诊断,两种诊断方法的间隔时间在30 min内。

1.2.1心脏B超检查 患者取侧卧位,对患者心脏进行常规检查。由专业医师对超声诊断仪进行操作,探讨频率在2.0~3.0 MHz,对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功能、、室壁厚度以及心脏腔室进行检测。将心尖四腔心切面取样容积置于二尖瓣口,并对患者的舒张期血流频谱进行详细的记录,主要包含A、E峰的最大速度以及加、减速度时间[4]。

1.2.2心电图检查 由专业的心电图医师应用GE MAC-1200检测机对患者心脏活动情况进行检测,打印出心电图,并进行数据处理与分析。

1.3统计学分析 将数据应用SPSS 19.0统计软件中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比较,以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x±s)表示,若(P

2 结果

心脏B超诊断结果:左室肥厚患者9例,左室增大患者10例,左房增大更严重8例,主动脉扩张患者3例;心电图诊断结果:左室肥厚患者2例,左室增大患者3例,左房增大患者2例,主动脉扩张患者0例。在诊断结果方面,两种诊断方法存在明显差异(P

3 讨论

血压显著升高是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重要的临床表现之一,早期的高血压性心脏病血压升高不明显,患者不存在明显的自觉症状,部分患者会存在轻微的不适症状,例如心悸、头痛等。随着病情的不断发展,患者会逐渐出现脉搏洪大、左心室向心性肥厚、血压显著上升等症状。当发展到左心室扩大阶段时,心尖搏动会向左下角明显移动,同时出现抬举样的心尖搏动,心浊音界也开始向左下扩大。随着病情的进一步深入,患者的左心室会发生显著的扩大症状[5],主动脉出现粥样硬化病变,在患者的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出现舒张期的水波样杂音,并出现心房纤颤、早搏等现象。对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病程进行准确的分析,有助于对疾病的诊断与进行针对性治疗,能够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

左心室肥厚是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典型性症状,该阶段患者的心室腔正常,知识室壁发生增厚现象,高血压状态长期存在,导致患者的左心室符合压力明显增加,长期的高负荷导致患者出现心肌细胞肥大以及间质纤维增生。由于患者的心悸收缩功能仍然处于正常状态,因此患者左室腔表现正常,只有在心电图的S-T变化时才出现一定的增大[6]。如果应用心电图检查没有提示患者心肌受损、左室肥大等,表明高血压性心脏病已经发展至晚期。

心脏B超的检测机制在探头的超声波发射,从被检查人员的体表到达心脏各组织后形成不同强度的回声,通过仪器进行接受,并将其放大形成影像。在临床医学中B超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对于被检查人员来说,该检查方法不存在放射性、无痛、无任何损害,能够重复使用,因此得到广大医务工作人员与患者的认可。心脏B超检查能够对患者的脏器以及周围的气管影像清晰显示,具有强烈的实体感,结果接近解剖结构,在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但是心脏B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①穿透能力较差,与CT、X线等进行比较,不存在优势;②心脏B超应用声音发射机制,容易受到环境的干扰,可能会发生假反射现象,容易发生误诊。而心电图则是通过对心肌机械收缩前的心电活动向量进行记录,作为心脏疾病的常规检查手段,在心脏肥厚方面的检出率较低。

本研究结果充分表明,心脏B超在高血压性心脏病的临床诊断中具有更好的敏感性与特异性,临床应用价值明显。但是想要提高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临床诊断准确性,应结合心电图与心脏B超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冯小芳,袁润葵,黄雪梦,等.53例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分析[J].当代医学,2011,17(29):109-110.

[2]汤文亮.心脏B超与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医学信息,2013,(24):473-474.

[3]兰霁.老年高血压性心脏病患者的心脏B超表现及临床分析[J].医药前沿,2013,(27):194-194.

[4]李娟,陈新舂.基于50例基础上的高血压性心脏病心脏B超与心电图的对比观察[J].医学信息,2013,(24):207.

[5]覃艳笑.心脏B超和心电图在高血压性心脏病诊断中的应用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4,(3):54-55.

[6]KOHZO NAGATA ,TAKUYA HATTORI.Cardioprotective Mechanisms of Lifestyle Modifications and Pharmacotherapies on Cardiac Remodeling and Dysfunction in Hypertensive Heart Disease: An Overview[J].Nagoya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2013,73(3,4).

上一篇:喉癌患者术后呼吸道护理体会 下一篇:基于混沌理论的中国金融市场投资决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