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合作学习难以持续开展的问题研究

时间:2022-07-19 02:57:51

小学生合作学习难以持续开展的问题研究

摘 要 合作学习在提高教学质量、营造良好心理氛围以及增强创新意识与能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就实际情况来看,小学的合作学习往往陷入难以持续开展的“泥潭”,由于学生合作观念存在偏差,教师受制于个人能力,学校组织不够科学,致使合作学习收效甚微,流于形式。本文从合作博弈的视角深入剖析了小组成员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理性选择策略的行为及其原因,并从客观到主观、个人到组织的维度提出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 小学生 合作学习 持续开展 合作博弈

合作学习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完成共同任务、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一种互学习。《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明确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合作学习充分强调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这也正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着重强调的目标。在合作学习中,学生发现问题的意识得以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合作精神、批判精神及创新精神逐渐树立。

一、小学生合作学习难以持续开展的具体表现

小学生合作学习难以持续开展的根源在于小学生合作学习团队组成时常陷入“困境”,就目前学校开展合作学习活动的情况来看,半数以上(50.90%)的同学反映曾经有过合作学习,但是现在已不再组织。从这一变化来看,合作学习有由“热”转“冷”的趋势,其难以持续开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1.时空条件受限,合作活动难开展

合作时间被挤占的问题普遍存在。通过问卷调查,一半以上的学生将合作时间太短作为问题首选。课内的合作学习仅被当做公开课锦上添花的“噱头”,课外用来组织合作学习的活动课几乎全被主科教学活动挤占,临近考试时就更加严重。

合作场地和设备条件使用受限。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区(县城)学校出现“大班额”问题,“秧田式”排列难以开展合作学习。

另外,根据“义务教育标准化学校”建设基本标准对照,仍有大批学校在办学的硬件设施,如图书馆(室)、实验室、体育活动场地、综合实践活动室、劳技实践室等方面都并未达标,在实验室、图书馆(室)和配套的教学仪器设备上存在较大缺口。

2.学习任务机械重复,无须合作完成

目前合作学习活动多局限在课内的课前预习和课内讨论两大环节,主要是课内知识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看似组织了合作学习,实则均可独立完成,凑在一起反而更加低效。相反,理应是合作学习“阵地”的课外拓展和集体竞赛活动,所占比例却低至20%左右。而且,教师在访谈中也表明,自己从未给学生布置过需要在课外开展合作的任务。

3.学生合作观念局限,团队生成困难

就合作学习现状来看,局限狭隘的合作观念削减了学生参与合作学习的热情。通过对学生合作学习过程的观察和个别学生访谈得知,很多学生在合作中常常伴有不耐烦的情绪,特别是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他们把合作学习当作额外的负担,往往提不起兴趣。

4.教师合作能力有限,缺乏指导

合作学习对于学生而言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合作本身也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在学生缺乏合作经验的初始阶段,最需要教师的指导。通过实地观察,教师普遍指导随意。数据表明只有18.2%的教师会在合作学习时进行指导。缺乏教师指导,合作学习就很难得到有力的支持,合作学习活动就更加难以持续开展。

二、小学生合作学习难以持续开展的原因探析

所谓合作博弈,是指参与人之间能达成一个具有强制性协议的博弈,且满足“1+1>2”的收益。也就是说构成合作博弈需要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是“超可加性”,这是合作博弈的前提;第二则是“有效协议”,这是合作博弈的基本保障[3]。

1.合作的形成

在学习过程中只有出现“单干”解决不了的任务,且具有较大“超可加性”时,学生们才会选择合作,团队才有构建的必要。课内课外教学活动的选择和设计直接影响合作的形成。目前,学校开展的合作学习都围绕课堂知识进行,单向的“教”与“学”并不需要合作完成。合作本身无法形成“超可加性”,相比“单干”效率更低,学生自然没有参与合作的兴趣。

2.收益的分配

在合作博弈中,“有效协议”是能使合作学习持续开展的关键性条件。在不失一般性的前提下,我们以2人博弈为例,探究小学生合作学习中收益的情况(见表1)。

假设有两名学生A、B,根据异质分组的原则,学生A为学优生,学生B为学困生。两生均有“合作”和“不合作”两个策略,A独自完成任务计4分,B独自完成任务计6分,当A、B合作时各计一半分,按目前对小组整体奖励的实际情况,将收益统一计作5分。基于学生A和学生B的实际情况,对于学生B来讲,不论学生A选择什么策略,学生B都倾向于选择“不合作”策略,给定学生B总是选择“不合作”,学生A的最优选择只能是“合作”,“学生B不合作,学生A合作”是本博弈存在的唯一的纳什均衡,这也就造成“多劳者不多得,少劳不少得”的得益分配不公平的问题。

合作学习正是因为缺少能够合理分配得益的“有效协议”才会导致“搭便车”的行为屡屡发生。没有可靠的“有效协议”作保障,谁声称“合作”实质“单干”,谁就能获得更多的利益。经调查有52.7%的同学在合作学习中倾向于“搭便车”行为,他们惯于选择以“倾听小组长和个别成绩好的同学讨论”的方式参与合作学习,长此以往,合作团队也就渐渐瓦解,大家又重新回到单干状态。

3.对收益的认知

在合作学习中,对获益的认知也应该被关注。对于学生而言,合作的收益不等同于得到多少物质的奖励、金钱的盈亏,主要指的是知识的积累、能力的训练、精神奖励的获得等非货币性收益。对于无形的潜在的收益,学生往往存在不恰当的认知,直接影响合作团队中策略的选择,导致合作学习无法持续开展。

三、推动合作学习持续开展的对策及建议

基于合作博弈形成的条件分析,只有满足“超可加性”和“有效协议”两个基本条件,学生才会主动参与到合作学习中来。为促进合作学习活动的持续开展,我们需要在以下方面做出努力。

1.从时空上为合作团队生成提供必要条件

要为合作学习合理安排活动时间,保障合作学习在课内课外有时有序进行。严禁教师私自挤占合作学习的专用时间,用以追赶进度或临考复习的教学。教师必须能够遵循“专时专用”的原则,保障合作学习的时间。

面对日趋严重的“大班额”问题,要大力推行标准班教学,切实控制城镇义务教育学校规模和班额,控制入学人数,并加大办学条件改善的力度,教室里的课桌椅、黑板应根据学生数量合理设置,保障学生一人一桌一椅,每个学校都按照标准化建设,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功能教室,并配备相应的科学、体育、音乐、美术器材,保障不同类型的合作学习有相应的活动场地。另外,图书室的图书要数量且种类齐全,并向学生开放,以方便学生为合作学习的开展查阅相关资料。

2.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学习活动

从博弈论研究的角度,增大“蛋糕”应是博弈的第一步,合作学习的“超可加性”对学校班级组织开展的活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课内,各学科教师可根据学科特点,利用合作学习的形式突破教学难点。拿数学学科举例,教师可将多种演算方法的探索设计为合作学习内容,鼓励学生打破陈规。以此类推,语文的不同表达形式、英语的小组对话表演、科学的创新小制作等内容均可以开展合作学习活动。

在课外,学校需要不断搭建合作学习的平台,如双语情景剧表演、主题板报评比、艺体团体项目竞赛、主题辩论活动、科技小发明、课外课题研究等供学生选择。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小学生在指导下可初步检索信息,课题调研成为可能。一位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团队就《蓝鲸》进行了课题研究,借助图书馆及网络资源,最终形成了满满两页纸的课题调研报告。

3.更新学生的合作观念

就更新合作观念来说,学校和教师需要进行新理念的宣传。(1)重新定义合作收益。帮助学生明白在合作学习中,“小组的学习不是‘一帮一’,而是互为资源”。对知识的学习可划分为“听明白”、“想明白”、“讲明白”三个层次,鼓励不同基础的学生完成不同层次的学习,鼓励学生实现最高层次目标的学习。然而,要实现从“听明白”到“讲明白”的飞跃,既需要“单干”知识的学习,更需要合作分享的舞台。在小组成员合作检查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明白“错误是镜子,是路标,帮人改错等于帮自己防错”。(2)正确面对良性竞争。教师应帮助学生正确面对良性竞争,引导学生明白“竞争获胜,不在于超越别人,重要的实现超越自己;集体是水,个体是船,水涨船高,在落后的群体中难以出类拔萃;小组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合作能力和健全人格的训练场”等道理。

充分利用黑板报、橱窗、公示栏、条幅等形式对合作学习加以宣传,并适时组织开展“合作学习月”系列活动,将合作学习与校本课程开发结合起来,在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的同时,推动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

4.提高教师的合作素养及指导能力

很多教师本身缺乏合作意识,自身没有合作经验,对学生合作学习的指导无从下手。针对这样的问题,首先,应提高教师本身的合作素养,鼓励其积极参加科研活动,锻炼合作能力。

其次,应适当培训教师具体的指导技巧。教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指导学生合作学习:(1)如何思考。训练学生将思考方法从解决问题中抽离出来的能力,形成“这个问题要怎样想?为什么要这样想?还有别的思路吗?最简捷的思路是什么?”的思维模式。(2)如何分享。小到一个问题,大到一个课题,都要传授学生分享的方法。就课内知识而言,在组内先由组长示范讲,再由组员试着讲;先讲思路,再讲做法;先讲常规方法,再讲新异方法。对分享过程中的语气、语音语调进行指导,做到文明礼貌、谦虚温和。(3)如何评价。引导学生学会自省,正确客观评价自己。鼓励每位学生以自己的过去为“标尺”,追踪自身的进步,而不是和其他同学盲目攀比。教师在指导的同时,也要客观地记录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表现,变守旧的“诊断式”评价为“欣赏式”评价,基于被评价对象以往的基础,发现学生的优势与潜力。

5.科学组织合作学习的各个环节

科学分组是合作学习顺利进行的前提。在保障异质分组的前提下,充分考虑学生的选择偏好。将前后桌机械搭配变为从中对折的分组方法(第一名和对折后的第一名结对),固定分组,灵活调配。

有效评价是检验合作学习的标尺。为保证评价标准的合理可行,由校方草拟评价标准,吸纳全校师生意见之后形成定稿。本着小组优先、兼顾个人的原则,利用自评和他评的形式,由学(辅助学习)和值日组长(监督表现)对合作学习进行每日、每周、每月、每学期不同周期的动态评估,轮流值日,责任到人,建立档案,定期公布。

奖惩制度是对合作学习的有效反馈。奖惩制度不仅要有对小组的奖励,如班级优秀学习小组、进步学习小组、校级优秀学习小组、校级优秀班级等,更要配合针对个人的奖励,如合作标兵、进步之星、三好(五好)生等个人荣誉称号,全面促进以个人进步带动小组合作,形成良性的组际、班际、校际乃至市际、省际小组的合作与竞争。另外,除了颁发奖状、喜报等奖励形式外,学校还应给予优秀代表展示自己的平台,树立合作学习榜样。

参考文献

[1] 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

[2] 宾默尔.博弈论教程[M].谢识予,等,译.上海:格致出版社,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

[3] 肖条军.博弈论及其应用[M].上海:三联书店,2004.

[4] 杨翠蓉.教师专业发展:专长的视野[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

[5] 孟清英.小组捆绑式评价初探[J].语文教学通讯,2012(11).

[6] 斯莱文.合作学习的研究国际展望[J].王坦,译.山东教育科研,1994(1).

[7] 严清华,吴广灼.博弈论视角的制度观[J].当代财经,2007(10).

[8] 张新平,李国伟.欣赏型探究及其对中小学教学改革的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4(3).

[9] 曹红霞.美国中小学课堂合作学习的组织与实施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作者:张海含(1989-),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万文涛(1963-),男,江西庐山人,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

上一篇:同年级班背影下的学料工作坊教研协作模式 下一篇:乡村小学游戏教育开展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