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评:以民族之名,关照LED中国“芯”

时间:2022-07-19 09:48:09

热评:以民族之名,关照LED中国“芯”

“一个人要仰望多少次,才能看见蓝天;一个人要有多少耳朵,才能听见人们的哭泣。”在这里,我们引以为证,是想说明我们的来意。虽然现实,我们没有哭泣,但对于产业来讲,谁也无法保证自己就是最后的赢家。

LED芯片的话题,无论我们讨论多少次,都毫不为过。因为也可能,我们长期关注的“LED中国芯赢得话语权”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真正的亮剑,不是媒体,而是我们中国的LED企业家,决定权也在我们的企业手中。

虽然中国LED照明产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政策机遇,但企业能否抓住此等机遇,做大做强,归根结底要靠核心技术的创新。而芯片作为半导体照明的核心,作为在世界背景下并不占据多少优势的中国半导体照明芯片产业来讲,我们的机会恐怕是相对的,而非绝对的。

在此,本刊力邀业界专家、企业家们,共赴LED芯片话题的盛宴,以民族之名,关注LED中国“芯”。

中国将会主导LED照明市场的启动及成长

2010年,全球MOCVD机台的需求量是700万台,中国有230台,是区域需求量增长最快的国家。只要市场的需求能够被刺激,再加上国家配套的鼓励政策,LED照明市场的巨大潜力将被开发出来。照此形势发展,中国将会主导LED照明市场的启动及成长,成为全球半导体照明市场的先行者和领导者。

――维易科公司(MOCVD机台国际供应巨头)高级技术工程师杰姆斯・派特

现阶段外延、芯片产业化中存在的问题

从现阶段来看,外延、芯片产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第一,具有创新的、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很难与国外的同行竞争。第二,高性能LED芯片和功率LED芯片,目前国内很少,仍需要大量进口,这严重地制约了整个LED产业的发展。第三,国内外延、芯片的不少研究成果,如外延新技术、芯片的新结构、新工艺等很难在企业中推广应用,这也许是体制问题。第四,国内外延、芯片企业的产业化规模偏小,企业研发力量不足,产量偏少,产品成本偏高,缺乏竞争能力。海内外半导体照明领域知名专家、企业高层、政府官员、投融资服务机构参加,深入探讨半导体照明领域前沿技术和热点。

从对LED市场的分析以及可能投资的动向来看,目前国内对LED外延、芯片的投资有些过热,因为市场量没有那么大。

――彭万华(中国光学光电子行业协会光电器件分会秘书长)

若没有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只能在低价市场上挣扎。目前国内LED产业仍面临许多挑战,例如许多企业不具有做大做强的视野和胆识,没有中长期发展的规划,战略和决心,不重视核心竞争力的掌握和建立,不知道好的半导体照明企业是什么样子,有限的资源又很难发挥出作用等等,这些都限制了国内企业的做大做强。

中国的芯片企业暂时没有什么大的机会,现在重点应整合封装和应用企业,发展属于自己的核心技术,还需要垂直整合或横向整合,这样才有胜算的把握。

――梁秉文(苏州纳科公司董事长)

“芯片”,无论是哪个产业,都是处于金字塔的顶端。目前国内LED芯片制造端整体技术积累少,人才力量较为薄弱,企业规模小,研发投入低,市场定位低端。中国是LED成品应用的重要市场,应用客户结构多样,市场需求强烈刺激芯片段技术进步。一些新兴企业可通过聚集人才,开发高端产品,实现高利润率,吸引大机构资本或风险资金投入,迅速形成产业规模。此类企业有不断提升技术水平的潜在能力。可以逐步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刘榕博士(武汉华灿光电有限公司总裁)

投资过热值得冷静思考

目前来看,我国在小芯片上的差距不大,功率型芯片与国外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企业在技术上的突破偏少,特别是在电光转换效率上所做的工作偏少,未来应该在这方面有所突破。总体来讲,LED业还是有些浮躁,基础方面的研究不够。

现在的投资,对未来是否起作用,值得思考。随着时间的推移,投资价值将变低。目前LED芯片基本上是2英寸技术,两三年之后将以4英寸为主。目前大规模的上线扩产,我不认为是好事情。未来将以4英寸技术为主,但现在我们投资的基本是2英寸技术。目前LED市场是有些过热,产业需要冷静,要关注三五年之后市场的需求变化,清楚这一点再去投资才是合理的。

――江忠永(杭州士兰明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发展上游的外延片和芯片 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是关键

高亮度、大功率的白光LED与传统LED有着本质的不同。可以说,大功率白光LED是点燃进军普通照明市场梦想的关键。但这也是目前技术上有待突破的薄弱环节。

――罗毅(集成光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清华大学教授)

现在,我国参与LED研发的科研院所不少(主要包括北大、清华、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物理所),主要依靠政府投资,但从产业及组织管理角度看,面临着研发力量分散、低水平重复建设、企业规模小、上中下游产业配套与联合攻关不够等问题,如何充分整合利用这些现有资源、避免重复投资还有待考量。

――李晋闽(中科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

中国LED照明有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如何把握好这一应用市场,关键是要完善整个LED产业链,具备自主知识产权,摆脱外延片和芯片依赖进口的现状,目前,在中低档芯片上我国具备一定的生产能力,但是高端芯片由于没有技术和知识产权,只能依靠进口,而产业链70%的利润集中在上游,导致我国目前LED产业的发展很不全面。因此,关键还是发展上游的外延片和芯片,具备自主知识产权,从而推动和促进中下游的发展,形成符合中国发展现状的半导体LED照明产业。

所以,中国的LED产业要想更快地发展,必须在上游的外延片和芯片方面加速研发,掌握核心和关键技术,从而带动中、下游产业的发展。

――沈光地 (我国著名半导体和光电子学专家、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光电子技术实验室负责人)

未来3―5年,LED产业将进入黄金时代。国内外相关产业的竞争也将更激烈,LED企业若不重视加强在核心技术领域的自主创新,必然在这场竞争中被淘汰。”

――郑有(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物理学系教授)

缺乏核心技术,没有高性能高品质的上游产品;缺乏原理性专利,容易受到专利封锁,出口受制约。国内LED应该尽快建立LED研发平台和专利池,引入国内外技术人才,让更多的技术人才进入LED行业。

――钟群(世纪晶源研发中心主任)

坚持自主创新,引进顶端人才

中国LED从低水平到较高水平,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阶段,但是要进一步往高效节能的照明方向走,就必须要有功率型的芯片,这是核心部分。目前国内的外延材料和芯片制造水平与国际相比还有相当的距离。其次,封装技术也是很关键的,因为就算有了芯片,封装的水平提不上去也会存在很大问题。另外,中国LED行业还有一个较大的不足,就是缺乏高端顶尖人才。可以看到,国内许多企业通过聘请海外技术人员,已经取得不少技术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一些优秀企业与世界先进水平的技术差距也在不断缩小。应该说,只要坚持自主创新,中国LED产业是完全有可能站在世界领先位置的。 ――唐国庆(科锐中国区总经理)

人才短缺将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大陆在未来几年规划增加的MOCVD台数超过1200台,其中今年规划增加的MOCVD数量超过300台。厦门三安和德豪润达都已定购了超过100台的MOCVD。由于大陆LED芯片企业增加太多,并且大部分都有引进MOCVD的计划,粥少僧多。大陆LED外延片生产的相关技术研发人才短缺将成为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人才之争胜利与否,是大陆LED芯片企业能否在未来市场中取胜的重要因素。

――高工LED CEO 张小飞

上一篇:期待“中国创造” 下一篇:EMC,谋求蜕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