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思路 深化行政事业审计

时间:2022-07-19 07:53:45

更新思路 深化行政事业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审计是国家预算执行审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资金投向的问题等都体现了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关系到国计民生和社会安定等诸多方面。本文拟就审计机关如何深化行政事业单位审计,谈一些看法。

一、科学安排审计资源,深化预算执行审计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执行审计是整个财政预算执行审计的基础。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活动、预算执行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各项资金的拨付都是按工作、任务、计划和进度下达的,而且行政事业单位资金支出后,都具有一次性消耗、多方位体现社会效益、资金无直接经济效益等特点。深化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审计,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执行的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可以对预算资金的使用及各项经济活动进行监督,便于在预算执行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特别对那些有财政资金分配权、财政资金收支量大的单位和社会关注的重点资金,应加强经常性审计和专项审计监督。对使用财政资金较多以及预算外资金收入较大的一级预算单位必须做到每年审计一次,同时有重点地对其所属单位进行延伸审计。由于目前,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通常采用在次年初集中一次性审计的做法,因而受时间所限,审计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我们可以将一次性审计改为年中审计与年度审计相结合,即在当年对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开展一次事中审计,次年初再对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全面审计。同时可将部门预算执行情况事中审计与财务收支审计;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行业审计或专项审计调查结合起来进行,既可以强化部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的深度,又可以科学地安排利用审计资源,把有限的力量用在刀刃上。

二、根据财政体制改革的新形势,探索行政事业审计新方法

随着财政陆续出台了多项改革制度,行政事业单位普遍开始实行部门预算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国库集中支付、会计集中核算等新的财务管理形式,行政事业审计也应随之改变。(1)要严格监督各部门执行预算情况,各单位是否按预算控制支出,是否对财政财务收支进行管理、预算批复和资金拨付、预算收入是否进行管理、预算资金使用以及国有资产管理等方面是否有监督机制。审计人员还应根据各部门预算执行情况,核定其业务职责范围、人员编制、预算管理形式,从而分析部门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以保证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2)政府采购支出作为行政事业支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融入行政事业单位审计工作之中,对政府采购进行跟踪审计。重点审计采购项目立项是否符合工作需要、采购方式是否适当、采购设备是否及时、是否按规定编制年度政府采购计划,有无未经批准自行采购列入政府采购目录的物品;采购资金的来源是否合规,有无挤占、挪用其他专项资金的问题;对各部门自行采购的项目、采购方式和采购程序是否符合规定;采购机关签订的采购合同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按现行法规和合同的要求拨付和使用资金;采购物品是否经验收合格并按规定及时登记入账等。通过审计,促进完善政府采购监督制约机制,规范采购行为,提高政府采购的经济效益。(3)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支付和会计集中核算后行政事业审计的工作模式。要把预算单位审计与会计集中核算的审计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审计国库支付中心的资金收付时,全面监督财政资金使用和收付的各个环节,同时组织对会计核算中心所管辖核算的部门进行延伸审计,上下结合,便于发现会计核算中心管理不规范以及国库集中支付制度运行中的问题,对会计集中核算后的新情况,积极进行探索研究并制定相应必要的制度、办法,不断规范其管理。

三、更新审计思路,转变审计观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建立和完善,国家审计职能在审计领域的转变,行政事业审计的工作量显著增大,在既要保证审计面、审计工作质量,又要降低和规避审计风险的前提下,要积极探索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与预算执行审计、经济责任审计、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的路子。当前,随着财经秩序的好转,行政事业领域违法违规问题将会逐步减少,如果审计工作总停留在查错防弊上,审计水平不会提高,审计的路子就会越走越窄,且从国家对行政事业单位审计的要求和发展趋势来看,国家所关心的是每年对行政事业单位投入很大的财力物力,效果究竟如何,这为我们转变审计思路,改进审计方法创造了有利条件。(1)积极稳步推进领导人经济责任审计,加强对经济决策权的制约和监督。经济责任审计不仅可以对任职者的各种经济活动进行直接监督和责任界定,对其职权的使用和履行情况做出评价,为组织人事部门提供依据。同时在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中,经济责任审计也无疑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成为监督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生力军。当前,要根据形势发展不断创新监督方式,按照审计署“十六字”方针,通过“两个拓展”来实现“两个促进”。善于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检查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检查部门领导人在经济和事业发展方面的举措。善于从绩效的角度出发,分析领导干部在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方面发挥的作用,评价其重大经济决策的合法性、效益性。尤其是重大项目决策情况,探索监督部门领导人履行对一个系统的经济管理责任的方法,发挥经济责任审计在促进经济建设和廉政建设上的作用,制约和监督权力,从源头上遏止腐败。(2)加强对资产处置权的制约和监督,维护和保障国有资产安全、完整和保值增值。伴随国家财政预算体制的重大改革,出于弥补事业发展和行政经费不足,精简机构及分流安置富余人员需要,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利用国家拨付的非经营性资产,从事生产经营活动,获取利润、租金等收入,产生了非经营性资产转为经营性资产的现象。对此类经营行为目前尚缺乏严格的规范和管理,不良影响日益明显。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规范资产管理制度,健全评估、论证制度,资产评估必须明确产权关系,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同时评估,正确认定资产价值,对非经营性转经营性的资产净收益应纳入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杜绝用于消费性支出,严禁私设小金库。同时,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的管理也相对薄弱,尚存在固定资产不入账、账实不符、未按规定建立实物账、对占有或使用的固定资产未按规定每年盘点等等问题。应根据有关制度的规定,进一步完善和加强对固定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应分清产权关系,并加强国有资产的日常登记、使用和保管等基础工作,定期进行清查盘点,做到家底清楚、账账相符、账卡相符、账实相符,核算规范,使用合理,手续完备,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四、努力改造行政事业审计工作方法,提高审计质量和水平

针对行政事业审计领域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今后主要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第一,行政事业审计要紧跟预算执行审计这个“龙头”,要顺着资金流向,掌握财政资金管理、分配、拨付的总体情况,反映和揭露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问题,为财政“同级审”的预算审计报告提供素材。同时,要在审计一级预算单位基础上,加强对所属单位的审计监督,保证预算执行审计的深度和广度。第二,行政事业审计与专项资金审计相结合,机构调整后由上级主管部门集中掌握的专项资金数额有增大趋势,因此,在审计中要把专项资金作为审计的重点,掌握其总体规模和管理情况,按照资金的流向,检查具体使用单位和项目,上下结合,加大监督力度和深度。第三,将党政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与财政财务收支审计相结合,开展经济责任审计,要以财政财务收支为基础,全面检查领导于部任职期间经济决策和遵守财经法纪情况以及个人廉政建设方面的情况,从而客观地评价经济责任。同时,在日常的财务收支审计中,要注意搜集整理有关数据,为经济责任审计积累资料,提供素材,形成资料库,有的项目还可以结合进行,队减少人力、物力浪费,避免重复审计。第四,财务收支审计与审计调查项目相结合。审计和审计调查各有优势,将现有的审计人力资源进行整合,把审计和审计调查有机结合起来,点面结合,做到既能抓住要害,突出重点,又能把握全局,从宏观上分析问题、反映问题,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

五、重视审计成果的利用,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要重视审计成果的利用,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要实行预算资金的动态跟踪审计,要对各个部门预算批复后预算执行的整个环节进行跟踪审计,按照财政资金流向跟踪审计,要对资金运用的整个过程,以及经济事项的全过程实行监督。强化审计综合分析工作,审计查出的违纪违规问题通过综合分析,投出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意见,为防止违纪违规屡查屡犯,还要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方面应跟踪检查到底。

同时,要注重审计信息的搜集整理,行政事业单位资金使用在财政资金支出中占了很大比重,其资金的投向涉及国家政策方针,社会保障资金的使用,还关系到社会稳定,因此行政事业审计应抓住审计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为地区经济建设服务。

总之,随着国家政府职能的转变,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行政事业审计的内容、范围也要随之改变,适应形势的发展需要,为地区经济发展服务。行政事业审计任重而道远,必须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务必的要求,进一步加大审计力度,提高工作水平。真正做到“审计是国民经济运行的卫士,是领导决策和民众的眼睛”。

(作者单位:东湖区财政局)

上一篇:加强审计监督服务和谐创业 下一篇:如何看绩效审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