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破产审计风险与应对策略

时间:2022-07-19 06:39:56

企业破产审计风险与应对策略

摘要:企业走向破产,其原因多种多样,错综复杂。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依法对破产企业进行审计存在破产企业环境复杂、破产企业财务人员或第三方舞弊、审计法律体现不尽完善、破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审计人员素质有待提高等影响破产企业审计结果的审计风险。而破产企业审计规避风险的有效手段是查证破产企业的账表舞弊行为和还原破产企业失真的会计信息、评价破产企业的经营能力和发现破产企业的重大弊端,正确评价破产企业在财务管理上是否遵纪守法,同时提高破产企业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企业破产;审计风险;策略

一、引言

远古时期,渔民们在长期的捕捞实践中深感“风”给他们带来的无法确定的危险,感觉“风”即意味着“险”,“风险”一词由此而来。如今我们所讲的“风险”是指生产目的与劳动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关于审计风险,国内外有许多经典的解释。财政部在2010年11月1日公布的财政部关于印发《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等38项准则的通知,其中《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和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中将审计风险定义为: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本文论述的审计风险就是注册会计师与审计人员在企业破产审计过程中易导致的风险,即在对破产企业进行审计过程中存在的审计与审计成果之间的不确定性。

二、企业破产审计风险

企业破产审计风险的产生,既有客观方面也有主观方面的原因:1.破产企业环境复杂易导致审计风险。企业之所以走到破产的地步,或因经营理念发生了偏差,或因经营陷入低谷而无力反弹,或因企业主要管理人员贪腐至企业资产流失,或因管理混乱一片散沙,或因技术落后缺少创新,林林总总、不一而足。而破产企业领导集体或企业为遮掩如上决策失误、经营无方等行为,往往会不配合正在进行的破产审计或干扰破产审计,并使出花样繁多的“反审计”手段,从而使审计结果出现偏差。审计环境的复杂决定了破产审计结果的不确定性,理应引起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的高度重视。2.破产企业财务人员或第三方舞弊易导致审计风险。破产企业不论性质如何,是国有、还是合资、还是民营,其经济活动的载体都主要是会计资料及其他相关资料。如果破产企业财务人员或第三方为不当利益或为达到某种目的而舞弊,会直接导致庞杂广泛会计账表及相关资料的正确性大打则扣。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为了得出正确的企业破产审计结论,势必要付出较一般审计更多的努力与汗水,势必要对大量的、繁杂的会计报表及相关资料展开去伪存真的鉴别工作。而能否最大限度地还原会计账表及相关资料失真的信息关系,能否得出正确的破产企业审计结论,审计风险不言而喻。3.审计法律体现的不尽完善易导致破产企业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在对破产企业进行审计时,需要依据《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企业破产法》。《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和《企业破产法》规定了审计的基本原则和主要事项、详尽阐述了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法律责任等。然而,由于我国其他审计法律体系相对不够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滞后于日趋复杂的社会经济活动,使得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在对破产企业进行审计活动时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作依据,有时只能凭感觉或靠经验行事,加大了审计结果的不确定性。同时,破产企业审计对象有财务责任、经营责任和管理责任;审计范围涵盖会计记录和经营活动;审计职能包括积极监督、经济鉴证及经济评价;审计责任既要检查账表的正确性,又要审查经营活动是否违法违纪。审计对象、审计范围、审计职能和审计责任的外延相继扩大,给注册会计师和审计人员带来了新的挑战和考验,其所承担的审计风险不言而喻。4.破产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易导致审计风险。破产企业中不乏采用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会计电算化能够减轻财务人员的工作力度,促进会计工作的规范化;能够保证会计核算资料的及时性和会计核算的正确性;能够充分发挥会计核算职能和监督职能;能够大为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但会计电算化也存在可靠性、安全性和保密性较差;会计人员归档不及时导致会计资料不完整,软件染上病毒至使会计数据丢失或破坏,改动数据轻而易举不留痕迹等弊端。一旦会计数据失真,破产审计的风险就在所难免了。5.审计人员的水平与素质决定企业破产审计风险的有无与高低。审计人员是否熟悉宏观经济管理知识、政策法规;是否具备综合分析判断能力;是否具有娴熟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是否遵守职业道德等行为规范;是否具有应有的职业谨慎和职业关注;是否严于律己不贪不腐;是否能够坚持客观公正的审计立场都直接决定着破产企业审计风险的高低与有无。如果审计人员囿于水平不够、信息渠道不畅、获取信息成本太高等原因,不能甄别破产企业所提供财务、管理、执法信息的真伪,必然会带来审计的信息风险。6.审计方法不当与审计手段滞后易导致企业破产审计风险。破产企业审计通常是在事后或现场,一般靠人工对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等原始文件和业务账簿、报表等有形资料进行审计,而疏于对电子数据等无形资料的审计。如此,审计范围小且不能拓展审计的广度和深度,落后的审计方法和与时代脱节的审计手段费时费力、效率低下,人海战术、难以触及破产企业深层次的经济和财务问题,疏忽和出错的几率较高,容易影响到审计结果的准确性,从而带来审计风险。7.破产企业审计评价不严谨易导致审计风险:破产企业审计评价涉及破产企业的何去何从及职工的切身利益,任何不实或不当的评价,都可能会引起破产企业的抵触与上诉。但凡对非评价审计事项、审计过程中未涉及的具体事项和审计证据不足的审计事项,不应评价而评价的,都会给破产企业审计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另外,囿于各种原因,审计评价报告定性模糊、问题含混,用词不妥、语言似是而非、欲说还休;结论模棱两可、不知所云等,也是造成审计风险的重要原因。

三、规避审计风险对策

1.审计人员在对破产企业进行破产审计时,一定要有超强的法律意识,依法审计。一是要对照《企业法》、《企业破产法》对申请破产企业的经营和财务实际状况做出准确界定,绝不能伤及企业员工的合法权益,避免审计失败而遭企业诉讼。二是要通过深入细致深入的到位审计揭露破产企业可能存在的领导贪腐行为和企业违反法律法规的经营行为,彰显破产企业审计的监督功能。三是要严格遵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及相关法规对破产企业进行审计,该走的程序一定要走,改下的功夫一定要下,该上的手段一定要上。唯有如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破产企业审计风险。2.审计人员在对破产企业进行破产审计时,一定要具有强烈的风险意识。规避风险就要既排除导致审计结果出现不确定性的客观因素,又排除导致审计结果出现不确定性的主观因素。通俗地讲就是,审计人员对破产企业进行破产审计时要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等国家法律法规、审计标准开展破产审计,把破产审计风险降到最低。应该强调的是,日趋完善的法律制度,逐渐规范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制度及责任追究制度,审计人员要习惯用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把提高破产企业审计质量建立在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破产审计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之上,以强化破产审计能力,规避破产企业审计风险。3.审计人员在进行企业破产审计时一定要遵守国家审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一是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开展审计,对破产企业负责;二是要忠于职守、坚持原则、依法审计,对社会公众负责;三是要严格保守秘密和绝不,维护审计工作的神圣;四是要廉洁奉公,“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在审计过程中不搞权钱交易,不接受破产企业给予的任何好处,对破产企业存在的问题该揭露的一定要揭露、该处理的就要严肃处理。如能做到以上四点,就能在一定程度上规避破产企业审计风险。4.严格按照破产审计程序进行审计,以规避风险。破产审计和一般的财务审计依据的都是企业的会计报表,但破产审计的外延较一般财务审计要广、要深、要难。广在要对破产企业的固定资产、在产品与库存及低值易耗品等物资进行全面清查。广在对破产企业破产前六个月的财务行为、会计凭证要全面重点审查。难在确认破产企业债权债务的真实性要建立在对全部往来账款进行全面审计和登门查询核实数额较大债权债务的基础之上。一句话,重点看破产企业有无隐匿,私分或者无偿转让财产等违反《破产法》第35条规定的无效行为。如果破产企业有上述违法行为且拒绝纠正,应在审计报告中明确披露。5.提高审计人员综合素质,规避破产审计风险。审计人员进行破产审计时,不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职业使命感,还要熟悉会计制度、企业会计准则和审计专业知识;不仅要提高审计人员起码的理解能力、分析能力和判断能力,还要提高审计人员的职业敏感、洞察力和高度的综合判断能力,使审计人员在破产企业审计中,面对给定的审计材料迅速找到切入点和发现问题;准确找到解决问题的着眼点和有效取得正确判断问题的依据。审计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对规避破产审计风险具有积极意义。

综上所述,企业破产屡见不鲜,但缺乏规范与监督,因破产使企业资产流失和职工权益受损的事情也时有发生。破产审计作为保全破产企业资产、维护破产企业职工切身利益和为破产企业资产重组扫清路障的一种必须实施的程序,有法可依但具有一定风险。规避破产企业审计风险并非难事,只要注册会计师及审计人员在对破产企业审计时能坚持依法审计、公正审计、规范审计和廉洁审计,规避审计风险就不会是纸上谈兵,也不会是一句空话。

作者:周丕全 单位:青岛大信英德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丁和平.防范审计风险的对策研究.技术经济,2005(6)

[2]赵斌.内部审计风险欲防范.内部审计,2004(3)

[3]周筠梅.试析注册会计师的审计风险及对策.商业经济,2005(5)

上一篇:高校内部审计风险成因探析 下一篇:期后事项审计风险控制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