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时间:2022-07-19 06:22:58

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摘 要] 传统理论认为最低工资制度扭曲了市场上经济资源的配置,导致失业率增加。对美国和法国的实证分析表明,最低工资制度并没有明显导致失业率增加的后果。本文的结论是我们需要设立和调整最低工资水平,但是每年调整的幅度是谨慎的,它不应该超过通货膨胀率。

[关键词] 最低工资制度 失业率 通货膨胀

一、简介

20世纪初,最低工资制度首先在新西兰和澳大利亚诞生,目前,世界上80%的国家通过建立最低工资制度为劳动者提供保障。我国政府于1993年了《企业最低工资规定》,开始建立最低工资保障制度。

最低工资制度的基本目的是保障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的基本生活,促进社会公平稳定。市场是调节资源分配的最有效机制,同样,工资水平也应该由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来决定。经验表明,政府对市场的干涉往往会造成资源浪费,效率低下,结果事与愿违。传统的经济学理论认为,政府不应该对工资水平进行干预,实行最低工资制度会导致失业率提高,出口减少和社会无效率等后果。最低工资制度的正面效果和负面影响谁大谁小,就成了一个实证问题。

二、文献回顾

最低工资制度在国外发展比较成熟,国外的很多学者都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经济效应做了分析研究。早在1946年,斯蒂格勒发表的《最低工资立法经济学》认为:为减轻贫困而制定的最低工资制度,不仅对减轻贫困起不了作用,而且还扭曲了资源配置。而Adams,F.Gerard的研究表明把最低工资标准从3.35美元提高到4.65美元引起失业率的增加小于0.1%,引起的通货膨胀是0.2%。Card和Krugger研究美国新泽西州和宾夕法尼亚州的快餐业个案显示,最低工资的增加对就业率并无负面影响,甚至有正面影响。

在国内,薛兆丰认为,劳动力市场供求是决定劳动力价格的惟一因素,强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会产生劳动力大量失业用工成本大增竞争力削弱等恶果。马扬和陈茁在分析最低工资对我国劳动市场的影响后,认为根据实际情况可将最低工资微小上调,其理由是最低工资标准的微小上调将不会对就业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从另一方面看会给劳动者的整体利益带来提高。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劳动工资研究所研究员刘军胜也认为,当前我国各省市最低工资标准普遍偏低,特别是东部,以及其他经济发达生活费支出较高的地区最低工资标准低于它应有标准的幅度更趋严重。在实证方面,韩兆洲,魏章进对我国35个大中城市的失业状况和现行最低工资标准做了相关性检验,发现最低工资与失业率的相关系数为-0.01,系数的P值为0.65,表明两者无明显相关。

由此可见,前人对最低工资制度的研究结果是各异的,但最近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适当提高最低工资水平不会对失业率造成显著的影响。那么这个提高的度应该是多大呢?这尚未有定论。本文以下的实证研究就是试图回答这个问题。

三、实证检验

1.模型的建立

失业率不仅可能受到最低工资水平的影响,还受到经济周期和其他因素的影响。在经济复苏和繁荣阶段,失业率会减少;在经济衰退和危机阶段,失业率会提高。由菲利普斯曲线可以知道,失业率和通货膨胀呈反向变动关系。因此当评价最低工资水平对失业率的影响时,要控制好其他变量。GDP的增长率和经济周期息息相关,所以现在用GDP的年增长率来代表经济周期,而通货膨胀率用消费价格指数的变化率来表示,于是建立起检验最低工资制度对失业率影响的多元回归模型一:

unemp=α+β1minw+β2GDP%+β3CPI%+ε (1)

其中,umemp代表失业率;exp%代表的是出口年增长率;minw代表最低工资水平;GDP%代表国内生产总值年增长率;ε是误差项。

2.样本选择以及数据采集

我们选择美国与法国作为分析的样本,原因是这两个国家很早就确立了最低工资法,美国为1912年,法国为1915年。此外,美国与法国都是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发展完善,最低工资制度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可以灵敏地通过市场准确反映出来。

为了分析的需要,我们采集了美国与法国20世纪60年代到本世纪初的最低工资水平的数据,以及失业率、GDP增长率、CPI增长率等宏观数据。两国的最低工资水平数据分别来源于美国劳工部与SMIC。其余宏观数据的来源于《世界经济实用大全》、《国际统计年鉴》、中宏数据库。

3.实证结果

表格1和表格2是模型一的回归结果。表格1表明,对于美国,minw的系数为负,且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最低工资水平越高,失业率越低,与传统理论恰好相反。

与美国的情况不同,表格2显示了在法国,最低工资水平与失业率是显著正相关,法国的最低工资水平的提高导致了失业率的提高,与传统理论相一致。

上述分析表明,对美国和对法国的回归结果是有所差异的。从回归的模型来看,代表最低工资水平的变量minw的可比性没那么强,原因采用的数据是名义的最低工资水平,但是同期法国的通货膨胀率远比美国的高。所以为了是回归结果更具有可比性,有必要用实际的最低工资代替名义最低工资。考虑通货膨胀后,实际的最低工资等于名义除以消费价格指数。从而建立以下模型二:unemp=α+β1rminw+β2GDP%+β3CPI%+ε (2)

在这个模型中,rminw代表实际最低工资,其他变量的含义与模型一相同,其实证结果如表3错误!未找到引用源。与表4所示。

表格 3看出rminw的系数是1.238,在1%的水平上显著。与表格1相比较,当用实际最低工资代替最低工资后,最低工资水平的系数从负数变成正数,表明失业率与实际最低工资制度成正相关,与传统理论一致。

与表格2的回归结果一样,表格4中最低工资水平的系数为正,在统计上显著,表明在法国,失业率与实际最低工资水平正相关。

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名义最低工资水平对失业率的影响是不确定的,而提高实际最低工资会提高失业率。从表5可以看到,从1968年到2002年美国最低工资年平均增长率是4.25%,小于CPI的增长率4.87%,而法国的恰好相反,最低工资年平均增长率是8.19%,远比CPI的增长率5.68%。结果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保持比较低的失业率,基本维持在4%到6%之间,而法国的失业率年年居高不下,大多数年份超过10%。

四、结论及意义

本文对美国与法国20世纪60年代至本世纪初的数据的检验表明,名义最低工资与失业率的相关性是不稳定的,而实际最低工资水平与失业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也就是实际工资越高,失业率越高。如果最低工资水平的增长幅度大于通货膨胀的增长幅度,失业率将会提高。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这篇文章的政策意义。在市场经济完善的发达国家,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是有意义的,而对于处在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中国,更有必要实施最低工资制度。最低工资制度的实施包括建立最低工资水平和不断调整最低工资水平。最低工资水平可以参考国际上的标准设立,而最低工资水平的调整是一件很谨慎的事情,它应该随着人们基本生活的需要而逐年调整,但是调增的幅度最好不要超过通货膨胀率。

参考文献:

[1]F. Gerard Adams. Increasing the Minimum Wage:The Macroeconomic Impacts[J].Briefing Paper, Economic Policy Institute,1987(July)

[2]Card, David, and Alan B. Krueger. 1995b. Myth and Measurement: The New Economics of the Minimum Wage (Princeton,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3]韩兆洲 魏章进:我国最低工资标准的实证分析[J].数据,2006年03期

[4]韩兆洲 魏章进:我国最低工资标准实证研究.统计研究[J].2006年第1期

[5]薛兆丰:最低工资法不可取.21世纪经济报道,2001年4月2日

[6]常洪钧:最低工资经济学争论:一个文献回顾与评论..

上一篇:基于市场需求的上海高职酒店管理专业建设调查... 下一篇:非审计服务的资本市场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