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可能不知道的健康民族茶饮

时间:2022-07-19 05:09:28

你可能不知道的健康民族茶饮

中国是茶叶的故乡,大江南北的人都有饮茶的习惯。茶俗作为民俗的一个分支,早已“飞入寻常百姓家”,并根深蒂固地沉淀在了各族人民的生活细节中。我国民族众多,很多少数民族其实也都是饮茶的行家,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饮茶传统。不但富有深厚的文化内涵,最主要的是,民族茶饮从保健的角度来看,大多都是健康饮品。

【蒙古族:咸奶茶】

蒙古族俗语云:“宁可一日无食,不可一日无茶”,可见饮茶对于蒙古族人的生活有多么重要。蒙古族的咸奶茶是用砖茶(青砖茶或黑砖茶)、羊奶(或马奶)和酥油用铁锅煮成的,并要加盐调味。要熬出一壶醇香诱人的咸奶茶,除了茶叶本身的质量要好之外,水质、火候和茶乳也很重要,可口的奶茶并不是奶越多越好,应该是茶乳比例适当,既要有茶的清香,又要有奶的甘醇,二者中的任何一项偏多或偏少,味道都不会很好。咸奶茶煮好后,需要立即饮用或盛在热水壶中,以保留奶茶的色、香、味。每天清晨,当牧民开始一天的生活时,都会饮用一杯热热的咸奶茶,几十年不变。

【土家族:烤罐茶】

土家人泡茶的茶罐是专门烧制的土罐,所以他们喝的茶也叫烤罐茶。具体方法是:先架好大火,一边烧开炊壶里的水,一边将茶罐放在火上烤干,等到茶罐发烫了再放进茶叶,边摇边烤,直到满屋子溢出茶香,才将炊壶里的开水倒进茶罐一点,土家人称之为“发窝子”。等到“窝子”发好,然后再将茶罐里注满水,文火缓烤,煮出茶汁。通过这种方法泡出的茶特别香,喝上一口可以让唇齿间的茶香保留一整天。土家族非常崇尚自然,在现代化的今天也不例外,他们认为如果不净手就抓茶叶,是对茶神的不敬重,一切都以自然健康为指引。

【回族:罐罐茶】

回族人习惯用陶罐煮茶,所以称罐罐茶,他们认为用陶罐煮茶不走茶味。熬煮罐罐茶的方法比较简单,与煎中药大致相仿。煮茶时,先在陶罐里盛半罐水,然后将陶罐放在点燃的小火炉上烧开,再放入茶叶,边煮边搅,使茶和水相融,茶汁越来越浓郁,几分钟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成满,直到茶水再次沸腾时,罐罐茶才算熬好。由于罐罐茶的用茶量大,又经熬煮而成,所以茶汁很浓,不习惯喝浓茶的人会感到又苦又涩,但回族人却认为喝罐罐茶有四大好处:提精神、助消化、去病魔、保康健,并一直把这种饮茶习惯保持至今。

【傣族、拉祜族:竹筒香茶】

竹筒香茶因茶叶细嫩,又名“姑娘茶”,产于云南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勐海县。其制法有两种:一是采摘细嫩的一芽二三叶,经过杀青、揉捻后装入嫩甜竹筒内;二是将毛尖与糯米一起蒸制,茶叶软化后倒入竹筒内,茶叶因而具有竹香、米香、茶香三味,所以喝起来有耳目一新之感,难怪傣族人和拉祜族人不分男女老少,人人都爱喝竹筒香茶。

【裕固族:甩头茶】

裕固族人一日三餐中的两餐都以吃茶为主,让他们以茶当饭的便是颇具特色的“甩头茶”。“甩头茶”又称炒面茶、酥油奶茶,是裕固族特有的一种茶,盛行于甘肃肃南裕固族地区。因喝茶时须用嘴吹,还得左右摆头而得名。做法是:先把茯茶或砖茶捣碎,放进盛凉水的锅里,可根据需要加些草果和姜片等。待茶熬酽后,再调入食盐和鲜奶,并用勺子反复搅动。最后在碗里放入炒面、酥油、曲拉(奶渣)和奶酪皮,把煮沸的奶茶倒入碗中即成。由于茶中溶入了茶、面、奶,营养全面丰富,颇受当地人欢迎。

【藏族:酥油茶】

藏族人习惯于“一日三餐茶”,因为他们常年以奶、肉为主食,而茶是补充营养的主要来源。藏族人喝酥油茶就如同吃饭一样,甚至比吃饭还重要,有“其腥肉之食,非茶不消;青稞之热,非茶不解”的说法。酥油茶是以茶为主料、配合多种食材混合而成的饮品。具体制作方法是:先将砖茶用水久熬成浓汁,加入酥油和盐,再将茶倒入酥油茶桶里,用一根搅棒用力搅动几十下,搅得油茶交融,然后倒进锅里加热,便成了喷香可口的酥油茶,很有营养价值。

上一篇:那些应谢绝入口的食物 下一篇:揭秘高僧长寿的精神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