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好化学实验 给力化学学习

时间:2022-07-19 04:29:58

搞好化学实验 给力化学学习

【摘要】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化学实验,教师应切实搞好每一次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给力化学学习。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好重要实验,培养学生严密的化学思维和严谨的探究品质;要精心设计分组实验,从不同角度促进化学概念的建构;要给学生搭建体验与展示平台,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化学实验的机会。

【关键词】初中化学教学;化学实验;化学思维;分组实验

化学是一门揭示物质变化规律的科学,科学探究是初中化学的核心教学内容,也是初中化学重要的教学方式。科学探究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化学实验,为了让学生喜欢化学、学好化学,沪教版化学教材编者遵照《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教材中精心安排了许多重要的化学实验。化学教师应在吃透新课程理念和编者意图的基础上,切实搞好每一次化学实验,让学生在实验中学习操作、观察和记录的技能,提高分析能力,熟悉常见的物质的化学变化。在“玩”的过程中,去汲取新知,借此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浓厚兴趣,给力化学学习。

一、指导学生做好重要实验,培养学生严密的化学思维和严谨的探究品质

沪教版教材“活动与探究”、“观察与思考”等栏目中设置的实验,对学生掌握化学知识、提升实验技能来说,都极为重要。教师每次进行实验演示,都要以自己规范的操作、娴熟的技巧、认真的态度,给学生作出榜样,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习得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的品质。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前,务必要让学生明确本次实验的目的、实验用品及操作步骤——尤其要告诉学生不按相关规程或步骤进行操作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端正态度,谨慎操作;实验过程中要适时地提醒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并进行严密思考,以期取得满意的实验效果,达到预期的实验目的。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养成一丝不苟的为学精神,锻铸严谨的探究品质。

在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放任自流,只满足于学生把实验草草做完了事,而要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在各个环节提醒学生把握实验技能技巧,用心观察实验现象,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进而顺利地得出正确的实验结论。譬如,有关气体制备的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尤为重视,学生做起实验来也饶有兴趣。在沪教版教材第2章第一节“氧气的获得”内容的教学中,就安排了“高锰酸钾分解制取氧气”和“双氧水分解制取氧气”两个实验。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从药品选择、反应原理、发生装置及仪器、收集方法及收集装置、操作步骤、检验方法、验满方法,实验注意问题、性质实验等八个方面分步解读实验学习内容,熟悉操作规程。

二、精心设计分组实验,从不同角度促进化学概念的建构

在物质的化学变化主题中,质量守恒定律是一个重要的教学内容。通过质量守恒定律的学习,学生对化学反应有了定量认识,明确了反应物和生成物之间量的关系,使学生有能力完成化学方程式的有关计算,进一步认识化学反应对人类社会的作用。在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时,大部分教师会通过实验活动,证明反应前后物质质量的守恒关系。在利用实验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中,由于教师对学生的预期不同,对具体的教学目标的设计不同,教师利用的实验内容和实验的具体运用方式也不会相同。

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出现在沪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4章第二节“定量认识化学变化”中的“活动与探究”这一栏目中。活动与探究的主要内容是“设计实验方案验证你的假设”,要求学生在图4—13、图4—14所给出的“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和“碳酸钙与盐酸反应”两个实验方案中选择,也可以自己设计新的实验方案,然后根据实验方案开展探究活动,进而得出结论。质量守恒定律概念的建立是本节课的核心部分,笔者教学这一内容时,遵照概念教学的推进式思路,即由“概念的引入”到“概念的建立”,再到“概念的深化”,设计并完成了三组不同目的的探究实验,帮助学生形成完整而准确的质量守恒定律概念。通过第一组的两个实验得出了“相等”的初步结论;第二组探究活动利用电脑制作的课件展示实验过程,使学生直观地看到了反应前后的各物质,进一步肯定了“相等”,突出了“参加化学反应”的物质;第三组有气体生成的实验,强调了“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使学生明白了有气体生成的反应或实验,如何才能做到正确称量包括气体在内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三组科学探究活动目的不同,探究方式不同,对形成结论的作用不同,对学生科学认识发展及思维能力、实验能力培养的功能也不相同,体现了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教学培养目标的多元化。

三、搭建体验与展示平台,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化学实验的机会

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和加强实验,充分发挥实验的教育功能。应认真组织学生做好《标准》中要求的必做实验,多给学生提供动手操作实验的机会,善于给学生搭建体验与展示的平台,让学生在亲身体验和经历多种实验活动的过程中获得化学知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提升科学探究的能力,更好地通过实验教学来全面落实化学课程目标。笔者认为,对于一些难度不大的探究实验,完全可以放手给学生来操作。这样不仅可以大大激发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又可以训练学生的操作能力,事倍功半,成效显著。对于教材中的演示实验,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在课前要认真预习、研究教材中的实验内容,掌握操作步骤,课堂上让学生轮流参与操作。这样,在全班同学的观看和监督之下,参与操作的同学必然会仔细、用心,以防同学指出自己的错误操作。这种将演示实验转变为学生实验的方式,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彰显了新课程所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师生互动的理念。比如,在教学沪教版《化学》第5章“金属与矿物”第一节“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这一内容时,可以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如铁在氧气中点燃、铝在空气中加热、铜在空气中加热的实验改成学生分组实验,然后组织学生观察、交流、讨论、归纳,进而总结出金属的化学性质。由于学生事先对不同金属的化学性质缺少理性认识,所以做起实验来学生操作认真、观察细致、思维活跃。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中学化学国家课程标准研制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9.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初探 下一篇:浅析物理的概念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