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本日记写出为民情怀

时间:2022-07-19 01:43:05

40本日记写出为民情怀

在曹官虎的办公室里,几沓不起眼的笔记本零散地铺在桌上。看起来不起眼,可这却是他的宝贝。随便打开几本,村里每天的大事小情一目了然:

2011年3月16日,与村学校校长商量校内危房修缮事宜(一并向县教育局报告有关情况)。

2012年2月13日,年后工作安排第一项:以发展经济、增加群众收入、改善群众生活为中心,着力发展工业经济,扩大农民在当地就业门路……

2013年5月20日,曹滹沱(自然)村群众来反映该村吃水困难,急需解决(联系水利部门及打井队询问情况)。

……

曹官虎是河南省三门峡市渑池县苏门村党支部书记,自1986年出任该村村支书以来,已经带领群众走过了将近30个春秋。这期间,粗略地算下来他已经记了40多本日记。一个农村经验如此丰富的基层干部,为什么多年来坚持记日记呢?“把群众的事记在日记里,心中就多了一份责任和担当。”一句朴实的话语道出了曹官虎浓浓的公仆情怀。从上任伊始,他便养成了一个习惯,不管走到哪里都随身携带笔记本,遇到群众反映的问题,他都会一一记录下来。“群众向你反映意见,那是对你的信任。”这是曹官虎多年来的深切体会,“有民声,就必须尽快有回音。把事记在笔记本上,就像老百姓的一双眼睛盯着你一样,这样你就不敢有丝毫的懈怠。”

2003年的一个夏天,天空突降大雨,该村任家洼组一户群众部分粮食和牲畜被浸泡在水中。当时这家群众心中的怨气很大,一怒之下,将家中的耕牛牵进了曹官虎的办公室,要向他讨个说法。由于事出突然,曹官虎立即和村班子成员及厂负责人连夜对该户群众受损的财产进行摸底登记,迅速协商赔偿事宜,圆满解决了群众的后顾之忧。事后曹官虎对群众把耕牛牵进办公室的举动却一笑置之:“还是我们的工作没做好,群众因为村内建厂的问题导致家中受淹,群众不来找你找谁呀?”

从此,在曹官虎的笔记中,多了一个高频词――“耐心”,“群众工作要尽可能地做细做实,这样老百姓心中才服你。”村里王石娃老人家中生活条件困难,老曹每逢路过他家,都要去看看,油、盐、酱、醋,吃水、取暖等这些基本的生活问题是否有所欠缺。一次老人到乡里批领救济款,几次都未能见到主管的负责同志。看到灰心返回的王石娃,曹官虎主动拿起他的申请表,专程再次跑到乡里,替他领回了救济金。

“只有与老百姓坦诚相待、用心交流,他们才愿把心中的真实想法说给你听,很多问题也都能得到妥善解决。”他在日记中这样写到。作为土生土长的本村人,曹官虎还有一个习惯,就是一有空闲时间,就到村里走走看看。哪家门前卫生不好,哪家儿媳不孝敬老人……看到问题,他总会毫不客气地指出。有时,村里的老伙计们也直言不讳:“老曹,今年村里的占地款啥时候分呀?”“这几天,我们这自来水供应紧张,咋回事?”对于大家的问题,他从不拐弯抹角,都是有啥说啥,时间长了,更增加了大家对他的信任感。更多时间,他喜欢到村活动中心、小卖部等人群集中的地方,与大家伙聊上一阵家长里短。老曹虽然插话不多,心里却在留意着大家伙儿话语中透露出的问题。回来后他总是抓紧记在日记里,以便更好地谋划和改进下阶段的工作。

“要拿出像干自家活一样的态度做好每一件事,工作成效怎么样,群众心里自会有杆秤。”这句话,老曹不但经常说给自己,也常常讲给家人和村班子一帮人。2012年,在硬化村里学校校园路面时,曹官虎总是放心不下,在他的严格监督下,施工队被迫返了3次工。“这次工程给了我们一个深刻的教训,老曹的认真劲儿让我们感到敬佩。”工程结束时,施工队负责人留下这样一句话。

在苏门村村干部中间,还有一个多年来留下的好习惯,每天早晨所有村干部8点钟按时到岗,打扫好各自的办公室后,然后开始工作,就连周六周日也不例外,老百姓随时走进村委大院都能找到村干部。曹官虎对自己及家人的要求更是严格,每当外出办事,从不舍得多花村里一分钱,遇到吃饭的时候买一碗面条就打发了。在村里建厂期间,明确提出自己及其亲属不得承揽任何工程项目。在新农村建设老村改造时,他的弟弟不愿拆除门前搭棚,导致其他户工作无法开展,老曹得知这一消息后,二话没说,亲自扒掉了弟弟的临时棚舍,使改造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担任村支书这么多年,曹官虎一直默默坚守和辛勤付出,他把群众的困难一笔一画地记在日记本上,同时更一字一句地记在了自己的心里。

上一篇:论蒙古帝国①至元朝前期会计思想及财计组织演... 下一篇:浅谈初中音乐教学中的兴趣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