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运营商参与国际标准发展的策略研究

时间:2022-07-18 11:37:45

移动通信运营商参与国际标准发展的策略研究

【摘要】提出了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过程和关键要素,分析了制造商和运营商标准化策略的差异,阐述了运营商标准参与模式和分阶段策略,并以TD-LTE标准化过程中运营商的行为作为实证,为运营商参加标准化工作提供参考。

【关键词】国际标准运营商TD-LTE

中图分类号:F62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1010(2014)-07-0053-05

1 概述

技术标准是一组有关产品、处理、外观、流程全体要素必须服从的要求[1]。在过去三十年间,学者们从技术生命周期和经济外部性的角度解释了标准的本质,提出了用户安装基础、兼容性、路径依赖、专利制度等标准演变的关键要素[2-7]。现有研究成果一般将需求方作为静止的已知条件,研究制造商如何根据用户需求和分布开展标准竞争。

传统上,电信设备制造商是技术和标准的创造者,运营商是标准的被动选择者。近年来,运营商参与全球标准化工作成为趋势,如图1所示,自2004年国际移动通信标准组织3GPP启动第四代移动通信标准化工作以来,运营商提交的文稿数量快速增长,已经与制造商形成了较为复杂的竞合局面。

图13GPP RAN WG1至WG4运营商文稿数总和增长趋势

运营商的参与一方面使得需求方“能动”地参与到标准的制订中,改变了标准的参与主体和形成机制;另一方面,随着用户需求复杂化、部署场景多样化,“确定需求”成为标准成功的关键因素。运营商和制造商在产业生态系统中的位置不同,产业制定标准的模式和策略也有区别,运营商如何更好地参与标准发展过程,仍然是一个有待研究的课题。

本文首先分析了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过程和关键要素,然后从需求方与生产方的差异入手,提出运营商参与标准的模式和发展策略,并以TD-LTE标准演变为例加以佐证。

2 移动通信标准发展模式和策略要素分析

2.1移动通信标准发展过程和关键要素

一种技术从研发到最终成为市场主导标准,往往经历相似的过程。Fernando F. Suarez[6]提出五阶段模型,即技术准备、技术就绪、创造市场、决定性争夺和主导市场,全面刻画了通用的标准发展过程。

由于移动通信技术具有复杂度高、规模大、投资大等特点,其标准化过程有着独特性:

(1)标准均以委员会形式决定,没有单一厂家制订标准;

(2)产业链长,技术扩散需要一定周期,须具备端到端的产业能力方可应用;

(3)商用前须经过广泛的验证;

(4)需政府以频率和牌照方式许可,标准化进程受政策影响明显;

(5)用户规模多,分布广,需求多样化。

基于上述特点,笔者在图2中描述了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过程。与图1通用的标准发展过程相比,移动通信标准化过程在“技术就绪”和“创造市场”两个环节的内容更加丰富。

图2移动通信标准的发展过程

Shapiro等[4]从制造商的角度,总结认为以下七个要素标准至关重要:用户基础、IPR(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知识产权)、创新、进入时机、制造能力、产品配套、品牌声誉,并提出五项成功规律:建立同盟、先发制人、预期管理、占据优势时增加技术壁垒、处于劣势时增加兼容性。

标准是在市场环境和政府环境的双重作用下,大量企业标准策略的博弈结果。从市场角度看,标准源于经济外部性,即用户效用不仅与产品本身有关,还随着使用同类产品用户数的增多而提升,这使得初期的用户安装基础、网络间的转换成本、技术兼容性成为制造厂家标准竞争的关键。政府能够强制性改变用户安装基础,也能通过不同专利政策影响标准的扩散。

2.2制造商和运营商参与标准化的差异

制造商的标准竞争战略主要基于上节所述因素制定,表1描述了制造商在不同标准发展阶段的策略要素和竞争的策略。

表1制造商参与标准竞争的一般模式

通用标准阶段 策略要素 策略

技术准备 技术研发能力,产业链配套 增加研发投入,吸引优秀人才,建立产学研联合研发

技术就绪 技术优势,政府管制 创造最优产品,加强政府公关

创造市场 进入时机,价格,声望,专利授权,产业链配套 做好首个商用,加强市场宣传,健全创业链

决定性争夺 产业配套,用户安装基础,切换成本 健全产业链,扩大用户规模,降低其他标准切换至本标准的成本

主导市场 用户安装基础,切换成本 扩大和巩固用户规模,抬高本标准转换至其他标准的成本

与制造商不同,运营商可以通过影响和控制产业资源、扩大市场外部性、适应市场需求等方式影响标准的制订。二者在标准化过程中的主要区别是:

(1)首先运营商对标准制订的发挥价值与制造商不同。制造商的价值在于技术,运营商的价值在于市场需求。因此运营商的战略要素是围绕需求,反馈市场需求和发挥市场要素在创新中的作用,增强标准的市场竞争力。

(2)其次,运营商与制造商在标准中具有一定的利益差异。上游制造商供应方的数量越多,作为供应链中间环节的运营商能获得的利益就越大。

(3)在标准制订过程中,运营商反对专利的集中化,尽可能降低门槛使更多厂家进入市场。

3 运营商视角的移动通信标准竞争策略

基于上节所述区别,本文提出运营商在标准化中的分阶段关键策略如下:

(1)在技术储备阶段,相比于增强技术研发能力,运营商更关注对产业优质研发资源的影响,可以采取产学研创新联盟的形式,使其更多服务于市场需求的发展方向;

(2)在标准需求确定阶段,运营商之间通过制订联合需求,增强需求预测的准确性和代表性;

(3)在关键技术阶段,运营商一方面确保技术满足需求,另一方面从产业结构的角度出发,防止垄断技术的出现;

(4)在标准细化、性能验证阶段,标准依然有较大的可塑性,运营商需要尽快推动选定的关键技术在实际网络中进行测试,验证是否满足需求;

(5)在构建产业阶段,运营商需要扩大配套产业链,核心策略要素包括信息沟通、预期管理和联合研发;

(6)在首批应用阶段,先发运营商需要尽快投入资源推进网络建设,加强宣传,提升和管理市场预期,同时积极与政府沟通,争取牌照的发放;

(7)在扩大商用阶段,扩大用户安装基础、提升市场预期非常重要,运营商可采取市场联盟形式,通过增加兼容性、降低切换成本争取传统上不属于本标准阵营的运营商支持;

(8)在主导市场阶段,运营商应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不断推动标准迭代更新,以保持持续的技术竞争力。

归纳起来,运营商标准战略要素包括需求匹配度、市场外部性、产业规模、产业影响力和政策管制五大方面,其模式呈现以下三大主要特征:(1)影响和控制产业资源;(2)扩大市场外部性;(3)适应市场需求。

运营商参与移动通信标准的策略如表2所示。

4 TD-LTE标准演变中运营商的分阶段

策略

TD-LTE,是LTE标准的TDD分支,在全球TDD频谱上占据市场主导地位。根据GSA(Global Supplier Association)统计,截至2014年2月,全球有274个LTE商用网络,其中TD-LTE网络为30个。以下通过对LTE和TD-LTE标准发展过程中运营商的策略行为进行案例分析,用以实证第三节所提出的结论。为了突出重点,本文忽略了技术储备阶段和主导市场阶段。

(1)需求确定阶段的“联合需求”

LTE标准制订之初,中国移动、沃达丰、法国电信等国际主流运营商主导的NGMN组织向产业“下一代网络需求”白皮书。白皮书提出了运营商对下一代网络建设和运营的联合需求,包括:高带宽、低时延、低成本、高安全性、端到端质量保障、兼容性和平滑演进等。通过表3发现,2/3的运营商均属于全球十大运营商(表中运营商排名来源于Total Telecom的2013年全球运营商100强排名)。

(2)关键技术选择阶段的“产业结构控制”

为了使LTE技术成为全球主流技术,运营商进行了关键技术选择,避免少数公司的关键技术垄断。表4列出了运营商控制产业平衡的措施。

(3)标准细化阶段的“加速迭代研发”

自2008年开始,运营商发起国际组织LSTI(LTE/SAE Trial Initiative),对LTE的系统样机和预商用产品进行验证,推动标准版本升级和成熟。运营商通过提供真实的网络环境,提高了标准的准确性,加快了厂商的产品研发速度。通过表5统计发现,3/4的运营商均属于全球十大运营商。

表5LSTI主要运营商排名

参加LSTI的主要运营商 国际排名

T-Mobile 6

NTT DoCoMo 2

中国移动 4

Telefonica 5

Vodafone 7

Orange 9

Telecom Italia 13

SKT 27

(4)构建产业阶段的“信息沟通”、“预期管理”和“联合研发”

经过前三个阶段的发展,标准性能已基本具备,下一步的目标是扩大产业外部性。关键策略包括:加强信息沟通,管理产业预期和上下游联合研发。

“信息沟通”的主要目的是向产业界传递TD-LTE的发展情况、市场需求和商用前景,是建立预期的前置条件。2008年2月,中国移动、沃达丰、Verizon三家大运营商联合宣布将共同进行TD-LTE测试,这成为TD-LTE产业研发的里程碑。2009年2月,运营商联合LTE TDD/FDD共芯片需求,推动TDD/FDD产业融合。

“预期管理”是向产业展示TD-LTE技术的优势和增强产业信心。该策略主要是通过一系列试验网不断展示TD-LTE产业的进展,如表6所示:

表6TD-LTE在构建产业阶段的主要展示

时间 里程碑

2009年4月 中国移动邀请国际运营商代表参观首例外场演示

2009年10月及11月 中国移动联合产业在日内瓦ITU大会和香港亚洲通信大会搭建外场展示

2010年4―10月 中国移动建设上海世博会TD-LTE演示网络,演示了全球首个TD-LTE大规模试验网络,得到总理参观指示和吸引70多家运营商参观。

“联合研发”是发挥运营商在产业链中的核心作用,构建上下游联合研发体系,发挥创新协同效应[1],加快产品的研发过程。2010年,中国移动等运营商推动大唐、中兴、华为、创毅视讯、安立等11家公司在世博会上系列产品。同时,在政府的组织下,中国移动等运营商与端到端产业链通过开展国家重大专项的形式,在共同规范、共同测试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产品研发。

(5)首个应用阶段的“示范作用”

该阶段主要目标是推动更多运营商选择TD-LTE标准,主要举措是运营商投入大量资源建设试验网络以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2011年5月至2012年,中国移动在7个城市开展了超1 000个基站的TD-LTE规模外场试验;从2012年7月至2013年,中国移动在15个城市开展了超2万基站的TD-LTE扩大规模试验,采购20余万部终端,从而充分验证TD-LTE实际组网能力和促进产业链成熟。

(6)扩大商用阶段的“运营商联合拓展”

其主要目标是进一步扩大网络外部性预期。2011年2月,中国移动、英国沃达丰、日本软银、美国Clearwire、印度Bharti联合成立了TD-LTE全球推广合作平台GTI(Global TD-LTE Initiative)。截至2014年2月,其运营商成员已达100家,成为TD-LTE全球商用的主力军。图3显示了GTI成员数在中国移动等TD-LTE主流运营商进行相应行动后迅速增加:

图3GTI运营商数量增长历程

5 结论

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TD-LTE的实证得出运营商的标准参与模式以及三大主要特征:影响和控制产业资源、扩大市场外部性、适应市场需求,并进一步提出了在该标准参与模式下运营商的分阶段关键策略。下一步研究重点将是多家运营商的标准参与模式及关键策略,以及量化标准参与模式为运营商带来的收益。

参考文献:

[1] 江振林. 需求方导向的中国标准战略――基于需求方市场势力的研究[D]. 杭州: 浙江大学, 2010.

[2] Katz M, Shapiro C. Technology Adoption in the Presence of Network Externalities[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 1986(94): 822-841.

[3] Farrell J, Shapiro C. Dynamic Competition with Switching Costs[J]. 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 1988: 123-137.

[4] Shapiro C, Varian H R. The Art of Standards Wars[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1999: 8-32.

[5] Tassey G. Standardization in Technology--based Markets[J]. Research Policy, 2000(29): 587-602.

[6] Suarez F F. Battles for technological dominance: an integrative framework[J]. Research Policy, 2004(33): 271-286.

[7] 胡武婕. 中国信息通信产业技术标准竞争与策略研究[D]. 北京: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作者简介

徐兆吉:博士就读于北京邮电大学,现任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用户与市场研究所副所长,曾长期参与TD-LTE标准的产业化和全球化推进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新型产业合作、电信市场策略、国际标准演进等。

程锦霞: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现任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用户与市场研究所项目经理,曾参与IEEE 802系列、LTE-A的标准化及TD-LTE的产业化和全球化推进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行业市场信息化、电信监管与政策等。

文潇:硕士毕业于北京大学,现任中国移动通信研究院用户与市场研究所项目经理,曾参与NGMN、3GPP等国际标准组织工作、电信业务海外市场拓展及TD-LTE标准的产业化和全球化推进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电信市场策略、ICT新领域研究等。

上一篇:基于Hadoop平台的电信大数据入库及查询性能优... 下一篇:基于网格划分的投资决策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