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淡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优缺点

时间:2022-07-18 11:30:43

浅淡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优缺点

连续春旱,已成为制约大豆产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大豆行间覆膜是平播膜外侧播种,膜内侧施肥,苗带单行精量播种,种距膜边2—3cm,肥料位于膜内种侧下8—10cm,大苗行65cm覆膜,小行距50cm,不覆膜。大豆行间覆膜栽培技术具有保墒、提墒、保肥、抗旱、增温,加速大豆生长发育,抑制杂草生长防止水土流失缓解和降低大豆重迎茬给大豆产量品质带来的负面影响,大豆行间覆膜是大豆垄三栽培,大豆窄行密植后又一重大技术革新,伴随着这项技术的推广,在大田生产实践中行间覆膜技术的优缺点表现得越来越明显,现在是几年来在生产中遇到的优缺归纳一下,与同行共同学习,共同克服此项技术的缺点。

1、 严格进行种子精选

种子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大豆苗齐、苗全、苗壮,由于大豆行间覆膜用种量少,种子播种前要做到粒选,提高种子和播种质量。凡是清选过的大粒而整齐种子,比不加清选的种子生育良好,田间苗率高,出苗整齐。

2、 合理轮作、耕整地

2.1轮作可以均衡地利用土壤养分,不同作物土壤中吸收各种养分数量和比例相差很大,通过轮作可以比较均衡地利用土壤中的养分。

2.2各作物根系生长的深度和发育程度不同,某些作物是浅根性的,根系主要是在土壤表层延展,作物只能吸收浅层中的养分,利用浅层中水分多,根系的伸长与扩展,受土壤中的温度、空气、水分、养分以及来自地上部的为根系发育所必需的碳水化合物的供应状况等左右。另外,一些作物是深根性的,并且具有强大的根群,作物可以从深层土壤中吸收养分和水分,根据作物根系伸长程度不同的这样特征,在栽培浅性作物之后,换种深根性作物,可以利用由于溶脱而向下层移动的养分,并且在干旱地区还可以利用下层残余的水分。

2.3轮作能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土壤有机质不仅是养分的主要来源,而且对土壤的理化性质和生物学性状具有全面深刻的影响,通过轮作有利于调节土壤中有机质状况,从而有利于土壤肥力的提高。

2.4轮作有利于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各种病菌和害虫有一定的寄主。作物的许多病害过土壤侵染的,各种在土壤中生活的病菌和害虫都有一定的年限,连作会使这些病菌和害虫,在土壤中不断繁殖,危害越来越重,实行合理轮作,种植作物发生变化遇不到相应的寄主,它们经过一定年限,便可以自行消灭,在种不同种作物就可以避免或减轻病虫的危害。

2.5轮作可以防除或减轻田间杂草的危害,不同作物由于某种原因生育特性和采取相应的农业技术不同,因而对田间杂草的抑制力和防除效果也不一样,实行轮作,可以利用种作物栽培方式及防除杂草的不同特点,有利于消灭或抑制杂草。

2.6深耕深松整地,翻埋肥料残茬,蓄纳雨水,消灭杂草病虫害,地面平整便于机播深浅一致,出苗匀齐,直接影响覆膜质量。

3、提高肥料利用率氮肥在土壤中易挥发淋失和反硝化作用等造成氮的损失,利用率仅30-40%,有效期一般在30-40天,覆膜大豆可在50-60天。4、行间覆膜加速大豆生长发育,提前封垄,可减少一次铲地。

4、覆膜面积占土地面积的40%左右,膜内杂草受到抑制,减少除草面积。

缺点:

1、品种:缺少专用品种,覆膜大豆水分氮肥流失少,可减少用量,在边疆镇团结村用合丰40,品种不适合覆膜,花期、结荚期严重倒伏,直接影响产量。因此种植品种选择秆强,抗倒伏品种。

2、播种技术上,连续几年种植上都存在问题

2.1苗带行间距过小。行间覆膜提高播种难度,正常苗带行距在45—50cm,使于田间除草、铲趟。在一些地块苗带行距30—35cm,无法正常机械作业,同时加大了种植密度,引起后期倒伏。

2.2苗带行距过大。播种掌握不好苗带行距过大,公顷保苗株数不能保证,严重影响产量。

3、整地、覆膜

整地质量达不到标准影响覆膜质量。(1)是膜破损严重。(2)覆膜不严,通风,达不到保墒效果。(3)覆膜两侧压土,苗带不间隔压土,春风大,掀膜现象很多。

4、 种肥深度过浅更淡不上分层施肥,降低肥料利用率。

5、除草。行间覆膜采用封闭除草比较适宜。在封闭处理不好的除草不当,草荒严重影响产量。

5、 揭膜不及时,在封垄前揭膜,封垄后地膜的作用越来越小,不是降解膜,这是是揭膜最好时期,膜还有一定韧性,比较易揭,秋后揭膜,膜韧性降低,容易断裂,形成碎片。留在土壤里,形成白色污染,影响来年播种出苗。

(作者单位:164400黑龙江省逊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上一篇:糖蔗高产栽培管理技术 下一篇:谈马铃薯栽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