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增加注册资本金对担保机构的意义

时间:2022-07-18 11:26:45

论增加注册资本金对担保机构的意义

摘要:近年来,随着信用担保体系的不断规范,监管部门对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担保机构为开拓业务市场,提升自身实力,在与银行的合作中提高话语权,增强抵抗风险的能力,也在不断地增资扩股。增加注册资本金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循序渐进的进行。注册资本金的增加不仅为担保机构带来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新的挑战。

关键词:注册资本金 担保机构 意义

一、背景简介

根据原国家经贸委《关于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试点的指导意见》文件要求,担保机构的担保放大倍数“是指担保资金与担保贷款的放大比例,一般在10倍以内”。财政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机构风险管理暂行办法》:“担保机构担保责任余额一般不超过担保机构自身实收资本的5倍,最高不得超过10倍。”这些政策都通过担保机构的注册资本金对其业务总量进行了限制。

二、选择增加注册资本金的客观原因

(一)监管要求

监管要求是担保机构选择增资的客观原因之一。2010年颁布的《融资性担保公司管理暂行办法》中明确限定,融资性担保公司的注册资金不得低于500万元。该文件出台后,各省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的细则中,大多将这一门槛提高。为避免资本不足而可能导致的被整合、淘汰出局的政策性风险,增资成为担保机构的必然选择。

(二)银行合作要求

2006年5月,银监会下发了《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办公厅关于银行业金融机构与担保机构升展合作风险提示的通知》(银发办[2006] 145号),要求银行业金融机构应“严格审查担保机构的资质,明确规定担保机构注册资本应在1亿元人民币以上,且必须是实缴资本。”新规出台后,大部分银行迅速暂停了与资本金不足1亿元的担保机构的业务合作。近年来,很多银行还在逐步提高合作担保机构的资本金准入门槛,对担保机构资本金的要求不断加大,且更加严格。银担合作中,银行一直处于强势地位,担保机构选择增资亦是提高话语权的应对举措之一。

(三)业务发展要求

选择增资的最重要原因是担保机构业务发展的现实需要。增资以后,可以大幅度提升担保能力,最大限度地增加各银行对担保机构的授信额度,更大限度地开展业务,为做大做强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一般而言,商业银行对国有担保机构的融资比例放得较宽,上限是10倍,可以做到8倍左右。而对民营担保机构上限通常掌握在3倍-5倍,如果要想做到更大规模就必须增资扩股。

(四)提升实力要求

增资扩股,不断整合资源优化股权结构,能吸引有实力的投资者和具有影响力的股东,以及行业内的优秀人才加盟,实现可持续健康发展。担保机构口碑与品牌的树立,有赖于担保机构的抗风险能力。资本金实力越强,担保机构可持续经营的基础越好,可持续经营的能力也越强。

三、增加注册资本金应注意的事项

(一)选择时机

担保机构应在担保业务量稳定,担保风险可控,担保收益良好,担保政策扶持的基础上,根据自身规模和实际发展需要来增资。增资就是要发挥担保资金的担保效应以及风险承担作用。如果在不合适的时机增资,不仅会在增资过程中遇到困难,甚至会为以后的发展带来隐患。一旦出现问题,不仅对整个担保行业有冲击,甚至会出现“绑架”银行及政府的可能性。

(二)循序渐进

首先要注重增资幅度。资本不足会制约业务发展扩张,注册资本过多则会造成大量资金闲置,影响每股收益率。其次是要根据发展需要,逐年连续稳健增资,使注册资本与业务规模相适应,尽可能保持每年分红收益的稳定、合理。三是要注重股权设置。通过增资扩股不断优化公司治理。四是业务规模要有人才匹配,人才队伍跟不上,风险控制就难以跟上。

四、增资的意义

(一)增强了担保实力

资本实力增强,对内担保规模得到有序地扩大,引进优秀精英人才,有效地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提升公司收益。对外调整业务结构,更好搭建服务平台,与银行开展深度合作,破解融资瓶颈,支持中小微企业稳步发展。

(二)增加了信心与影响力

增资扩股成功,使担保机构的规范性、稳健性、成长性、盈利模式等特色进一步提升。是对讲诚信、规范运营的担保机构的一种支持和肯定,对整个担保业也起到鼓舞的作用,增强了担保从业人员的信心。

(三)促使股权结构的优化

增资扩股,加大政银企合作力度,进一步发挥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助推器作用。增资后的担保机构,在股权结构上得到优化。通过对新的意向投资者进行筛选,优化资本占比,扩展股东区域,“多元、分散”的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

(四)提出了挑战

增资以后,担保机构在担保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股东投资都讲求回报,这就需要其不断提高盈利能力。管理模式、人才配置、专业化程度等都要跟上增资的步伐,为担保机构提出全新的挑战和要求。此外,受宏观经济的影响,担保业正处于风险集中释放的阶段,风险控制难度上升,风险预警项目上升,风险控制工作面临严峻考验。增资后,担保机构扩大业务规模、加快发展,提高资金使用的效率和效益,这对担保机构的人才团队、业务拓展、内部管理、风险控制、创新能力等方方面面都形成考验和挑战。

参考文献:

[1]李爽.中国担保.2013

上一篇:浅谈银行事权和财权划分及对策建议 下一篇:论殷《河岳英灵集》对唐诗选本的编辑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