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康复医疗建立研讨

时间:2022-07-18 10:41:00

社区康复医疗建立研讨

作者:胡坚勇孟祥博樊振勇单位:浙江省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三级康复网络不健全,双向转诊难以落实

康复医学是针对功能障碍的预防、评定和处理,着眼于患者的整体康复,需要长期的坚持和不间断的康复训练,因此除了在综合性医院和专科康复机构的早期和恢复期康复治疗外,更需要在患者出院后,也能在社区和家庭得到延伸康复服务。这三者之间的相互转送、指导、支持就构成了完整、动态的三级康复服务网络。但目前国内大多数综合性医院康复科的力量不够强,专科康复机构数量少且不够普及,而社区康复的基础条件又较差,故不少地区很难将患者住院期间的康复治疗与出院后的社区后续康复服务紧密衔接起来,实现良性互动,使双向转诊陷入了进口不畅、出口梗阻的尴尬局面。

医保政策有缺陷

社区康复发展地区差异大由于对社区康复重要性认识不足,医保政策对康复治疗的限制较多,不少康复治疗项目尚不能纳入医保范围。再加上各地区医保政策不统一,地区间的差异较大,造成各地互相攀比和不规范的收费行为,出现一定负面影响,严重挫伤了医务人员积极性,也扩大了地区间社区康复发展的差距。

对策和建议

1加强康复宣传,倡导社会康复理念

1.1倡导社会康复理念自我国从20世纪八十年代初引进现代康复理念近30年来,康复医学已取得长足进步。但是从整个社会来看,康复的意识仍不强,尤其对社区康复的重要性认识不足,不仅是社区居民,而且包括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医疗机构管理者和医务人员均对康复了解不多。故应大力加强社区康复宣教,让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康复事业。这不应该只是残联和各级康复学术机构的职能,更是各级政府和全社会的职责和义务。要努力倡导社会康复理念,尤要重视发挥社区的能动作用,尽快建立一支社区康复专业队伍和社会志愿者队伍,帮助因病致残,功能障碍患者通过系统的康复训练和提供适宜的社区及家庭康复环境,使缺损的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恢复或代偿,尽快融入社会、回归社会。

1.2提倡绿色疗法概念当前我国医药费用持续攀升,尤其是药品费用增幅过大和药源性疾病增多的情况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而康复治疗则是一项相对花钱少、副作用小且安全有效的绿色疗法,利国利民,理应得到社会的认同和提倡。

重视人才培养,加大教育投入

1加大教育投入借鉴国外康复医学发展经验,没有康复教育的普及和提高,就不可能有康复医学事业的快速发展。针对国内康复专业人员数量不足,素质不高,难以适应老龄化社会对康复的需求,政府要十分重视对康复人才的培养,加大康复医学教育投入。尤其要重视整合教育资源,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交流,加强康复师资队伍和实习基地建设,并可采取定向委托招生的短平快培养方式,尽快缓解社区康复专业人才不足的矛盾。

2关注全科医师培养在推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中,为适应社区康复医学发展,建议尽快修改培训教材,调整培养方案,有意识地增加康复医学培训内容和时间,强化全科医师社区康复意识,提高他们的社区康复专业技能。

3重视在职培训由于历史原因,在现有的临床专业人员中,尚有不少未经过正规系统的专业培训,因此有必要制定和完善符合国情的康复专业技术人才在职轮训、考核和准入制度,不断提高专业队伍业务素质。

调整医保政策,实现康复服务的可及性

新医改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人为本,把维护人民健康权益放在首位,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对于患者来说,无论是急性期的救治,还是恢复期的康复治疗都应归属于基本医疗服务范畴。因此在医改中,要充分关注广大农村地区和城市低收入人群、老龄人群中慢性疾病患者长期康复的需求,逐步建立、完善包括康复治疗在内的医疗保障服务体系,尤其要坚持将社区康复服务纳入医保政策调整范围,积极探索社区康复费用的合理补偿机制,这是从政策上保证和支持社区康复事业发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前提。

完善三级康复网络,促进社区康复发展

1政府重视,加大社区康复投入针对老龄化社会进程加快,康复需求剧增的现状,政府要十分重视加大社区康复的财政投入、保证人员编制、康复设施等软硬件的改善,逐步满足老年、残疾人群等功能障碍者居家养老,社区康复的可行性。

2鼓励多渠道兴办康复医疗机构针对当前康复机构、床位供不应求的现状,各地应根据当地实际,坚持以政府为主导,多渠道兴办康复医疗机构,积极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康复服务领域。对基础较差的地区则可适当放宽康复机构准入门槛,从低水平做起。也可以鼓励或引导一些业务量不足,整体技术力量不强的中小型部队、企事业医疗单位,有计划的整体转型为康复专科医院,进一步普及和完善三级康复网络。

3因地制宜,多方式建立社区康复服务模式以社区为本,从社区实际出发,根据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差异,提倡因地制宜差异化发展的方向,并探索各种不同形式的医院———社区联合方式和服务模式,努力开展适宜社区特色的康复服务项目。如通过加强社区网络建设,利用信息平台等资源,与各级医疗机构建立并规范专家在社区挂号、坐诊、指导、转诊流程,完善双向转诊、会诊等制度,采用中医传统治疗和现代康复技术相结合,将患者住院康复治疗与出院后社区后续康复服务紧密衔接起来,使不同健康状况的人群能够在社区比较经济、方便地获得医疗保健和康复服务,使卫生资源得到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并有利于为患者提供连续不间断的综合康复服务。

上一篇:康复功能对外伤治愈的重要性 下一篇:职工素质三互培育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