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交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实证研究

时间:2022-07-18 08:02:29

古交市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发展实证研究

摘要:古交市是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全国最大的主焦煤生产基地。它的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煤炭等矿产资源的大规模开发,成为一座典型的资源型城市。然而,这种特殊的自然条件使得现有的经济结构和发展模式逐渐不能够适应现代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现在分析古交市发展条件、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究性地提出其经济转型发展的建议和措施。

关键词:资源型城市;古交市;经济转型;措施

中图分类号:F25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913X(2015)09-0081-01

古交市是山西省省辖县级市,隶属于太原市。一度依靠煤炭资源优势,取得了经济的突飞猛进。经过改革开放以来二十余年的建设,古交市已基本由落后的、封闭的农村经济向先进的、开放的城市经济转化,初步成为一座新型的煤炭城市。但是随近年来煤炭资源整合、煤焦市场持续疲软和宏观经济下行等诸多因素影响,再加先矿后城等的特殊历史,出现了一些矛盾和问题:工业企业运营困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经济转型任务艰巨、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严重阻碍了古交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实现经济转型,增强古交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这一现实问题亟待解决。

一、经济发展条件

(一)自然资源条件

古交市依矿而立,缘矿而兴。煤炭资源,铝土矿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优质铁矿、铝矾土、石英、石膏、石灰石等储量也很丰富。从水资源贮存状况来看,古交市地表水过境水量大,但是由于河传径流年际分配不均,不利于开发利用。近几年来,由于煤炭等资源的肆意开采,使得水质遭到破坏,水污染严重。

古交市人口约21万,相对于其他县级市来说,人口较少,所以其人均土地资源占有量较大。但是,由于其地形复杂,丘陵山地超过全市总面积的95%,而河谷平川尚不足5% 。同时存在土地利用率低和生产率低、水土流失、城市建设、工矿发展用地急剧增加等问题,造成古交市土地资源相对贫乏。

(二)区位条件

古交市位于山西省太原市西北部,是吕梁山东麓的交通枢纽和商品集散地,连接省城太原和晋西北的现代化工矿城市。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基础设施日臻完善。太古岚铁路和太佳公路穿越全境。太古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扩展了古交与外界的联系。

但是,多山少平地的地貌特征决定了古交市地理环境较为封闭,大气污染不易扩散,污水自净能力弱,且林草稀少,造成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环境特别脆弱。而且,古交地处太原的地表水上游和气流上风向位置,同时又是太原地下水的主要补给区,这便使得古交市的生态区位十分敏感,影响资源开发方式的选择。

(三)城市基础条件

古交市是一座先矿后城的城市。城市建设起步初期,由于缺乏统一规划,虽然发展至今已初具规模,但是除了中心区具有相对城市中心职能外,其他各区域尚处于独立工矿区或者一般集镇职能状态。城市功能不够完善,“城中村”现象多。而且城乡功能分区不明显,对外交通设施不健全、铁路运力不足、公路等级低、配套设施不健全等问题,不利于对外联系与交流,难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经济发展现状特征

(一)总体经济实力较强,经济发展速度极快

以2013年为例,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7.5亿元,下降12.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9亿元,下降35%;固定资产 投资69.4亿元,增长31%;服务业增加值14.9亿元,增长0.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5亿元,增长15.8%;财政总收入13.4亿元,增 长6.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8.5亿元,增长10.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62元,增长11.2%;农民人均纯收入11109元,增长 12.1%。尽管上述九项指标中有两项出现了下滑,但经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在一些关键环节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总体经济实力较强。

自从改革开放以来,古交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总产值的增长倍数都超过了山西平均水平,特别是工业增长超出几乎一倍,说明古交市工业增长速度极快。

(二)畸重工业结构明显,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古交市作为太原市辖区内因煤矿而设立的城市,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发展以煤炭、焦化、冶炼等传统产业为主,同时结构超重单一、产品初级、经营粗放、效益不高。第二产业比重高达75%,重工业企业在全部工业企业中占到约90%。且农业基础薄弱,农民增收渠道不宽,现代农业发展仍需加大力度。

(三)工业企业存在问题很多,尤以煤炭企业较为突出

存在运营困难,员工积极性不高,效益低下、安全隐患频发等问题。发展环境不够优化,个别干部创新意识不强,存在庸懒散现象,思想有待进一步解放。

三、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措施

(一)加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建设更为协调的多元发展产业结构

1.坚持“可持续”原则,加快推进工业新型化。依托煤炭资源优势,加快煤炭产业改造提升,深度整合重组和延伸改造煤焦洗传统产业,推进煤炭产业向高、精、尖延伸,构建“煤炭深加工和煤炭综合开发利用”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以煤为基、以煤兴产、以煤兴业、多元发展”。

2.坚持“内涵式”发展,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要根据实际实施“一村一品”战略。同时,要大力发展庄园经济及生态观光、农家乐旅游,将农村建设成城市发展的“后花园”,着力打造魅力乡村。一方面,扎实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鼓励引导发展牛羊规模养殖和小杂粮种植加工等优势项目,重点扶持12个 “一村一品”专业村,培育100户种养殖示范户,巩固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农产品加工和营销企业发展壮大,积极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另一方面,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完成土地开发整理。新建气象防灾减灾预警中心,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体系建设,开展农民实用技术、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各类培训,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地位。

3.坚持“高水平”提升,加快推进服务业现代化。充分发挥我市靠近太原的区位优势,对标省会服务业发展水平,改造升级金牛西大街、东曲、马兰滩等商业组团,打造人民路高端商业街,力争新引进一批国际知名品牌。大力发展煤焦集运等现代物流业,探索培育矿山机械、重型车辆销售服务等专业市场。深入推进福福山生态狩猎区、龙城向新滑雪场、二龙山生态旅游和山西明湖水上乐园等旅游项目建设,培育城郊生态休闲观光市场。

(二)资产投资、民营经济和融资模式上实现新突破

多渠道、多领域扩大投资,同时全力推进招商引资工作,要树立“大古交”观念,把地方、驻地企业等各方面的力量组织起来,以企引企、以商引商、以才聚才,汇集四面八方的资金和人才,促进经济转型跨越发展。

(三)加快新型城镇化步伐,建设更为典型的城乡统筹发展格局

1.新城开发与旧城改造并重,切实提升城市品位。按照“特色山水城市”的定位,健全完善城市控规、重点区域详规等规划体系,编制中心城区改造、城市道路系统等专项规划。加快旧城改造等项目建设,切实促进城市扩容提质。

2.基础建设与城市管理并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根据“改造旧城、建设新城”的总体思路,抓好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例如实施路面改造等城市道路工程,改造旧城区供水、供热、供气、污水等管网,推进市政配套工程。搞好太古高速路、太兴铁路复线配套工程建设,彻底解决古交交通“瓶颈”。

3.特色小镇与美丽乡村并存,全力加快城镇化步伐。以落实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加快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步伐,同时科学规划、及早启动第二批沉陷区村庄整体搬迁安置。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吸引农民、生产要素向中心村庄、集镇集聚,建设一批设施完善、产业合理、交通便利、环境宜人的“美丽乡村”。

现正处在改革与奋进的伟大时代,古交已进入转型跨越发展、实现二次腾飞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顺势而为,乘势而上,才能实现全面建设经济繁荣、文化发展、 安全和谐、美丽宜居的新古交的奋斗目标!

参考文献:

[1] 李松博.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2013.

[2] 王 聪.山西煤炭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D].太原:太原理工大学,2004.

[3] 曲庆江.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困境与经济转型对策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04.

[4] 陈 红.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研究――以阜新市为例[D].长春:吉林大学,2004.

上一篇:以第三方移动支付引导形成的新的支付习惯 下一篇:地方高校会计实验教学模式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