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明:创新多面手

时间:2022-07-18 08:02:21

李明:创新多面手

在金融行业打拼多年,李明开创性地创立了“天使投资+孵化器+创新大赛”的创投模式,打开了企业发展的高速通道。

眼前的李明,睿智与理性共备,还有一丝淡淡的书卷气。

资本是跟“钱”打交道,李明却在高等院校沉浸多年。当年的李明是大学理工科的高才生,那时候的他是一个“书呆子”,时常埋头于各种科技研究报告,“教书育人”。直到现在,他还是郑州大学的客座教授。

如今的李明拥有另一重身份,河南华夏海纳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河南知名的天使投资人。

2008年,李明发起成立了河南华夏海纳创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夏海纳),成为河南首家天使投资机构。李明开创性地创立了“天使投资+孵化器+创新大赛”的创投模式。这个模式独到的思路在于,华夏海纳联合河南省科技厅、郑州高新区等政府部门机构合作,通过举办科技创新大赛的方式进行项目的筛选。

“从2008年开始,我们每年举办河南省‘国家大学科技园杯’科技创新大赛,这是筛选投资项目的选拔平台,加上国家大学科技园这个孵化器平台,现在很多项目已经落地。”李明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李明和他的团队与郑州大学、河南工业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开展风险资本走进校园、走进科研院所活动,宣传推广实验型经济发展模式。为优秀科研项目提供中试资金、产业化资金,推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目前,李明自己研发有20多项发明专利,并坐拥亿万资产,其独有的专业项目驾驭能力与金融眼光成就了他投资项目的精准度和成功率。“我们投资的项目必须是发明专利,这是筛选优质项目的必要条件,更是创新的要求。”李明表示。

在李明看来,天使投资与私募、信托最大的区别,就是除了要有充足的资金外,还要对所投项目有专业的认知能力。对于这种认知能力,他解释说,凭借自己几十年在高校科研院所任教积累的经验,就有一种对项目整体把控的“嗅觉”,这种“嗅觉”将很多在高校“睡大觉”的科研项目转化为生产力,甚至是产业化。

这样的例子在李明身边时有发生。

物理学上有一种叫六氟化钼的化学原料,它可以作为一种高效、节能的产品被运用于汽车油添加剂中。目前只有美国和日本享有这项技术。2011年年初,中国石化资深科研人员王永刚找到李明,希望可以将自己发明的专利投入市场。经过简短的接触后,李明就联合太平洋(北京)联合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共同投资4000万开始了对这种产品的项目对接。

实际上,这种产品的进口价格,卖到18~20万元每吨,但如果经过国内自主创新研发生产,其成本只需要5~6万元。即使市场上卖到10万元一吨也只是国外价格的一半。“如果将产品投向市场,再进行产业化,那么能够创造价值的空间可想而知。”

凭借这种独特的“嗅觉”、独到的眼光,加上雷厉风行的执行力,从项目的审核到组织资金,再到投产,只用了一年的时间。

李明说,企业家除了赚钱,还要做一些体现社会价值的事,投资一些高科技企业,通过新的技术促进国家的产业结构、产品结构转型。他认为这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创新的实质。“做房地产也赚钱,但做科技型的投资贡献会更大。我不做,别人做,一样会赚钱,那就交给别人做好了,我做一些更有意义的事。”

2012年4月,李明拿到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2.5亿元的新兴战略产业引导基金。这笔资金,可以说是国家对他创新投资模式最大的褒奖。而后,李明和他的天使基金将步入高科技创新的深水区,并由此启程。

上一篇:一加一面粉 路易金樽 下一篇:代传奇:创新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