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欠连天”趣说“欠”

时间:2022-07-18 07:52:48

看到“欠”字,大家脑海里最先出现的词会是什么?有的同学可能会说“拖欠”“欠账”――这是“欠”字最常见的用法;当然,还有一部分人可能会想到“哈欠”,那么我要恭喜“哈欠”的同学了,“哈欠”这个很固定的词语恰恰是“欠”的本义。请注意,由于打哈欠(方言也称“呵欠”)是会传染的,因此,以下的文字可能引起大家“哈欠连天”。

“欠”本指打哈欠

寻求一个汉字最初的意思,我们必须从它最古老的字形入手。甲骨文的欠字,是一个标准的象形字,像一个坐着(在古代,标准的坐姿就是跪着)的人,昂首张嘴,大打哈欠的样子,它的本义就是“张口出气”,也即打哈欠。那个放倒的“U”就是指张开的嘴巴,在后来的小篆中,则变成了三条蜿蜒的曲线,这在古老的汉字里面多指气体,表示打哈欠时从嘴里呼出的气。在楷书里面,我们就基本上看不出“欠”是“打哈欠”的本义了。不仅如此,“欠”字也被借去表示“短少、不够”或者“借人财物未还或该给而未给”等意思,前者如“欠缺”,后者像是“拖欠、欠账”等。在由“欠”组成的词语中,表示“哈欠”本义的可以说寥寥无几了。

但是,在“欠伸”这个词中,“欠”却一直没有忘本,旗帜鲜明而又顽强地表达着“打哈欠”这个本义。“欠伸”就是打哈欠伸懒腰的意思,白居易有一句诗说“眠多爱欠伸”,意思就是说睡觉多了,大都爱打哈欠伸懒腰,这句诗很生动地描画了白居易退休之后那种令人羡慕的闲适生活,而在现实生活中,睡眠不足,也就是“眠少”,却更容易让人“欠”觉。

由“欠”组成的字多与嘴巴有关

“欠”字还常常作为部首,与其他部件一起构造新的汉字。由于“打哈欠”的形象深入人心,所以,凡由“欠”组成的字大都与嘴巴的动作有关,例如 “饮”字。

“饮”是“喝”的意思,所以在甲骨文里,“饮”字里面左下部分是个酒瓶(酉)形,里面盛有酒或者水,酒瓶之上是个大舌头,舌头之上是人张开的大口,跟“口”相连的就是人的躯体,表示一个人弯腰低头在伸舌喝酒或喝水。那个弯腰张口伸舌的人形,在汉字里面就用“欠”表示了,而表示盛装液体的容器――“酉”,在后来则被“食”代替,变成了“”,后来简化为“饮”。“饮”的本义是“喝”,如战国时期的思想家荀子就曾发现蝉这种昆虫是“饮而不食者”,也就是光喝而不吃。后来,可喝的东西都叫“饮”,“食饮”就是吃的东西和喝的东西。无论表示喝的动作还是喝的东西,饮都读“yǐn”,但它还有一个读音“yìn”,就是“给……(主要是动物)喂水喝”的意思,比如说“饮马”“饮牛”等。

当然,以“欠”为部首的字还有很多,如“歌”“欷(xī xū)”等,也都与“嘴”有一定关系。再比如左面这个甲骨文字,大家能猜出它是哪个字么?

上一篇:科学教学中的“个别化”与“协助型”主动学习 下一篇:语文教学中多元评价体系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