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

时间:2022-07-18 04:48:46

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已经成为当前的一个教育热点。该文在分析网络教学优势的基础上,从师生两个不同角度讨论了如何更好地开展网络教学,最后以实例阐述了网络教学平台的创建。

关键词:信息时代;网络教学;网络教学平台

中图分类号: 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2-0364-02

Network Teaching in the Information Age

XIE Li

(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 Guangzhou 510520, Chin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s technology, network teaching has already been an educational hotpot. This article ana? lyzes the advantages of network teaching and discusses how to develop the network teaching in two views: one is the view of the teachers and the other is the view of the students. Finally, we use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how to create a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Key words: information age; network teaching;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网络技术的发展,很多学校已经利用校园网和互联网来实现教学活动的网络化。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突破了时空限制,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下,网络教学将成为21世纪主流的教学方式。

1网络教学及其优势

网络教学是利用已经普及的电脑和宽带网络等硬件环境,依托专业的网络现场教学平台,实现异地、同时、实时、互动教学和学习的新教学模式,是“实地现场教学”模式的强有力的补充,是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化的总体趋势和目标。其实现手段有:视频广播、视频点播、视频会议、Web教材、多媒体课件、BBS论坛、聊天室、E-mail等。网络教学主要具有以下优势:

1)共享教学资源: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都可通过网络共享资源,包括硬件资源的共享和软件资源的共享,其核心是各种教学资源的共享,包括教师提供的课件、在线辅导、练习材料、答颖、讨论、答案分析等,也包括学生提供的学习心得、意见反馈、作品展示等。

2)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培养创新能力。①网络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学生由过去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学习知识,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主动性。②网络教学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图形、文字、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信息巧妙地结合起来,感官刺激效果好,教学演示直观生动,使学生思维高度活跃,学习积极性大大提高。③网络信息量大、信息传递快、交互性强,有利于开展发现式和协同式教学,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创新能力。

3)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教学组织形式多元化突破了传统的“班级授课制”这种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使个别化学习、协同学习、课堂教学、远程网络教学等多种形式并存,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4)为全民教育和终身教育提供了条件。网络教学克服了地域和时间的限制,学校成为开放、虚拟、社会化的学校,学习不受时空限制,更加方便。

2如何更好地网络教学

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信息膨胀和知识快速更新,导致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对网络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一方面对人才的素质结构提出了特殊的要求,另一方面对教育的水平及受教育的机会和方便程度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1教师正确引导

不断信息技术如何发展、教学形式如何变化,教师始终站在教学的最前沿,起着主导作用,不可盲目夸大网络的作用而忽略了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网络教学中,教师是信息的组织和编制者,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网络教学的质量主要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教学策略。

在网络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指导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互相协作,并且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个性化教导,因材施教,特别要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增强学习自信心。在网络教学这种开放性学习环境下,教师还需要通过记录登陆次数、检查作业、随堂测验等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进行监督,以使每个学生 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另外,随着网络知识的不断更新,教师还必须不断搜集新的知识来更新自己的知识库,收集有效的信息整合到教学中,提高驾驭现代化教学手段和教学设备的能力,以适应教育的现代化和信息化。

2.2学生积极主动

网络教学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处于主导地位,学习过程具有高度自主性,其核心要求是全面提高学生的收集信息、整理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网络教学资源容易大,内容丰富,结构复杂,学生要具有自主学习、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网络技术,在海量信息中主动地获取各种信息来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学生必须掌握有效的学习方式,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2.3加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

网络教学需要交互教学环境的强有力支撑,师生、生生之间要积极互动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要按教学计划完成教学大纲规定的教学内容,必须及时和学生交流,促使学生完成学习任务。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教学互动,实时对问题展开讨论并解决,完成多向交流作用,也可提问学生,考核课程知识。学生在网络学习中碰到问题需要及时得到教师指导,某些学习任务需要学生之间的讨论、协作,以团队合作形式完成。

网络教学的互动性以学生为主体,不仅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良好的学习动机,而且学生通过互动及时发现自身不足,在教师指导及时调整学习方式,提高学习质量和效率。

3创建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

网络教学离不开网络平台,学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创造数字化学习环境,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对教学过程进行连续的支持、统计、分析、预测和管理,成为教师指导下学生自发式学习的强有力的工具,为日常教学提供了补充和拓展。

本文以广东省考试中心开发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网络自主学习平台为例说明如何创建一个有效的网络学习平台。该学习平台是以知识点学习为基础、能力测试为手段、应用技能掌握为目的,提供一个集学习、辅导、测试、评价、交流、知识沉淀等功能于一体的环境。学生通过现代化的网络手段可以随时随地方便地登陆到平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进行自主学习。教师在平台上对学生学习进行管理,包含如下功能:

1)用户管理:本学期分配给教师辅导的学生名单。教师可以查看本人所辅导学生的详细信息。

2)作业管理:根据本身的教学需要和学生的学习进度,参照教学内容按章布置作业。布置作业时必须设定关于本次作业的标题、作业上交的截止日期,附件资料和关于本次作业的内容说明等参数。

3)知识点管理:以知识点为最小单位,提供了与本课程所有知识点相关的学习资源,包括“学习视频”、“知识点精讲”、“知识点的辅导”、“阅读材料”和“知识点测试”等。教师可以根据平台提供的课程学习资源去辅导学生的学习。必要时,也可以自己录制有关知识点学习的视频录像上传到服务器中供学生观看。

4)单元测试:学生完成每章课程学习后进行的知识点测试,目的是检查学生对该章所有知识点的学习情况。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进度有针对性的布置单元测试。

5)强化训练: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方式进行。

6)综合测试:等同于模拟考试,参考现行的考试大纲和考试形式让学生熟悉考试的环境。

7)职场实训:该模块提供一些在日常工作中常遇到的实际案例及操作要素,学生可以通过对这些实例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提高自身在实践中的综合应用能力。

8)统计信息:随时对学生详细学习数据情况进行跟踪,并根据这些信息实时地调整自己的教学策略,开展个性化的教学,做到因材施教。

另外,该平台还有信息、讨论区和修改个人信息等功能。

通过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在教学平台中获取充足的教学资源,按教师要求自主完成学习任务,并通过教师的作业和测试随时检查学习效果。同时师生也可以通过网络自由交流,极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全面、轻松的学习环境。

4结束语

我们正处于一个教育高度信息化的时代,随着我国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以及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开展网络教学是时代的需要,是学校教学的必然选择。网络庞大的信息资源、优越的多媒体功能和多向交互功能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了可能。如何更好地利用网络进行教学,以及寻求更好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是广大教育者必须探讨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朱宏伟.充分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丰富教学手段[J].吉林省教学学院学报,2008(9).

[2]谢雪平,全小平.网络教学平台设计与实践[J].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3(5).

[3]鲍丰.浅析信息时代的网络教学[J].考试周刊,2011(59)

[4]刘军永.浅析网络教学模式及其常见问题[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1(10).

[5]李刚,马晓玲.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探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1(20).

[6]周雪梅.高等院校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应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4).

[7]俞永江.关于高职院校网络教学的思考[J].教学研究,2011(3).

[8]姚琳,孙伟峰,吴国伟,等.计算机网络教学模式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19)

上一篇:程序设计系列课程教学改革实践 下一篇:VB中复合查询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