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数学有效教学的有效路径

时间:2022-07-18 04:31:31

探寻数学有效教学的有效路径

摘 要: 从A到B的路径有很多条,我们始终在寻找的就是从A到的B的那条线段,最近路线,即最有效的路径。那如何找到这条最有效的路径呢?了解学生的起点,做好“有效”的铺垫,选取有用的素材,开始“有效”的旅程。如何防止走上歧路呢?防止热闹的形式掩埋了数学思考,防止多媒体演示代替了动手操作,防止群体讨论淡化了个性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数学 有效教学 有效途径

早在十七世纪,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就第一次提到教育的效益问题。斯宾塞提出了“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是最古老的对有效提出的理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指出,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从A到B的路径有很多条,我们始终在寻找的就是从A到的B的那条线段,最近路线,即最有效的路径。那如何找到这条最有效的路径呢?

(一)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做好“有效”的铺垫。

1.关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学生的一切学习活动是从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开始,学生学习新知识是基于旧知识的认知建构,学习者总是以其自身的经验理解和建构新的知识或信息,也就是说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过来学习的,而脑袋里装着什么,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学生的知识经验则是我们设计教学过程的前提和基础。我们说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就是帮助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让新旧知识之间建立其非人为的实质性联系,实现知识的迁移,更好地形成知识体系。

2.鼓励大胆地联想和猜测。学生对于新要学的知识是否感兴趣,是否具有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理,关系到学生能不能发挥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学生在接收新知之前总会或多或少的能有自己的联想和猜测。大胆的、发散的联想有利于使学生提起接收新知识的兴趣,同时这样的联想一定是从已知开始,一个简单的猜测,更能激发起求知欲望。在轻松愉快的节奏中开始一节课的学习。

(二)选取方便适用的素材,开始“有效”的旅程。

1.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情境是数学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是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形成和发展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沟通现实生活与数学学习,具体问题与抽象概念之间的桥梁,数学情境的创设要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要善于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境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看得见、摸得着。

2.预设可操作的实践活动。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教师的传授、学生的模仿和记忆,小学生学习数学是与具体的动手实践活动分不开的,动手操作,是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学生数学能力最有效的途径之一。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切断动作与思维的联系,思维就得不到发展。”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感知,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力,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解决问题和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

3.解决突发生成的问题。学生获得信息的来源广泛,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活生生”的个体,依旧有太多的不确定性,更有出乎意料的事情发生。教师如何抓住课堂教学中的动态生成因素,使之成为提高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催化剂呢?叶澜教授在她的“新基础教育”中提出了课堂动态生成的观点。动态生成式教学是指课堂中不能机械地按原先确定的思路开展教学,而应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灵活地调整、生成新的与原计划不同的教学流程,使课堂处于动态和不断生成的过程中,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

因此,一堂精彩的数学课需要老师用一颗灵动的心去感应,用一双智慧的眼睛去捕捉。教师应随时捕捉学生的疑问、想法、创见及精彩瞬间,使课堂成为师生互动、心灵对话的舞台,成为师生共同创造奇迹、唤醒各自沉睡的潜能的时空。一个充满智慧的教师的课堂一定会有一次次美丽的“生成”。

从A到B的路线还有很多条,如何防止走上歧路呢?在轰轰烈烈的新的课程改革背景下,越来越多的障碍阻挡住通往有效、高效的路。

(一)防止热闹的形式掩埋了数学思考。

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在这些过程中,很容易让课堂变得热闹,但热闹的背后,很容易忽略了学生的数学思考。所以要防止热闹的形式掩埋了数学思考。

(二)防止多媒体演示代替了动手操作。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现代教育技术的不成熟,多媒体越来越成为课堂教学的得力助手,其形象、直观、方便、高效,使现在的课堂越发增添了科技的色彩,但是否可以直接代替了很多需要动手实践的教学环节?新课程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如果仅仅用多媒体演示,效果是很显著的,但是其中操作的过程,学生这种动手的能力及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也就没有那么深刻了,所以要防止多媒体演示代替了动手操作。

(三)防止群体讨论淡化了个性思考。

合作交流是课堂上常用的教学方式,通常采用小组群体讨论合作交流,合作交流首先是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问题意识和合作意识得到了发展。但是群体热闹的交流的背后是否隐藏着隐患。常看到,当老师宣布“开始小组讨论”时,一部分思维敏捷、语言表达能力强的学生积极响应,而另一部分学生反应较慢,变成了“听众”。所以要防止群体讨论淡化了个性思考。

总之,课堂教学必须是一种有目的的、讲求效益的活动。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应不断地在教学实践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让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

上一篇:三毛散文作品的艺术魅力赏析 下一篇:小学数学“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法点滴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