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防范对策

时间:2022-07-18 04:28:13

文物古建消防安全现状及火灾防范对策

文物古建筑是见证历史文明的瑰宝,是不可再生的文化遗产和人文资源。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由于自然灾害、战争、城市改造和乡村建设等原因,许多古建筑损毁消亡或被拆除,因此,现在保存下来的古建筑就愈发显得珍贵。近年来,全国文物古建筑火灾多发,损失惨重,令人痛心疾首。

文物古建筑火灾多发的原因,与其本身存在的火灾危险性密不可分。通过近几年的调查分析和文物管理部门与公安消防部门深入各个古建筑进行检查,发现文物古建筑的消防安全现状主要呈现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致灾因素多,耐火等级低。例如云县太和寺、新福寺、杜文秀部将蔡发春府第等文物古建筑以木材为主要材料,以木构架为主要结构,其耐火等级低,加之木材的长期自然干燥、局部区域出现腐朽,成了极易燃烧物品,大大增加了火灾荷载,火灾危险性极大。

二是防火间距小,蔓延迅速快。文物古建筑大多毗连建造,或者是与村民居住建毗连建造,栋与栋间距仅一、二米,廊道、屋檐相连,缺少防火分隔和安全空间,一旦起火,极易酿成火烧连营的惨剧。

三是火灾隐患多,管理难度大。文物古建筑内或周边还有大量的居民居住,如云县云觉寺、圣教寺,临祥区的子孙庙等,靠近民居,且对外开放,周边居民私拉乱接电线、利用柴火灶火烧水做饭、等现象突出,婚丧喜庆和重要节日习惯焚纸烧香、燃放烟花爆竹以及随意堆放可燃物影响安全出口、疏散通道畅通,而且许多居民不听检查人员劝说,管理难度较大。

四是消防车道窄,火灾扑救难。多数文物古建筑密集修建,通往文物古建筑内的通道比较狭窄,蜿蜒曲折,根本无法满足常规消防车辆通行,造成火灾扑救难。

五是消防基础差,救援力量弱。受历史条件限制,文物古建筑很少考虑消防设施,后期为了保护原貌和完整性,也很少增加现代建筑消防设施,部分靠近城中心的古建筑,安装了简易消火栓,但供水管道管径不足,水压不足,不能满足灭火救援需要。其余古建筑能够用的是一些轻便灭火器、消防桶,简单灭火设施,对于燃烧猛烈、蔓延迅速的火灾可谓是杯水车薪。而且大多古建筑缺少固定的管理人员或者管理人员不足,无法组建一支具有足够能力保护古建筑消防安全的队伍。

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现状严峻,火灾隐患多,问题突出,必须坚持“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提出防范对策,注重人防与技防结合,从源头上管控文物古建筑的安全。

一是强化责任,推动落实监管。2014年,云南省香格里拉县独克宗古城、贵州省黔东南州镇远县报京侗寨相继发生大火后,全国政协委员、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的2014年全国政协提案就提出了加强古建筑防火安全工作,公安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也联合出台了我国第一份由多个职能部门制定的强化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的规范性文件。县级人民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文件,将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工作纳入政府考评范畴,明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门、文物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加强规划建设管理、行业监管、监督检查等责任,督促文物管理使用单位执行规定,细化任务,分解责任,严抓履职,强化落实,定期督察,对失职渎职或发生重特大火灾事故的,依法依纪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二是科学防消,实行源头管控。在不影响原有文物古建筑结构的完整性和文物古建筑艺术风格的条件下,在重点文物古建筑内及陈列珍贵文物的重点部位科学、合理地安装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重要的砖木结构或木结构的文物古建筑内,应安装闭式自动或简易喷水灭火系统,轻易蔓延火灾的场所应安装水幕,采用先进科技手段对文物古建筑进行动态监控。同时,应增设防雷保护措施,以免因雷击引发火灾。

三是完善设施,健全防范体系。依靠古建筑管理部门、当地人民政府,组建消防队伍,配备小型消防车,结合文物古建筑周边分布的道路、水源等情况,配置一批能够深入小街小巷的小型消防车、消防摩托车、机动泵等装备,合理划分防火区域,按片区设置消防设施器材存取点和更换灭火器。对于无法设置消火栓和消防车辆、摩托车无法进入的区域,可在附近高点处设置消防水炮,以覆盖盲区。同时,要在不影响文物古建筑整体景观的条件,适当修筑消防车道,并加强义务消防队建设,确保文物古建筑火灾救早救小。

四是狠抓宣传,提升防救能力。文物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乡镇街道、村居委会、派出所、文化站等单位应对文物古建筑管理人员开展常态化消防宣传教育培训,定期深入文物古建单位及其周边商户、家庭提醒注意生产经营和用火用电安全,利用广播、户外视频等播放消防安全注意事项。在消防通道、消火栓等消防设施以及容易发生火灾的建筑或部位张贴消防安全警示标识和宣传广告。发动消防“片警”、消防志愿者、消防义工等宣传力量深入文物古建筑内外普及消防安全常识、查找火灾隐患和指导灭火疏散逃生演练,倡导全民共同参与,提升全民防救能力,携手守护文物古建筑安全。

五是清剿火患,确保万无一失。文物主管部门、公安消防部门、派出所、乡镇文化站要对文物古建筑消防安全进行逐片、逐路、逐户的排查,严格落实消防安全“网格化”监管机制,对电气线路未穿管、乱拉乱接、动用明火、随意堆放可燃物等现象督促落实整改,并做好可燃物的隔离保护措施。同时,在不破坏文物古建筑原有历史文化风貌和布局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技术,对房、水、电、灶等进行改造,提升建筑的耐火等级,规范电气线路的设计和敷设,建立完善室内外消防给水管网,发动群众弃用柴火灶生火做饭,切实消除各类火灾隐患,有效预防和遏制火灾事故的发生,确保国家历史文化遗产安全。

上一篇:浅谈煤矿地质构造对顶板事故的影响 下一篇:探讨食品包装材料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