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吸引优秀留学人员之举措

时间:2022-07-18 03:34:12

中科院吸引优秀留学人员之举措

作为国家最高学术机构和高级科技人才培养基地的中国科学院,着眼于构建21世纪国家科技队伍,培养和造就跨世纪的学术带头人,大力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工作。早在1994年推出的“百人计划”,就是我国启动较早的高目标、高标准和高强度支持的人才引进与培养计划之一,是为建设跨世纪的科技创新队伍尤其是学术带头人队伍所采取的一项重要举措。

从1994年~1997年底,“百人计划”共支持优秀人才151人。1998年,随着知识创新工程试点的启动,科学院加大了引进海外人才的力度,对“百人计划”的内涵进行了拓展和丰富,启动了由国家人才专项经费支持的“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该项举措成为科学院吸引和培养优秀人才的主要措施。同期中科院还先后开辟了一系列“不求所有,但求所用”鼓励优秀留学人员为国服务的有效途径。

“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

该计划主要针对长期回国工作的海外优秀人才,即每年从海外引进100位优秀人才,入选者需具有博士学位、有在海外较长时间科研工作的经历。该计划对其学术地位、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等都有具体要求,并对入选者提供研究员岗位,同时给予200万元的经费(其中科学事业费173万元,基本建设费27万元)支持。

2005年是“引进国外杰出人才”计划实施的第8个年头,截止2005年6月,共有846人入选该计划。入选者平均年龄为37岁,均是在博士毕业后,在海外经过较长时间科研实践的熏陶和锻炼,已在本学科领域做出出色的工作,具有相当的实力,在海外获得了较高的职位。

为保证引进人才工作的顺利进行,科学院制订了《中国科学院关于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的管理办法》,对人才引进工作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规范。如,要求入选者其招聘单位必须保证入选者有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为其配备助手、招收研究生,提供实验、办公用房,不低于70万的科研启动经费和生活住房等。该办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为充分发挥研究所在引进人才方面的主体作用,采取了“所自主决策,院择优支持”的招聘方式。对入选者采取以合同管理为基础、以动态管理为主要手段的管理方式。通过签订管理合同,明确双方的责、权、利关系;通过对入选者的工作状态、进展情况以及研究所在工作条件和人员保障上的落实情况,进行不定期地检查和抽查,以保证人才引进工作能够取得预期的成效。通过严格终期评估,对工作业绩非常优异的入选者,继续给予50万至100万元的后续经费支持。在严把引进人才学术质量的同时,更注重选人、用人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在初选答辩以及入选者申请择优支持和终期评估的过程中,强调对入选者学术道德和团队精神方面的评价。对入选者的到位工作时间、对获得择优支持的入选者和终期评估结果为优秀的入选者均通过网络予以公布,以增加社会的监督。

通过人才计划的支持,有142位入选者在计划执行过程中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占中科院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总数470人的30%。截至目前,“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中,有1位当选中科院院士;有12人担任研究所所级领导职务,其中所长2人;有1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2人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5人作为国家973首席科学家;29人作为国家973项目专家组成员;52人担任国家973课题负责人;40人担任国家863项目负责人;有70人承担院重大重要创新方向性项目:17人担任国家或院重点实验室主任。

“中国科学院学术讨论会”项目平台

该平台已成为科学院鼓励海外学者发挥聪明才智为国家的建设贡献力量,做好海外人才工作的重中之重。1990年初科学院就提出了“继续开放,择优支持,来去自由,双向选择,鼓励留学人员以多种形式为国家作贡献”的留学工作方针,提出了支持回国工作和为国服务并重的思想,先后设立了鼓励海外人才为国服务的系列项目。1991年中科院以促进海内外学者学术交流,达到产生创新思想、合作研究、吸引人才的目的,设立了“中国科学院青年学者学术讨论会项目”(2001年变为“中国科学院学术讨论会)。截至今年共举办了100多个讨论会,吸引了1500余位海外优秀学者回国与会,国内学者达6000余人。1994年~1997年间中科院的“百人计划”入选者绝大多数都是通过这种会议开始与中科院接触。至今,这类会议已经成为吸引海外人才的有效手段。从1999年起,部分海外学者也开始参与会议的组织工作。

“王宽诚科研奖金”项目

该项目是1991年由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会出资设立的科研奖金,用于支持学有所成的海外学者来中科院短期工作,迄今共支持1700多人次。

“留学经费择优支持回国工作基金”

该项目1991年设立,用于资助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支持经费总额已达3500万元人民币。

“海外评审专家制度”

1999年中科院为在科学评价以及重要项目立项评审工作中引入国际评价机制,率先在国内建立了“海外评审专家制度”。截至目前,共聘请了116位海外杰出学者为海外评审专家,邀请他们参与国家或中科院重大项目。重点课题、研究所评估,人才项目评估等评审工作。这个项目使一批海外杰出学者,承担了中科院。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大量的评审工作,成为他们为国服务的重要方式。

“中国科学院海外杰出学者基金”

这一基金2000年设立.迄今共有60位海外评审专家和国家杰出青年基金B类获得者获得本项目支持,他们每年回国工作3~4个月,与中科院所属研究所建立了稳固的合作关系。这期间,中科院还推出了“高级访问学者计划”和建立“海外博士生导师制度”等。上述措施,为海外学者为国服务,搭建了广阔的平台,深受海外学者的欢迎。

“海外知名学者”计划

2001年启动的“海外知名学者”计划,目的是为带动一批重点学科、交叉学科的发展,促进国际科技合作与学术交流,形成优秀人才的团队效应和资源的当量凝聚,提升中科院在国际上的学术地位和竞争实力,该项目应聘者,须是在海外获得著名大学或研究机构副教授以上职位,具备学术造诣深、知名度高,能够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和能短期回国工作等条件。为了使该计划取得更好的效果,要求引进单位必须具有较强的学术积累和较好的工作条件及科研团队。“海外知名学者”需采取团队或群体方式引进,并与国内的“引进国外杰出人才”入选者、“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优秀科技骨干,在中科院部分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领域组建创新团队,通过强强合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取得国际一流的创新成果。迄今中科院先后共组建了35个创新团队,招聘“海外知名学者”224人,凝聚国内优秀研究学者362人,这些团队已取得可喜的阶段性成果。

多年来中科院努力营造“鼓励人才干事业。支持人才干成事业、帮助人才干好事业”的良好环境和氛围,真心实意为人才着想,尽心竭力为人才排忧,全心全意为人才服务。并在转变管理方式,增强服务意识方面,制定了一系列具体措施。如要求研究所指定专人负责为“百人计划”入选人员办理落户。入所、子女入学等手续;编印《所情介绍》、《入所须知》、《办事指南》等,为引进人才提供周到便捷的服务。中科院通过与地方共建中小学校、签订互惠互利协议等方式,为优秀回国人员解决子女上学难问题;成立回国人员家属联谊会,为家属提供就业信息、牵线协调等尽可能多的帮助,通过研究所之间的循环交换或对调,解决了部分配偶的工作;为暂时没有合适工作的配偶建立企业社会保险等。许多研究所把对人才的重视和关心做到细微处,每回来一个入选者,所领导都亲自到机场迎接;回国人员往往都是举家回国,研究所事先为他们的临时住房配备了齐全的生活用品和家用电器,甚至冰箱里都放进各种新鲜食品,让回国人员一下榻就有回家的感觉,就能开始正常的生活。在科学院上下形成了一种支持人才、关心人才、服务人才的氛围,把最优秀的人才集聚到知识创新工程的事业中来,最大限度地激发和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上一篇:第八届“留交会”本月举行 下一篇:海外传真 第12期